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猷
人物姓名
又字允升,号东斋,为宋时安文陈氏东溪派宗辅公第三子,排行行字十六。
身世
(其父宗辅公,一名邦辅,字翼甫,有子六:大蔡、大功、大猷、大礼、大康、大铸)史载为“吴宁惠化里人”。绍定己丑(1229)登进士第。时,礼部侍郎直学士德秀,见文“异而目之”,捷举为翰林院大学士。庚寅(1230)出任江州剌史。任上“操断举措,决事如神,狱常定在四五”。不久,加盐运司副使,兼管四川军事。公以当地“盗贼蠢起,轻而易乱”的特点,“用重典以威奸暴,铺大和以惠众寡”殴除物害,消除隐患,以使一方平安。秩满后,奉召回京。帝欲出兵,报“宣和靖康之仇”,问公如何。公对曰:“河南一带地八陵俱在,国家固不可一日而忘,何恐此举之后,圣虑愈烦耳。”人称此话“言微意深哉”。端平初(1234)丁母忧,回吴宁瑞山乡惠化里(安文)隐居。当地郡公诸卿纷纷前来交往,公对行贿者一律谢绝。
官职
淳祐二年(1242)征诏,公曰:“君命也,安敢逃乎?”入京,拜吏部左侍郎。在位“不以隐忠固位,不以许直洁名,上疏数十万言,使党禁尽开,正字乃明于世”,史学家评之:前有德秀,后则公之力不浅。十二年(1252),闽浙大水,严、衢、婺、信、台、处、建、剑、郡,凡九郡受灾严重。公与参知政事徐清叟引用汉元帝时关中大水的故事以奏。帝曰:“闻卿治外,视民如子,昨读上书,可见忠诚,朕甚喜之。”遂下旨遣使分行赈恤。宝祐元年(1253),以吏部左侍郎升六部中转登驾阁尚书,居相位。景定四年(1263),蒙古提出要置摧场于襄阳城外。淮西招抚使吕文德建议请许。众公卿以为无须他虑,公独主张“戒之诈,必不可许”。后蒙古果然纵兵大掠而去。帝对公嘉叹有之,加封公为太子太傅仪同太师平章军国重事,食邑二千三百户。庆宗即位,咸淳中时有廷争,公从容以讽,圣听纳用。谓公曰:“卿辅我先帝,真宰相也。今边境日蹙,而江东无宁岁矣,卿勿以老故而弃朕焉。”因是公打消归老之念,竭诚尽力忧劳庶政。竟于德祐元年(1275)十一月十二日薨于正寝。遗体运回瑞山乡葬于九平寺后,享年八十八岁。公曾祖希宥封州司马,曾祖妣吴氏封夫人;祖仔瑞封大理寺少卿,祖妣王氏封韩国夫人;父亲宗辅为刑部郎中升观文殿大学士,母孔氏封鲁国夫人;公娶吕氏,封秦国夫人,继娶马氏封楚国夫人;长子继周封为监察御史,幼子谦亨封兵部侍郎。宋德祐丙子两淮制置大使加参知政事右丞李庭芝撰有《架阁尚书赠太子太傅同平章军国事太师东斋陈公墓志铭》,咸淳辛未,有宁武州司户参军熊禾撰《尚书东斋公行略》,文载《安文陈氏宗谱》。清乾隆戊寅有陈修儒撰《捐修东斋公乡贤祠记略》,其祠和坟墓由乾隆乙亥修葺。其墓先葬九平寺,后迁玉山乡三十都五保木岭后眠犬。(注:东斋公的记载,今发现三处宗谱均有记载,即《安文陈氏宗谱》、《松门陈氏宗谱》和《山泽陈氏宗谱》。其中松门和安文是一致的,山泽的记载也大同小异,因以前笔者只见到山泽谱,所以在主编《磐安县志》时,对某些具体内容缺乏对照查考,今先将资料提供大家,待续修《磐安县志》时进一步考证)。
后记
谓治国大道。《诗·小雅·巧言》:“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郑玄 笺:“猷,道也;大道,治国之礼法。”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弈世丕显,允迪大猷。” 唐 白居易 《为宰相》:“伏惟陛下略撝谦之小节,弘祖宗之大猷。” 姚华 《论文后编》:“大凡润色鸿业,粉泽大猷,廊庙之文,皆以典重为归,其所根柢,莫先《尧典》。”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6 12:16
目录
概述
身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