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乡,隶属于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地处
达曲最上游,是甘孜县最边远的一个乡。东连卡龙乡,南与石渠、
德格县连接,西接青海省
达日县,北靠色达县。东南距甘孜县城150千米,距州府康定534千米,省会成都892千米。区域面积1600.2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户籍人口4510人。
历史沿革
民国,设霍尔麻书土司。
1959年,设二乡。
1960年,设章龙公社。
1978年,更名大德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大德乡辖曲隆、甲绒、章隆、打隆、共玛、阿加一、阿加二、拉绒、土霍9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大德乡下辖9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曲隆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德乡地处
达曲最上游,是甘孜县最边远的一个乡。东连卡龙乡,南与石渠、
德格县连接,西接青海省
达日县,北靠色达县。东南距甘孜县城150千米,距州府康定534千米,省会成都892千米。区域面积1600.2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德乡地处川西高原(青藏高原东南缘)向山原的过渡地带。属丘状高原地形,海拔4080米。
气候
大德乡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垂直气候特点明显。
水文
大德乡境内有主要水系属雅砻江水系,有达曲,境内河道长约150千米。
自然灾害
大德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大雪、大风、冰雹、低温冰冻等。雪灾每年都有发生,最严重的是2010年雪灾,造成牲畜死亡约3500余头(只、匹)。
人口
2011年末,大德乡辖区总人口3288人。人口均为藏族。
截至2019年末,大德乡户籍人口4237人。
经济
大德乡畜牧业以饲养牛、马、羊为主。2011年,年末存栏牛53295头,马1020匹,羊1053只。
2011年末,大德乡有商业网点10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德乡有乡中心学校1所,在校生129人,专任教师13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德乡有卫生所1个,医务人员8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大德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64户,人数1100人,支出110.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120人次,共支出6万元。
交通
2011年,大德乡境内有甘达公路(甘孜县——达通玛片区)贯穿境内;境内通车总里程15千米。建设通村公路5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该乡地处达曲上游而得名“大德”。“大德”为藏语,意为达曲最上游。
风俗民情
敬礼之节
藏族人民对于亲朋友好友久别重逢,拦手贴于脸颊相亲;见所敬重之人将袒臂之袖搭于肩上,屈腰双手平伸或竖大拇指以示敬礼;平常相见伸舌头也属敬礼;亲朋远行或初到,替他牵马以示敬礼; 还有合掌磕头,参拜佛像,朝觐活佛,与佛顶礼时磕响头及磕长头(一步一磕拜)。
甘孜藏戏
羌姆:甘孜各教派的羌姆都来源于西藏。羌姆大约在公元八至九世纪传入。其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大鼓、钹、长号、海螺、法铃、唢呐等。击鼓是舞蹈中最为重要的节拍指示。
夏卓:俗称“踢踏舞”。甘孜踢踏舞最先是由西藏传入的一种舞蹈形式。大约在300多年前由甘孜寺、 大金寺僧侣从西藏日喀则学回。最初其内容主要是以诗歌的形式赞颂父母、地方官和祈求吉祥等为主。夏卓传到甘孜之初由寺庙掌握,表演者皆为男性,一般都在每年秋季进行表演,后来流入民间后则无时间和性别的限制,踢踏舞表演,不限人数,少则一人,多则数百人,表演时舞者身着盛装但不佩腰刀,脚或腰部需挂1串响铃,以增添音响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