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白甲鱼,Onychostoma daduense (R. H. Ding, 1994),
鲤科白甲鱼属的一种
鱼类。
背鳍iv-8;胸鳍i-15~16;腹鳍i-8~9,臀鳍iii-5。侧线鳞46 7.5/5-5.5V 48;背鳍前鳞15-16;围尾柄鳞15~17。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32~36;内侧35~36。下咽齿3行,2.3.5~5. 3. 2。脊椎骨4+40~41+1。鳔2室·前室短小;后室粗且长;末端梢小,圆饨·其长度为前室长的2 .3~2. 6倍。肠管长,其长度为标准长的7.1~9. 8倍。腹腔膜黑色。
标准长为体高的3.5~3.5倍,为头长的4.3~5.1倍,为尾柄长的5. 9~7. 4倍.为尾柄高的8.7~9. 7倍。头长为吻长的2. 8~3.0倍,为眼径的3.7~4. 0倍.为眼间距的2.2~2 .8倍,为口宽的3.0~3. 6倍,为头宽的1.6~1.7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4~1.5倍。体长,侧扁,腹部圆。头短而高,略呈三角形。吻向前突出,末端钝,吻长略小于眼后头长,吻皮下垂盖住
上唇基部。口横裂,下位,较窄.头长为口宽的2.8~3.6倍。上颌后端延伸至鼻孔后缘下方。下颌具锐利的角质边缘。上
唇在口角处露出较多,前缘被吻皮遮盖仅呈线状;下唇仅限口角处。唇后沟中断,很短.仅在口角处存在,其间距离较宽,略大于眼径。具须2对,吻须甚短,颌须长,其长度为吻须长的2.5~3.0倍,约为眼径的2/3。眼大,位于头侧中轴稍上方,眼球正中至吻端较至鳃盖后缘略近。鼻孔位于眼前缘上方,离眼前缘很近。鳃膜在前鳃盖后缘下方与鳃峡相连。鳃丝长,鳃耙短小,排列较密,最长鳃耙约为最长鳃丝的1/7。
下咽骨长为宽的2.0~2. 5倍,内行第一齿细小,棒状,末端尖;其余齿圆柱形.咀嚼面斜截,末端呈钩状。背鳍外缘内凹,其起点位于腹鲭起点前方,距吻端较至尾鳍基为近,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硬刺,末端柔软,后缘具锯齿15~20个,第一分枝鳍条短下头长。胸鳍较长,第一根分枝鳍条最长,约与背鳍第一根分枝鳍条相当,末端后伸不达腹鳍起点,可达胸、腹鳍基间距离的2/3处。腹鳍起点约与背鳍第二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后伸不达肛门。臀鳍比腹鳍稍短.外缘平截.看伸不达尾鳍基部。尾鳍叉形,上、下叶等长,最长鳍条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0~3.0倍。尾柄较高。
肛门紧靠臀鳍起点之前。鳞片较大,胸、腹部鳞片变小。背鳍和臀鳍基部具有鳞鞘,前者显著。腹鳍基部有狭长的腋鳞,其长度稍小于腹鳍长度的l/2。侧线完全,较平直,胸鳍上方稍向下弯曲。生活时身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上半部沿侧线上方有4~10个黑色大斑纹,背鳍间膜近外缘具黑色条纹。
主要分布在中国,
大渡河下游和
长江干流等,体长可达15.6公分。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峨边、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