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镇,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地处
沂南县东南部,东与沂南县
蒲汪镇、莒县
夏庄镇接壤,东南与莒南县
石莲子镇为邻,南连河东区
汤头街道,西连沂南县张庄镇,西南接沂南县砖埠镇,北接沂南县
界湖街道,行政区域面积159.5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大庄镇户籍人口为98037人。
建置沿革
春秋时期,境域属莒国。
秦代时期,属琅琊郡莒县。
汉代时期,属阳都县。
隋末时期,归属沂水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划归沂水县河阳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划归南沂蒙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划归沂临边联县河阳区设土山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划归沂东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划归沂南县,改称土山区。
1952年1月,土山区撤销。
1958年2月,设白石埠乡(驻西南庄);同年10月,改建白石埠公社;同年11月,划归沂水县。
1961年8月,划归沂南县,改称大庄公社。
1984年6月,撤公社设区。
1985年9月,撤区设大庄镇。
2001年1月,河阳乡并入。
2011年8月,杨坡镇并入。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大庄镇辖1个社区、41个行政村:河村、孛栏、双礼园、金佛院、芙蓉、苗家庄、大埠子、徐家沟、土山、刘家店子、德胜、西流、司马、郭家庄、东河、河阳、西关、大庄、坊前、朱家井子、爱国、岳家河阳、王家河阳余粮庄、清泉庄、庙官庄、东沂庄、罗寨、白石埠、朱家庄子、西桃花、东桃花、张家沟、东升、莪庄、前交良、后交良、王家新兴、百碇庄、高家石门、朱家河、沟崖。
截至2020年6月,大庄镇辖19个社区、5个行政村:河村社区、河阳社区、阳光社区、张家沟村、店子社区、官庄社区、莪庄社区、交良社区、东升社区、桃花社区、左泉社区、双泉社区、杨坡社区、高阜社区、幸福社区、大庄社区、埠园社区、司马社区、金佛社区、桲栏村、大埠子村、芙蓉庄村、郭家庄村、苗家庄村,镇人民政府驻河村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庄镇地处
沂南县东南部,东与沂南县
蒲汪镇、莒县
夏庄镇接壤,东南与莒南县
石莲子镇为邻,南连河东区
汤头街道,西连沂南县张庄镇,西南接沂南县砖埠镇,北接沂南县
界湖街道,行政区域面积159.5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庄镇境内大部为丘陵、平原,地势略呈两边高、中间低,海拔一般在100—150米,最高点凤凰山,海拔270米。
气候
大庄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水文
大庄镇境内河道属淮河水系,汶河、沂河在镇内王家新兴村交汇,沂河河道全长10千米,汶河长4千米。
自然灾害
大庄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暴雨、冰雹等。暴雨灾害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7月至9月。
土地资源
2011年,大庄镇有耕地面积123252亩。
人口
2011年末,大庄镇总人口8700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870人,城镇化率4.5%。另有流动人口4975人。总人口中,男性44246人,占50.9%;女性42763人,占49.2%;14岁以下13167人,占15.1%;15—64岁62916人,占72.3%;65岁以上10926人,占12.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86917人,占99.9%;有傣、苗、土、回、满、蒙古、土家、瑶、壮、黎、傈僳、维吾尔12个少数民族,共92人,占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1.8‰,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长率6.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49.78人。
2017年末,大庄镇常住人口为96186人。
截至2019年末,大庄镇户籍人口为9803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庄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21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75万元,比上年增长73.47%。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356.28万元,增值税3076.16万元,企业所得税423.7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394元,比上年增长70%。
2019年,大庄镇有工业企业255个,其中规模以上3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2个。
农业
2011年,大庄镇农业总产值达16.0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3.9%。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83万吨,人均733.9千克,其中小麦2.9万吨,玉米3.51万吨,水稻350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花生、蔬菜。2011年,花生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1.0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1万亩,产量12.4万吨。
大庄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肉鸭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0.5万头,年末存栏8.9万头;肉鸭饲养量200万羽,年末存栏73万羽。2011年末,产出淡水产品15吨。
工业
2011年,大庄镇工业生产总值达99.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74.8%。2011年,工业企业358家,职工23765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7.15亿元,比上年增长63%。拥有山东省著名商标4个,省优产品1个。
商业
2011年末,大庄镇有商业网点368个,职工1104人;2011年,社会商品营业零售总额达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城乡集贸市场15个,年成交额4.8亿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大庄镇境内共有3家银行开设了分行,各类存款余额8.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各类贷款余额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庄镇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1598人,专任教师55人;小学16所,在校生3730人,专任教师26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890人,专任教师24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647万元,比上年增长34%。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29.88%,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大庄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59个,村级专业文化队伍10支;各类图书室32个,藏书34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95人。2011年末,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入户率25%。2011年末,学校体育场8个,部分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庄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门诊部(所)34个;镇卫生院有病床85张,固定资产总值198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76人,其中执业医师18人,注册护士6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6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大庄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04户,人数2425人,支出203.7万元,比上年增长22.8%,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长16.8%;医疗救助56人次,共支出11.2万元,比上年增长6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7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73.4万元,比上年增长8%。敬老院两处,床位150张,五保人员集中供养90人,分散供养77人。社区服务设施59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4个,社区服务站10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2.6万元,使528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653万元,比上年增长18%。2011年,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9万人,参保率达98.8%。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大庄镇有邮政局3处;征订报纸、期刊2.4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59个;固定电话用户1.9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91%;移动电话用户3.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380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大庄镇有新能源企业1家,天然气(煤气)管线10.2千米,供(加)气站4个。
2011年末,大庄镇有自来水厂1座,深水井2眼,年供水3.8万立方米。
2011年末,大庄镇有变电站3处,35千伏变电站1座。
2011年末,大庄镇有天然气(煤气)管线10.2千米,供(加)气站4个。
2011年末,大庄镇绿化面积达45万平方米。
交通
大庄镇有227省道、滨河生态路贯穿全镇南北,日东高速公路沂南出入口设在镇内,长深高速与日东高速在镇内交会。
历史文化
大庄镇因镇人民政府原驻大庄村而得名。
白龙桥
白龙桥是沂南县两座著名古桥之一(另一座是苗家曲信量桥),该桥建于唐朝。位于大庄镇河阳北村东北,当地有歌谣称“白龙桥,鲁班修,铁底铜帮滚龙沟,海马朝云在上头”。系块石垒砌拱型三孔桥,东两横跨沂河支流玉交沟上。桥长18米,宽6.5米,东引桥长15米,西引桥长10米。桥洞宽3.6米,高4米,桥面系青石板铺成,桥中间略高。桥两侧各有13根望柱,望柱之间镶着长约2米的石栏板。
苗家庄文化遗址
苗家庄文化遗址,位于苗家庄村东河湾处。遗址长约1000米,宽约500米,地表下0.5米深处曾发现各种陶器碎片、鬲腿等物。河岸高崖处有被水冲刷出的石墓室和砖墓室,另有石斧、石铲、铜铲、铜镜、陶器等物。遗址南端有一顶部为陶制大圆圈砌成的古井。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物和汉代文化遗物。
著名人物
高名衡(1583年—1642年),字平仲,号鹭矶,大庄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举。明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出任江苏如皋县令。后调任兴化县令。他督民治水,赈济难民,政绩突出,被推为云南道试监察御史。
高镠,大庄镇高家店子人。随父名衡任汴梁,出入行阵深得将士心。辛巳闯贼围城,坐困累月,粮力俱竭。刘泽清拥兵朱仙镇,累檄不进。抚镇议面陛请援,募士无应者,镠慨然请行。乃以五十骑衔枚夜出,贼觉追之,且战且走,抵黄河遇渔舟获济,回视,余六人耳。以父荫任江南高邮州知州,守城不屈,甘心就死。
高树臻,大庄镇高家店子人。养亲顺志。父晚年好游里闬间,每食时不归,必亲捧所嗜,问所在,食讫然后归。风雨晦明,数年无间。父殁,与母合葬,号恸濒于死。遂结茅墓侧,朝夕跪拜,献食如亲生,三年不茹荤酒。庐后突出清泉一泓以供其需,人皆以为孝感。三年制满,族党劝之归,恸哭不返。县陆闻而重之,令乡老、齿德优者以鼓乐送之归,不得已乃削发,发已数寸余,以埋冢上。后卒,遗命葬父母墓侧。事实载其家传。
高淑曾,字鲁如,大庄镇高家店子人。明河南巡抚名衡四世孙。清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由蒙城知县擢知六安州,大减浮税。署颍州,土贼刧掠,立歼其魁。霍邱有寡妇,族人利其产,毙其子而以重贿免,淑曾廉得其情,置之法。迁常德府知府,武陵令某贪纵酷虐,淑曾具劾上官,以初膺荐难之,淑曾曰:“卽武陵民何辜?”上官不得巳,为罢去。淑曾亦以微故解职。好为诗与胶州高凤翰相切劘,格益进,居继母忧,墓田丙舍聚书万卷,所著有《双介轩诗集》。
高斅龄,字悟庵,大庄镇人。嘉庆辛未进士。官登州府敎授,撰《南云楼诗集》一卷。
高殿扬,大庄镇人,武生。同治六年捻匪至,殿扬率乡团登圩防守,见贼逐难民甚急,与弟业洸督众迎战,贼稍却,难民得脱,俄而贼众蠭拥至,均殁于阵。恤赠外委,同时生员张振江、监生高文苑皆力战死。
刘恒泰,字象久,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生于沂水县刘家店(今沂南县大庄镇刘家店子村)一个书香之家。曾祖刘友琴,字张诺,绩学早逝。
刘策先,大庄镇刘家店子村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清咸丰八年(1858年),由孝廉方正授户部主事, 陞记名按察使简放,赏三代及本身正一品封典,赠祖父刘贮生、父刘象久赠光禄大夫,祖母和母亲赠一品太夫人。刘策先三叔父、二弟策勋、长子恩驻因随营出力有功,奉旨以知县发省分归候补,前先补用,并赏加同知衔。同治八年,刘策先四十六岁,奉旨补授湖北等处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刘策先由按察使移官湖北布政使。
刘恩驻(1853年—1923年),大庄镇刘家店子村人。字福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山东机器局总办。在任9年,数次扩建厂房,添置机器。并支持创办济南电灯公司。去职后,督办河工并任电灯公司董事。民国三年(1914年),山东举办第一次物品展览时,被聘为机器制作部评议员。后移居天津,民国十二年(1923年)2月病逝。
刘佛缘,大庄镇刘家店子村人。年到济南求学,后东渡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其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到济南,任法政专科学堂教师、山东省议会议员,后来经营律师业务抗日战争时期,曾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来编入八路军解放后,先后担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沂南县人民代表。
荣誉称号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2年4月22日,沂南县大庄镇团委入选2021-2022年度“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拟表彰对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