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街道
北京市西城区下辖街道
大栅栏街道,北京市西城区下辖街,地处西城区中东部,介于东经116°22′41″~116°23′31″,北纬39°53′17″~39°53′56″之间。东至前门大街东城区前门街道相邻,南至珠市口西大街天桥街道接壤,西至南新华街椿树街道相接,北至前门西大街西长安街街道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总面积1.3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辽金时期,大栅栏地区地处都城燕下乡海王村一带。
元朝时期,大栅栏地区属宛平县。
明朝时期,大栅栏地区属正西坊。
清朝时期,大栅栏地区属中城和北城的一部分。
民国时期,大栅栏地区属外二区。
1949年后,大栅栏地区属第九区和第六区。
1952年,大栅栏地区属前门区。
1958年,大栅栏地区划归宣武区。
2010年,大栅栏地区划归西城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百顺、大安澜营、大栅栏西街、煤市街东、前门西河沿、三井、石头、铁树斜街、延寿街9个居民委员会,下设170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栅栏街道下辖9个社区,办事处驻石头社区棕树斜街26号。
地理环境
大栅栏街道地处西城区中东部,介于东经116°22′41″~116°23′31″,北纬39°53′17″~39°53′56″之间。东至前门大街东城区前门街道相邻,南至珠市口西大街天桥街道接壤,西至南新华街椿树街道相接,北至前门西大街西长安街街道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总面积1.3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大栅栏街道辖区户籍人口5.66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5.66万人,城镇化率100%。另有流动人口12334人。
2010年,大栅栏街道人口普查辖区常住人口36997人,男性18177人,占49.1%。女性18820人,占50.9%。14岁以下2568人,占6.94%。15~64岁30420人,占82.22%。65岁以上4009人,占10.84%。另有半年以上外来人口12801人。
2010年,大栅栏街道人口出生率5.6‰,人口死亡率11.7‰,人口自然增长率-6.1‰。
经济
2011年,大栅栏街道财政总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1亿元,增值税900万元。2011年末,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栅栏街道共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50人,专任教师18人。小学2所,在校生1284人,专任教师12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85人,专任教师7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049人,专任教师13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大栅栏街道共有文化艺术团体15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演职人员316人。剧院2座,座位530个,每万人拥有20个,年演出450场次,观众达5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个,电影院1座,座位460个,每万人拥有90个,年放映场次5741场次,观众达87982人次。文化专业户9个。文化馆1个,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160平方米,藏书1万册。博物馆4个,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还有多媒体室、棋牌室等娱乐设施。文化行业从业人员500人。
大栅栏街道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大栅栏金帛艺术团、延寿单弦队、统战艺术团、大安澜音艺术团、煤东社区丹青书画社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单弦岔曲、茶艺、脸谱、蛋雕、琉璃烧制技艺、剪纸等。举办了“老字号体育文化节”“我的社区我的家文艺汇演”“大栅栏杯社区小品邀请赛”等,其中“老字号体育文化节”“大栅栏杯社区小品邀请赛”为地区特色文化品牌。
2011年末,大栅栏街道共有体育场地1处,体育团体2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5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体育文化节、“和十皆杯”乒乓球赛、社区家庭运动会等。22%的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7%。
2011年末,大栅栏街道共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等242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其中标清频道228个、高清频道14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栅栏街道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固定资产总值0.1亿元。专业卫生人员204人,其中执业医师51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3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5人、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0.9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4万人次。
2011年,大栅栏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655.2/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5.3‰、5.3‰、2.7‰。
社会保障
2011年,大栅栏街道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43户、人数1446人,支出784.5万元,比上年增长8.2%。月人均451.8元,比上年增长16.7%。城市医疗救助412人次。
2011年,大栅栏街道共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6.7万元,比上年增长7.9%。社区服务设施2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9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14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10张。
2011年,大栅栏街道共有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9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14.6万元,捐赠物资折款13.4万元,接受捐赠衣被7173件。新增就业人员142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8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全年共帮助8个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参保离退休人员4138人,比上年末增加549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1319人,比上年末减少91人。
交通运输
大栅栏街道是北京老城区胡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本地区无只要大街干道,由多条胡同小巷组成复杂的交通网络。主要胡同街道有大栅栏商业街、琉璃厂文化街杨梅竹斜街前门西大街等,以及著名的“八大胡同”均在此地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大栅栏街道因境内的大栅栏商业街而得名。
非遗项目
北京同仁堂是中国传统医药中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同仁堂从清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承办官药”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长达188年时间里,同仁堂遵照皇家挑选药材标准、恪守皇宫秘方和制药方法,形成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同仁堂与清宫太医院、御药房之间有机的融合和影响,形成了同仁堂中药的特殊风格和传统知识。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集中体现在“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价值观,“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质量观和“讲信义,重人和”的经营理念,“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以及同仁堂的品牌和特有标记,《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和《同仁堂虔修诸门应症丸散膏丹总目》,同仁堂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同仁堂的制药特色即传统中医药与宫廷制药的融合,概括为“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
2006年05月20日,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联升靴鞋店创立于清代咸丰三年(1853年),起初专为皇族和各级官员制作千层底朝靴,最早的店址在北京东江米巷(今台基厂),创始人为赵廷。店名中的“内”是指皇宫大内,“联升”则寓意着店里制作的朝靴让官员穿上可致连升三级。清王朝覆灭后,内联升将制作官靴的技艺用于千层底布鞋的制作,其成品质量优异,有口皆碑,一时名闻京城。
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工艺严格,技术独特,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其技艺特点可归纳为“一高四多”,“一高”即工艺要求高,“四多”即制作工序多、纳底花样多、绱鞋方法多、布鞋品种多。制作一双千层底布鞋往往需要花上四五天的时间,经过九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讲究尺寸准确、手法熟练、力度适宜、用心细致。其中仅绱鞋技艺就有正绱、反绱、明绱三种不同的手法,整个制鞋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有近四十种之多。除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外,内联升对原料、辅料、配件的质量要求也很高。
2008年6月7日,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谦祥益位于大栅栏街道珠宝市街5号。谦祥益绸布店开业于清朝同治年间,为当时北京绸布业“八大祥”之一,服务对象多为王公贵族、社会名流等高端客源,清末民初盛极一时。店堂为两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正立面气派精美、浮雕生动,内部装饰典雅讲究。
劝业场位于大栅栏街道廊房头条17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民国十六年(1927年)遇火重建后,定名“劝业场”,时为大型综合商场、兼具现代娱乐功能,当时颇有先锋意味。建筑采用砖混结构加钢屋架,平面分成三个不同形状的营业厅,共享空间高大,立面采用折衷式手法,追求光影变化,装饰极显奢华,在北京近代商业建筑独树一帜。
瑞蚨祥位于大栅栏街道大栅栏街5号。瑞蚨祥绸布店创建于清末,曾居北京绸布业“八大祥”之首,一时“名满京城、享誉海内”。殿堂主体为二层木结构楼房,平面布局中突出共享空间在功能上的实用意义,建筑装饰在清末民初京城开风气之先,采用仿欧洲巴洛克式与中国传统装饰题材相结合的手法,可谓匠心独具。
祥义号位于大栅栏街道大栅栏街1号。祥义号绸布店建于清朝末年,为北京绸布业“八大祥”之一。建筑原为二层砖木结构,立面主要特色为大门入口处的铁艺大棚,通高二层,西洋巴洛克风格,花式朴素、工艺精良、线条流畅、十分醒目。
2006年5月25日,大栅栏商业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位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晓岚故居位于大栅栏街道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岳飞二十一代孙、雍正时权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钟琪的住宅。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纪晓岚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去世后,因在珠巢街还有宅院,其子孙便将此宅“割半赁”与黄安涛,此后屡易主人,至1958年10月1日,晋阳饭庄在此开业,后来晋阳饭庄搬出,2003年重修后改为纪念馆,对外开放。
正乙祠戏楼位于大栅栏街道西河沿大街。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戏楼建于佛教寺庙的原址上。戏楼具有悠久的历史,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这里演出。 正乙祠戏楼原是浙江商人建的银号会馆戏楼。最初它是用于接待来自浙江宁波一带的金融界人士,他们每逢年节前来这里观看社火和木莲戏等传统民间戏曲,随着京剧的诞生,正乙祠也跟着红火起来,同治年间,就在京剧的创始人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相继在此登台演出,于是,正乙祠戏楼就成为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戏楼分两层,台前三面环楼,两旁有楼梯。看楼中心为马蹄型,上有罩棚,可容纳数百人。
所获荣誉
2021年2月5日,被表扬为北京市2019-2020年度“接诉即办”改革工作“先进集体”。
参考资料
2020大栅栏街道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5 15:46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