大屋村
广东省平远县东石镇下辖村
大屋村属东石镇,在东石镇西南部。南接明洋村,北邻双石村,西南是山林,和河头镇珠坑里山林相连。
村辖简介
大屋村委会离东石圩2公里。分大屋下、杉园子、坑子背3个自然村。辖上新、上片、方坪、坑唇、杉园、外片、下段、坑子背共8个村民小组。村民均属黄姓,汉族,讲客家话。
大屋村原称坳上,明末黄姓人到此地定居。开居主为黄氏九世永奉公,老祖屋规模大、住户多,称之为坳上大屋下。后来繁衍渐盛,十二世榭公又在杉园子开居,十二世权公又到坑子背开居。“坳上”、“大屋”是一个地方,两种称谓。
人民公社体制时设大屋大队,1989年改设大屋管理区,1999年始设大屋村委会。大屋村地势西部高山,其余为平地。
大屋村总户数为459户,1588人(农业人口)。共有耕地1797亩,山林面积792亩。农业水稻为主,其次是花生。远近有名的东石晒子花生,即出生于该村。村民每年种花生200亩以上,所产晒子花生质优价好。农业人均收入3500元。
大屋村委会境内省道S332线南北贯通,交通便利。大屋村道3公里已经实现水泥路面硬底化。
本村境内设有大屋小学一间。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抗日英烈、时任少将旅长的黄梅兴(为国牺牲后,政府追认中将)即是大屋村人。
大屋村基本上用上自来水和山泉水。
信息通道
【老窑坑】 又称老杨下,村委会南,距1.5公里,住黄姓20户80多人,明末从外地迁来,高峰滩水圳由此经过,村民以种水稻为主,屋后多种水果、茶叶等,产建筑石材
【矮嶂岌】 是个小山 ,地名来历不详,距村委会1.5公里,10多户60多人,古时通往县城的官道由此经过,现仍保持部分石砌路,村民以农业为主,产筑石。
【上新屋】 地处燕山脚下,是继老屋后建成的,故名,村委会南距1.5公里,居黄姓20户200多人,明末清初迁来,村民以种田为主,房前屋后兼种水果。
【杉园子】 相传旧时这里有一庵寺,名曰“杉元寺”,后演变成“杉园子”,村委会南距1.5公里,住黄姓85户420多人,1687年前后从外地迁来,已传至20代。
【下大坪】 别名大“坪里”、“新圩”。村委会址,这一带地势平坦,五十年代初,这里还是一大片的牧区1956年高峰滩灌渠开成后,逐步形成居住点,东平公路由此经过,住黄、林两姓80多户200多人,以农业为主。
【新屋下】 继老屋而后建成的而得名,解放初期称“荒坪村”,居黄姓 户 人,地处村委会西南2.5公里,是大革命时期烈士黄荣章出生地,村民以种田为主,兼种水果为副。
【下段】 以耕作地段的下片而得名,村委会南,距1公里居黄、张两姓 户 人,村民以耕田为主,部份种果为副。
【坑子背 】村委会南2.5公里,位于与明洋村分界的“洗马潭”坑而定名,居黄氏60多户270多人,高峰滩灌渠从山脚而过,水源充足,村民耕田,种果为业。
【坑唇】 村委会北1公里,地处小坑旁而得名,是大屋下周围的居住点,住黄氏25户150多人,以种田为业。
【大屋下】 全名“坳上大屋下”,是明末从外地迁来的祖屋,该建筑是一座长200多米,宽150多米的平房居住群,原有住户300户,后已逐步迁至村周围另立居住点了,以种田为主。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7 15:16
目录
概述
村辖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