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修是一位大提琴手,在农村中以种植蔬果维生。在一次乐团的练习中,高修因弦不准而遭团长责骂,他觉得很气馁,解散后便自行留下练习。回家后高修继续白天的练习,面对的是乐圣贝多芬的遗像。在练习时,高修先后受到猫咪、布谷鸟、小狸猫及小老鼠的帮助,在此过程中,高修领悟到如何用自己真实的感情来演奏,琴艺大增。市民音乐会到了,高修所在乐团的演出获观众们的喝彩。应观众要求,团长派高修上场演奏一曲,将现场的气氛带到最高潮。正如指挥团长所说的,十天前,他拉琴还是个小孩子;十天之后,他已经是位成人了。高修在和这些大自然的小动物接触的过程中,被大自然的生灵所帮助,了解了音乐的本意,于是获得了真正的,可以感动人心的音乐的力量。
高修从一个在乐闭中表现最差的乐手,一跃成为被人称颂的好乐手,这除了自身的刻苦努力之外,也是他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找到症结所在,从而快速提升琴技的结果。提高自身能力,是获得自信的首要条件。
作者在一开始便通过团长的话列举了高修技术上的三个缺点,与此相对应,连续三个晚上花猫、小鸟、狸子的造访帮助高修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更加意味深长的是第四种动物野鼠母子的造访,这时已经与音乐技巧无关,完全成了一个关于“治疗”的故事,并赋予了音乐家一种宗教式的比喻。高修通过让野鼠母子进入大提琴的内部来治疗野鼠宝宝的病。这时的大提琴,已经完全成为一种超越提琴本身的“爱”的象征,也就是说,真正的音乐存在于这种爱的共生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音乐的真正力量。换句话说,《大提琴手高修》并非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而是一篇充满宗教意味的寓言。
表面看来高修是生活在镇上活动写真馆这一人类世界的存在,但是一到晚上,他就回到了一个完完全全的自然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修实际上是生活在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之间的存在。而且,他在白天怎么也练不好大提琴,也正是在晚上通过与动物的交流得以实现技术上的进步的。作品歌颂了生活在大自然的动物的智慧、善良和忠诚,也强调了人类只有在和大自然的共生和交流中才能实现自己的进步。
宫泽贤治,日本作家。1896年生于东北地区岩手县花卷町(现为花卷市)富商家,却以家业为耻。曾担任过农业学校教师,任教四年即辞去公职,离家独居于花卷市郊外,过着普通农民生活,并致力于农村改革,亲自指导农民改良
水稻栽培方法与改良土壤、肥料等。二十八岁时自费出版了“一个要求特别多的餐厅”童话集。三十七岁时留下大批手稿,告别了他短暂的人生。宫泽贤治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散布在英国、德国、瑞典、印度、中国、韩国、北朝鲜等各地,这些国家的学者还时常赴日进行宫泽贤治研究。日本国内的宫泽贤治研究团体则无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