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殿灯漏是中国钟表史上最为著名的计时仪器之一,由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创制。著名科技史专家英国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了欧洲钟表与中国宋代
水运仪象台后,曾在他的《中国天文钟》一文中断言“中国天文钟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欧洲最早出现机械钟是1320~1350年间,
灯漏之制,高丈有七尺,架以金为之。其曲梁之上,中设云珠,左日右月。云珠之下,复悬一珠。梁之两端,饰以龙首,张吻转目,可以审平水之缓急。中梁之上,有戏珠龙二,随珠俯仰,又可察准水之均调。凡此皆非徒设也。灯球杂以金宝为之,内分四层,上环布四神,旋当日月参辰之所在,左转日一周。次为龙虎乌龟之象,各居其方,依刻跳跃,铙鸣以应于内。又次周分百刻,上列十二神,各执时牌,至其时,四门通报。又一人当门内,常以手指其刻数。下四隅,钟鼓钲铙各一人,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初正皆如是。其机发隐于柜中,以水激之。
大明殿灯漏是中国元代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创制的大型计时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属漏水计时,而造型似宫灯,放置于皇宫的大明殿,所以称之为大明殿灯漏。古文献《元史 天文志》对它有专条记叙,试作今译如下:
灯漏高一丈七尺(合今尺五米四),它的框架用金制作。上部有弯曲的梁,梁的中间是一颗云珠,云珠二侧有象征日月的球体,日在左,月在右,云珠之下再悬有一颗珠子。这曲梁的两端各装有龙头,龙的嘴能张合,龙的眼珠能转动,用这样的动作显示灯漏内的水流是快了还是慢了。
灯漏的主体是用金子和珠宝制作的,内部分为四层,上层按圆环状分布着日,月和参、商二宿的图形,每日自右向左回转一周。下面一层陈列着龙、虎、鸟、龟,象征着四个方位,每到一刻,它们都有跳跃的动作,内部并有击铙的响声。再下层又是圆环状的分划为一百等分,每等分就是古时的一刻钟。它的上部有十二个木人,手执时辰木牌,当某个时辰来到,它们在四个方向的门内执牌报时。门内另有木人用指着刻数。在灯漏的下部四个角的位置,各有一个木人手执钟、鼓、钲、铙响器,一刻鸣钟,二刻击鼓,三刻击钲,四刻击铙,还有在时初、时正到来时这些响器也要鸣响。产生这些动作的机构都隐藏在柜子里,用水来驱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