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失色
汉语成语
大惊失色(拼音:dà jīng shī sè)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群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大惊失色”。
成语典故
汉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去世。昭帝无子继位,其父汉武帝的六个儿子当时也只有广陵王刘胥在世。群臣议论,认为只有广陵王可以继位。但是广陵王因为行为不轨,大逆不道,武帝在时就弃之不用。为此,辅政的大司马霍光心中十分不安。正在此时,有一个人上书说:“周太王废长子太伯而拥立太子王季,周文王也弃长子伯邑考而立武王。只要称职,即使废长立少也行啊。广陵王不能承继皇位!”此书所说正合霍光心意,第二天便以皇太后的诏书迎立武帝孙子昌邑王刘贺继位。
刘贺即位后,贪色淫乱,十分昏庸。霍光心忧如焚,便私下征求好友大司农田延年的意见。田延年说:“你身为大将军、国家柱石,要是看此人不行,何不向太后建议,选贤重立呢?”霍光说:“我本想这样,不知古时候有这样的事没有?”“延年回答:“伊尹辅政殷朝时候,曾废太甲以安国家,后世称其为忠臣。将军如果也能这样,就是汉朝的伊尹啊!”
于是霍光便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秘密商议,召集丞相、御史、将军、列侯等群臣于未央宫开会。会上霍光说:“昌邑王昏庸混乱,危及国家大业,怎么办?”群臣人人惊愕失色,连话都说不出来了。田延年霍地站起,手按宝剑,十分激昂地说:“先帝让霍将军辅佐幼孤,把天下大任交给了将军,认为将军的忠贤能够安定刘家天下。现在群臣议论纷纷,社稷危险。如果汉家绝了天下,将军死了,有何面目见先帝于九泉之下呢?今日应快快决定,如有不先应者,我当即杀了他。”群臣皆曰:“愿听大将军之命。”
成语寓意
危急不乱性,是胆略,是智慧,能将险峻的形势化解于无形。越是在紧要关头,越要保持冷静。冷静也是自信的反映,坚信自己的能力,就能发挥出潜在的力量,并产生合理、有效的行动。在遇到危急的问题时,一味惊恐并不能解决问题,若不能保持镇静,许多事情就可能变得更加糟糕甚至最终无法收场。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情绪稳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镇定地想出解决的方法,解决困扰自己的难题。
成语运用
“大惊失色”指大为震惊,以至于脸色都变了。形容非常惊恐。连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补语。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四:“西都崇德寺僧善端,酒色自恣,既病,度必死……乃然香祝之曰:‘地狱若无,烟当上;有,则当下。’既炷烟,下而地裂受之,端大惊失色而逝。”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众人见说,大惊失色,一哄而散。”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三一回:“羊统领一见之下,不觉大惊失色。”
陈忠实白鹿原》三三章:“三娃大惊失色,不由往后退了两步,心想这人不是疯子就是魔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6 08:34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