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奇石,主要分布于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和新疆
鄯善——
哈密一带,没有植物生长的茫茫戈壁和沙漠之中,是各种岩石长期遭受强烈的风砂对其进行吹蚀和打磨的结果。
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大漠奇石不但世界闻名,而且是
世界上
葡萄玛瑙石唯一产地。容“古、奇、珍、稀”的阿拉善大漠奇石,集抽象、奇异、怪石、图案、纹理、色彩、形象、
晶体、
化石、
陨石等奇观。广纳日月之精华、饱含天地之灵气,历经亿万载风沙打磨,穿越时空隧道,承接自然之神工,终成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造型奇石,堪称西部之珠、乃天下石中之珍品。
中国传统观赏石的种类主要是
安徽的
灵壁石、
江苏的
太湖石、
南京的
雨花石等,受地域限制,而很少提起
大漠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古代的文人墨客很少涉足于中国西部的大
沙漠。古代文人笔下的西域更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正所谓千里戈壁无人烟,西出阳关泪不干,凉州铜马踏飞燕,春风不渡玉门关。所以传统的观赏石家族没有大漠石的一席之地。戈壁石类以其质地坚硬而润滑、形态各异且变化万千、自淡而浓的各种颜色和令人神驰意远的意境吸引了众多的观赏石爱好者。
近些年来,大漠石以惊人的速度从中国西部走向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国。自九四年以来,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韩国、
日本、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南方等地区的收藏家和赏石界,从
宁夏、
内蒙古、
新疆收购了大量漠石精品,市场行情十分看好,大漠石在种类繁多的的观赏石家族中已称得上是后起之秀。
大漠石具有坚硬、细腻、温润等诸多特性,并具有大漠粗犷、奔放之气势,有的则具有溢于表而纳于心的温和与灵气——看到一方紫红色葡萄玛瑙就很容易使你联想起
葡萄园那丰收的喜悦。
大漠石的色彩自淡而浓,各种颜色应有尽有,红者有如鸡血,浅者如风如云;绿者似
翡翠,浅者又似藻似水;白者如白玉;黄者甚似
田黄……变化纷繁,深浅不一。有图形者则似泼墨山水、花鸟鱼虫,观之有如图画,意境悠远,妙趣横生。特别是大漠石所特有的“
沙漠漆”,形美且色佳,更加使人爱不释手。
大漠石形态多姿、形象万千,天上人间——人物、动物、鱼虫花鸟的造型在大漠石中应有尽有,甚至古人名家的造像也可以找到。大漠石经千百万年的日月精华、风雕砂凿,其神似以至能达到逼真的程度,使人们对大漠充满希望和幻想,不尽想起那白雪皑皑的天山,想起那沙漠里绿洲中的田园风光和葡萄园内丰收的喜悦。这里硅化木在风蚀作用下,其形态更是无奇不有,其
表面光洁度和各种沙漠的色彩是其独到之处。 动物形态的大漠石,形象逼真者,更令人动情。如“艾丁湖”的一只“鹰”,其三十公分大小,鹰嘴呈灰色,通身为黑褐色,敲击金属音,风蚀的羽毛随风飘荡,它沉稳宁静,面向狂风站在戈壁滩上,一动不动地凝视着远方大约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它就像“艾丁湖”忠实的卫士,经受着狂风暴雨的洗礼,等待着忘年知己的来临。
大漠石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新疆鄯善——哈密一带,产于几乎是没有植物生长的茫茫戈壁和沙漠之中,是各种岩石长期遭受强烈的风砂对其进行吹蚀和打磨的结果。这些地区昼夜温差极大,岩石长期处于热胀冷缩的恶劣环境中,物理风化强烈,硬度较低的岩石多被狂风吹磨成为砂,形成沙漠。保留下来的戈壁石是自然受日月之精华,经受风砂洗礼的佼佼者,她具有其它观赏石无法比拟的坚韧性,代表着勇敢和胜利者的骄傲。
形成大漠石的另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强烈的火山活动,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一带,由于火山活动,地下富含二氧化硅的岩浆沿火山通道及岩石的构造裂隙向上移动,到达地表后温度、压力下降,使二氧化硅发生沉淀作用,形成玛瑙或葡萄玛瑙及蛋白石、玉髓类等二氧化硅胶状体。由于岩石(或地层)已有空间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就形成了葡萄玛瑙等千奇百怪的形态。此外,在火山活动过程中,由于多期炽热的岩浆活动和火山期后热液作用,使其周围岩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等也随之发生了多次变化,地质学称之为热液交代作用,许多玛瑙、蛋白石、玉髓类、硅化木、集骨石等也是在这种作用下产生的。由此来看,大漠石之所以精彩,火山活动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