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也称报恩塔,位于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的雨花路1号,是大报恩寺的核心建筑,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南方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历史沿革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是
明成祖朱棣为报答父母明太祖
朱元璋与
孝慈高皇后马氏的“罔极之恩”所建,其始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宣德六年(1431年)竣工,历时20年。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英军“康华丽”号军舰上签订,在承诺向英国割地赔款后,英军军舰许诺全部撤出长江口。但是历史记载英国人并没有立即离开,直到条约签订后2个月的10月2日,英舰才从南京启锚开行。史学大家
戴逸先生主编的权威史书——《中国近代史通鉴》中只留下简短的24个字:“9月30日英军劫走南京大磁塔上的装饰品。”上世纪30年代,一个作者叫贝尔拉德的英国海军士兵出版了《纳米昔斯号航行作战记》,里面提到“大磁塔”是翻译成中文时“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不同翻译。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前来与清廷签订《南京条约》的英国“纳米昔斯”号军舰在抵达南京后,舰上英军纷纷上岸“游览”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咸丰四年(1854年),美国驻华全权委员到达江宁(南京),其随员法斯等也慕名参观了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尽管当时的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已是面目全非,但法斯等人的描述仍充满着敬意:“面对这个巨大而无比壮丽的建筑物的毁灭和破坏,人们不免感到悲哀。”咸丰六年(1856年),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亡于“天京事变”,在“天京事变”中,
韦昌辉为防止
石达开在塔上架炮轰城而用火药将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炸毁。
1958年,在大报恩寺附近出土了大批带有墨书的字号标记琉璃构件,现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
2007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报恩寺项目重建工作,并开始考古发掘。
2012年,在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原址上建成了一座与原塔形似的“轻质玻璃塔”。
2015年12月,江苏省南京市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园。
建筑格局
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地基上先钉入粗大木桩,然后纵火焚烧,使之变成木炭,再用铁轮滚石碾压夯实,木炭上加铺一层朱砂,以防潮、杀虫。寺内有殿阁20多座,画廊118处,经房38间,,数十里外长江上也可望见。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塔顶高一丈一尺,圆二丈三尺六寸,径八尺,风波铜镀金。绕塔八方殿内,地面至檐口高二丈三尺。殿外八方石座,高四尺四寸,阔三丈七尺五寸。殿外石栏杆,高四尺四寸。殿内八方,每方阔三丈二尺八寸,深檐一尺八寸八分。塔内地面至天花板,接塔深一丈五尺。第一层:塔身连须弥座底,共高四丈四尺三寸六分,墙厚一丈一尺一寸,塔外八方;第二层:塔身高一丈九尺六寸八分,墙厚一丈三尺,塔外八方;第三层:塔身高一丈九尺三寸八分,墙厚一丈,塔外八方;第五层:塔身高一丈八尺四寸三分,墙厚九尺,塔外八方;第六层:塔身高一丈八尺一寸一分,墙厚八尺五寸,塔外八方;第七层:塔身高一丈七尺七寸八分,墙厚七尺九寸五分,塔外八方;第八层:地面上对角安大横木两根,中载塔心柱一根,直至宝珠顶,共长七丈五尺三寸七分;第九层:地面中载塔心柱一根,直至宝珠顶,共长六丈八尺四分,塔身高一丈三尺三寸三分。各层均供有主要佛像。
建筑特色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塔室为方形,塔檐、斗拱、平坐、栏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由于各层传递,所以使用的砖瓦尺寸不一。宝塔中间有一个楼梯,共184级台阶,盘旋而上,屋顶的顶部有一个菠萝形状的金色球体。刹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152个,日夜作响,声闻数里。宝塔高达78.2米,九层八面,周长百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底层建有回廊(即宋代的“副阶周匝”),塔内外置长明灯146盏,每盏芯粗1寸左右,自建成之日起就点燃长明塔灯140盏,每天耗油64斤,金碧辉煌,昼夜通明。
九层八面的塔体,底部坐落在石砌莲台基座之上,第一层较其它层为高,有一周八边形的回廊。塔下大上小,逐层逐渐内收。每层有明暗门各四,交叉排列门侧,各有窗二;有栏杆、檐、回廊。塔顶塔刹含覆盆二、相圈九、宝珠;塔顶有八根铁索与檐角相连各层檐角,挂有风铃。塔刹面顶以黄金风波铜镀之以存久远,其色不晦,上九霄龙头,挂铁索八条,垂铃七十二个;塔顶上铜锅二口,重九百斤,天盘一个,计重四百三十斤;顶上铁圈九个,大圈方圆六丈三尺,小圈方圆一丈四尺,计重三千六百斤 。刹顶镇压夜明珠一粒,避火珠一粒,避风珠一粒,避尘珠一粒,黄金一锭,重四千两,茶叶一担,白银一千两,明雄一块,重一百斤,宝石珠一粒,永乐钱一千串,黄缎二匹,《地藏经 》一部,《阿弥陀佛经 》一部,《释迦佛经 》一部,《接引佛经 》一部,俱镇压在内 。 又国朝御书不二法门,赤乌灵梵匾额悬奉 。
相关文化
历史记载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一起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并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直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自己才知道这样的评价。明
永历八年(165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派使团到中国访问,并要求随团的素描画家把沿途可能见到的景象以及奇异的建筑物以它们本来的形象描绘下来,作为资料保存。当时担任此职的是
约翰·尼霍夫(1618年—1672年)。约翰·尼霍夫对于有关大报恩寺及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的描述虽然平实,但评价很高。让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名扬欧洲的是由约翰·尼霍夫之兄亨利·尼霍夫整理、编辑的《尼霍夫游记》。在游记中,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已被称作是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提并论的伟大建筑。
《尼霍夫游记》的出版和大量发行,使得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成为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游记在
康熙五年(1665年)以法文出版后,激发了欧洲第一个中式建筑的灵感,尼霍夫游记和插图,被其他有关中国或亚洲的各类书籍不断引用或广泛改编。直到19世纪40年代,尼霍夫的游记和插图仍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知识来源。
在《尼霍夫游记》中,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已被称作是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提并论的伟大建筑,其独特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美丽,通过文字和版画,被大肆渲染和热情推崇。
题写匾额
清代康熙、
乾隆来江南时均曾登临此塔,康熙帝作诗云:“涌地千寻起,摩霄九级悬,琉璃垂法相,翡翠结香烟。缔造人功巧,流传世代迁。旷然弥远望,万象拱诸天”,乾隆帝还逐层题写匾额。
价值意义
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
开发与保护
2013年3月5日,包含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基址在内的大报恩寺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17年7月,包含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在内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外的雨花路1号。
门票信息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景区门票120元/人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享受免票的游客,可免费入园参观;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享受半价的游客,在此期间可享受折上折的优惠。景区同时向所有游客推出120元购买全年年卡的活动。
开放时间
每天8:30—17:00开放。
交通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