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弦
中国闽南地区流行的胡琴类民族乐器
大广弦,在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闽南地区流行的胡琴类民族乐器,常用於两地的歌仔说唱和歌仔戏的音乐伴奏。
简介
大广弦是我国古老的拉弦乐器,属于胡琴类,最初流传于我国南方的福建等地,用于演奏民歌、小曲、曲艺,如闽南的锦歌等,后来成为台湾歌仔戏的主奏乐器之一。
大广弦是在闽南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与东南亚闽南华侨蹬居地广泛流布的一种弓弦乐器,在地方戏曲、曲艺b器乐等传统艺术形式中被广为应用。
形制规格
大广弦由琴筒、琴杆、琴轴、琴弦、琴弓等组成。制作大广弦琴筒的首选材料是台湾林投木的根茎。 大广弦的外形特征酷似福建南音二弦,琴简为圆筒形,琴杆竹制,根部朝上,弦轴呈葫芦状,不同之处在于琴筒较大、琴杆稍粗、弦轴正插。
按现国际通行的“霍一萨乐器分类法”属“钉型撩弦板面类乐器”。1993年出版的《中国戏曲志·福建卷》记载:“大广弦,琴简以剑麻或棕树的根茎为材料。面为梧桐扳,直径十五厘米,底直径十四厘米,杆长八十六厘米。”据笔者了解,实际使用中的大广弦的尺寸规格并不太一致。笔者近期测量了厦门、漳州专业剧团、民间艺人及制琴师手中的几把琴
除琴简长度基本一致外,其余数据均存在一定差异。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该乐器规格目前尚未标准化,制作者可根据个人所好而为之外(如琴杆的长度),更重要的则是为该乐器的共鸣箱(琴简)所使用的材质所决定的(表中1号琴为棕构木制,2、3、4、5号均为龙舌兰根茎所制),这一点从笔者对漳州市职业制琴师王钟的采访中即可清楚看出。王师傅用于制作琴简的材料有三种:龙舌兰根茎、棕树头、江木。用江木制作的琴简规大广弦的形制与制作特点格相当一致,而用龙舌兰根茎或棕树头制成的琴简则存在明显的差异。可见非不为也,是不能耳。其中原因,将在下面制作部分详述。
制作工艺
大广弦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许多专业琴师、民间艺人和业余爱好者都能自制,其较有特点之处在于琴筒材质的选择与处理。
大广弦的琴筒在闽南有些地方又称为“弦升”,因其状如传统量米的用具“升”而得名。现有文献上记载用于制作大广弦琴筒的材质有龙舌兰根、剑麻或棕树根茎、梧桐木等多种说法。
由于其使用的是天然材质——龙舌兰根茎风干后自然形成的外壳(厚度一般只有约0.3一o.5厘米),因此只能量材而用,而无法按照固定的规格进行制作。以棕树根茎为材料同样存在这一问题:棕树的根茎虽然是实心的,但可用的只是靠近外壳的部分,因此其规格也难以一致。只有用梧桐木或江木等较大的材料才有可能完全依照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意加工,而使其尺寸规格完全统一起来。
在用于制作大广弦琴筒的多种材质中,以“那投”(即番麻)为最佳,其次为剑麻、棕树的根茎,梧桐木等则较差。用“那投”为共鸣箱的大广弦音质醇厚、出音干净、韵味独特,其他材质均无法达到如此效果。
启示
1.任何文化产品(无论是精神的或物质的)的产生都离不开其所依托的环境,作为物质性的音乐文化产品——乐器同样如此。
法国著名哲学家丹纳有句名言:“精神文明的产物和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丹纳《艺术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第9页)在环境对文化产生的影响中,自然地理条件无疑是一重要因素。以龙舌兰根茎及竹子为主要材质的大广弦出现于闽台地区或许带有某种偶然性,但其产生于温暖潮湿、自然植被繁茂、盛产竹子和龙舌兰的处于亚热带因的中国南方地区却是必然的。当六去的弓改庆56塞爱控A挖建.北1f A们6F宜玛筒十分相似,自然会有人尝试使用。在试验获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其迅速获得流传普及即是顺理成章之事。而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又不断对其进行试验、完善,使之逐渐形成今天的模样。这一过程既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乐器产生的重要影响,反映出人们在制作乐器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富于创造性的智慧,从中我们还可探寻出乐器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各种衍变的脉络之迹。
2.在研究环境对人做出文化选择的规定、影响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卒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观察视角。
闽南地区人稠地狭的矛盾历来十分突出,加之地主阶级的盘剥、官府的横征暴敛,底层人民的生活极为因普。为求生计,许多人只得背井离乡,到海外寻求新的生存环境,历史上出现的“唐山过台湾”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即由此而发生。当先民们在荒山野岭脱手服足、披荆斩棘地进行拓荒时,其经济状况的拮据可想而知。在此情况下,乡民们是不太可能多花钱去购买对他们来说属于“奢侈品”的价格相对昂贵的其他乐器。此时,取材方便、制作工艺简单、几乎不用花钱就能做成的大广弦成为他们呼时娱乐生活的主要乐器,同样处于社会底成的大广弦成为他们呼时娱乐生活的主要乐器,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走唱艺人(大多为宫艺人)也选择它作为谋生的工具就是自然而然之事了。笔者认为,这正是人们之所以选择龙舌兰根茎的外壳而非其他材质作为大广弦琴筒,且能在当地获得迅速发展、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3.乐器作为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工具之一,既与物质条件有关,也与精神文化密不可分。
以龙舌兰根茎为琴筒的大广弦发音厚实、粗犷,甚至略带沙音(用黑马尾拉奏时更明显),这在某些士大夫或文人雅士们的耳中或许会觉得粗鄙、低俗,与他们所崇尚的优雅、含蓄、纤柔、细致相去甚远而不屑一顾。但在普通民众心里,这种质朴的声音却充溢着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与当地民众开朗、爽直的性格气质十分吻合,非常适合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之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6 20:36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制规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