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子
流行于宜兴埠镇的曲艺形式
大数子是流行于宜兴埠镇的曲艺形式。
简介
北辰区宜兴埠镇群众演唱的天津时调“大数子”,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其历史久远,普及面广,家喻户晓。2009年,天津时调大数子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闲暇时大数子爱好者组织起来自娱自乐,围观者众多,爱好者不断增加,演出队伍不断壮大,至今已传承到第五代。其中,郭启最早演唱的靠山调《烟鬼子豆保》,蒋坦唱“数子”,温宝泉、韩八爷弹三弦,张志明拉四胡,以上几位前辈当时均为30岁左右,他们成为北辰宜兴埠大数子的引路人,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宜兴埠的大数子爱好者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韩胜奎、张桐海、马广德、杨国通、白喜旺等,他们大多数唱鸳鸯调和数子(后称天津时调),此时的伴奏乐队为算命的毕先生、王家琪弹三弦、杨国通拉四胡,演唱的是《大闺女要女婿》、《枪毙屈香九》、《七月七》、《大五更》等段子。在“数子”的影响下宜兴埠成立了“永丰”、“西局”曲艺团,1990年又成立了弘扬曲艺团。各团均以“大数子”为主打,演唱的多为传统段子。
特色
大数子代表性传承人王锁栓介绍,大数子是天津时调的主要曲调之一,它是由靠山调中的数子发展而来,是一种叙述性的数板形式, 没有明显的音乐旋律, 是介于说唱之间的一种有韵律有节奏的数叙。首句以慢板靠山调起唱,然后进行数叙, 唱词一定要押韵,但上下句不必对偶, 尾字落音平仄声均可,全段唱词可用“花辙”,也可一辙到底,使用天津方言,具有豪爽、谐趣的风格特征。主要曲目有《蚂蚱蝻出殡》、《刘二姐拴娃娃》、《枪毙屈香九》、《蝈蝈喂鸡》等传统的靠山调、鸳鸯调。大数子伴奏一般需要三弦、四胡,后又增加了扬琴、笙、低音胡共五件乐器,这样把天津时调的唱腔烘托得更加饱满,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中又吸取了歌曲、戏曲和其他曲种的唱腔,使其旋律更加丰富、完善、变化多样、千姿百态。叙事中抒情,唱中有说,说中有唱,使其靓、美、俏、巧、甜、。这也是大数子被列入非遗项目的重要特色之一。
主要曲调
时调大数子是天津时调主要曲调之一,它是由靠山调中的数子发展而来,是一种叙述性的数板形式,没有明显的音乐旋律,是介于说唱之间的一种有韵律有节奏的数叙,使用天津方言,具有豪爽、谐趣的风格特征。
参考资料
大数子.盛世阳光新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09:08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