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将军,
明代殿廷卫士的
称号。
锦衣卫所属曾编有大汉将军1500人。另有红盔将军、明甲将军等,亦殿廷卫士
称号。凡朝会及
皇帝出巡,侍从扈行,
宿卫则分番轮值。
“大汉将军”为明代天子卫率,隶天下第一卫——
锦衣卫。据《
明史》记载,总人数1507名。《明史·职官志五》:“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荫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间注: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
又考《明史·兵志一》:“侍卫上直军之制。太祖即吴王位,其年十二月设拱卫司,领校尉,隶都督府。洪武二年改亲军都尉府,统中、左、右、前、后五卫军,而仪銮司隶焉。六年造守卫金牌,铜涂金为之。长一尺,阔三寸。以仁、义、礼、智、信为号。二面俱篆文:一曰“守卫”,一曰“随驾”。掌于尚宝司,卫士佩以上直,下直纳之。十五年罢府及司,置锦衣卫。所属有南北镇抚司十四所,所隶有将军、力士、校尉,掌直驾侍卫、巡察缉捕。已又择公、侯、伯、都督、指挥之嫡次子,置勋卫散骑舍人,而府军前卫及旗手等十二卫,各有带刀官。锦衣所隶将军,初名天武,后改称大汉将军,凡千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