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笃水塘主坝,储水量达14.2亿加仑(645万立方米)的水塘,水坝溢洪道上筑有由半圆形花岗石柱支撑的12个拱券,以承托连接赤柱及大潭与柴湾及石澳的大潭道:79,西面则建有水掣房和出水口。
工程亦扩建大潭笃原水抽水站,加装两部以蒸汽推动,每天可输送300万加仑(13638立方米)食水的抽水机等机械,大潭笃水塘及配套工程于1917年竣工,1918年2月2日由港督梅含理揭幕。大潭笃原水抽水站其后于1925年再次进行扩建。1936年建成的压力滤池室,后来改建为职员宿舍。
按原来设计,大潭笃水塘的水坝原先建于大潭港海面(今大潭童军中心对出),主坝高60呎,长约800呎(高18.3米、长243.8米)但相信技术困难,无法解决海浪冲击坝基的问题,最终要将水坝退入了大潭湾现址,并将水坝加高一倍,以补偿储水量的损失,否则大潭笃水塘能早于1968年竣工的船湾淡水湖,成为香港及世界首个建于海上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