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之家(拼音:dà fāng zhī jiā)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
庄子及其后学《
庄子·秋水》。
先秦·
庄子及其后学《
庄子·秋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时,黄河之神河伯,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是最美高贵最得意了。他顺流而东,不觉来到了北海。向东一望,只见白浪滔天,茫茫看不见边岸,这时的河伯才感到十分惭愧。他对着北海之神——海若赞叹道:“俗话说,‘懂得了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及得上自己’,这就是说我啊!而且,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丘的见闻少而轻视伯夷的义举,开始我不相信这样的说法,现在我看到北海如此难以穷尽,感到自己如果不来到您的门口,就糟糕了,我就会永远被那些懂得大道的人笑话了。”北海神若说:“不可以和井底之蛙谈大海,因为它被所处的空间限制着;不可以和夏天的虫谈冰块,因为它被所处的时间限制着。不可以和孤陋寡闻的人谈大道,因为他被他所受的教育限制着。”
个体的体验、知识、思想,总是受其所处环境和其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因此,尽管个体之间有或大或小的差别,但都是有限的。宋代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说,一盆水泼在地上,一叶草浮在水上,一只蚂蚁在草叶上,茫然无措。一会儿,水干了,蚂蚁方得离去,对同伴说:“我在茫茫大水中,以为活不了啦,哪里知道一会儿竟然出现了康庄大道!”人看这蚂蚁,觉得很可笑,但是,我们人类不也是这样吗?不过是程度的差别而已,人们的认识同样也是有限的。
不断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眼界,增进自己的知识,在这样的追求中丰富自己,这是人生的任务之一。由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和环境等各有差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知识总量大的人,在某些方面,未必比知识总量小的人高明。因此,我们受到自己认知能力和环境的限制,自己的认识、体验、思想和眼界有限,这是正常的,并没有什么可悲。即使是“见笑于大方之家”,也没有什么可耻的。反之,自己即使是“大方之家”,也不应该嘲笑他人,因为任何“大方之家”也是有局限的。不肯承认自己的局限,拒绝探索和开拓,拒绝向人家请教,才是可悲的。
唐·
房玄龄《
晋书·韩伯传》:“降挹之义,于何而生!则谦之为美,固不可以语至足之道,涉乎大方之家矣。”
清·
赵翼《陔馀丛考·六言》:“盖此体本非天地自然之音节,故虽工而终不入大方之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