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移居缅甸,有二条线路。一条自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起,入缅有三道,一由天部马,一由骠甸,一由阿郭地界,俱会缅之
江头城;一条自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起,明人亦知晓,在
八百大甸宣慰司(景迈今清迈)与
缅甸宣慰司(阿瓦)的通道之间,有
底兀剌宣慰司(冬乌),凡北往阿瓦,西至蒲甘,东赴景迈,南往白古,均以冬乌为交通要道,由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抵达
八百大甸宣慰司(景迈今清迈)以后,自
八百大甸宣慰司(景迈今清迈)经
底兀剌宣慰司(冬乌)赴
缅甸宣慰司(阿瓦)。由于几境接壤,华侨进入缅甸者居多,川蜀、云南、福建、广东、江浙人进入缅甸更加便利。尤其在明朝,军队驻扎缅甸未能回国的,很多都留了下来。他们就是后来华裔缅甸人的祖先,是经受住炎热气候的考验才扎下根的,“华人初至亦多病,久而与之相习”⑦。朱孟震《
西南夷风土记》中说:“江头城外有大明街,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而三宣六慰被携者亦数万。”①这里所说的中国人集中在特定区域里。还有的中国人以当地人为邻,更有机会与他们
交流,“蒲人、焚人、阿昌,乃在城邦之中,杂华而居,渐变于夏”②,可见华侨对当地居民之影响。
中国人民移居菲律宾,是走海路。目前史籍所列得出姓名的最早菲律宾华侨是“本头公”白丕显。他因随郑和到苏禄,后侨居于此,1405年郑和首次巡视吕宋而委任许柴佬为吕宋总督。是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事。据泉州市石狮永宁镇永宁村《温陵董氏沙堤分派永宁宗谱》载:“十四世,柳轩,开族吕宋大明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