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环球盖菇
球盖菇科球盖菇属真菌
皱环球盖菇(学名: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 ex Murrill)是球盖菇科、球盖菇属真菌。菌盖直径可达15厘米,扁半球形至扁平,或凸镜形,湿时稍黏,盖缘光滑或覆丛毛状鳞片,附着较多的菌幕残片;菌肉厚,白色;菌褶密,不等长,弯生,脆质;菌柄幼时柄基膨大,成熟后多等粗,纤维质,成熟茵柄上部乳白色,中部、基部黄褐色;菌环上位,上面具皱褶,柄长可达16厘米,上部直径可达12毫米。担孢子椭圆形,黄褐色至黑褐色,厚壁,平滑。
真菌学史
由于皱环球盖菇在野外自然发生较少,1922年才在美国发现并命名,此后,在欧洲各国和日本相继发现,在中国亦有自然分布的文献报道(卯晓岚,1993年)。皱环球盖菇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东柏林一农民在土豆窖的桔秆和泥土的覆盖层中发现此菌,误认为是双孢蘑菇,并用添加新稻草的方法使之自然接种,每年秋天结实很丰盛。后经鉴定为皱环球盖菇,1966年,Hennig(1970年)模仿这种方法,用分离的纯菌种,在花园的培养床上栽培获得成功。此后,德国人Joachim Puschel(1969年),Vessey(1972年)开始利用未发酵的新稻草进行露地栽培,并用腐殖质混合土在培养床上覆盖,整个采菇期约12周,菇潮间隔10-12天,每平方米可采菇5-10千克,高者达17千克。这种栽培方法被德国许多地方采用,1970年栽培面积已发展到10000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后,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栽培,波兰的Szudyga(1973年),捷克的Stanek(1974年),匈牙利的Balazs(1974年),荷兰的Visscher(1983年)以及Rasmussen(1973年),Zadrazil(1975年),Lelley与Keipert(1976年)等均有栽培研究,在培养料的堆制方法、覆土材料的选用和栽培方式上均有新的改进,每平方米可产菇10-20千克,最高产量可达31.2千克。此后,在美国、波兰、德国和俄罗斯均有一定生产规模。
中国虽有皱环球盖菇的自然分布,但发现较晚,未进行驯化栽培试验。1980年,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许秀莲等赴波兰考察,曾引进皱环球盖菇菌种,并试栽成功,但未能推广。1992年,福建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颜淑宛通过侨胞再次引进菌种,进行园田化栽培研究获得成功,并在福建试种,且推广到10多个省、市。
形态特征
子实体:担子果具中生柄,新鲜时肉质,无嗅无味,干后碎质;菌盖幼时半球形,后变为凸镜形,成熟时圆形,平展,直径可达15厘米,中部厚可达12毫米;菌盖表面新鲜时酒红色,具白色纤毛状鳞片,干后变为浅黄褐色,无环带,粗糙;边缘钝或锐,干后内卷;菌褶表面新鲜时灰紫色至暗褐紫色,干后变为灰褐色;菌褶密,不等长,弯生,脆质;菌肉新鲜时乳白色,肉质,无环带,干后软木栓质,厚可达6毫米;菌柄幼时柄基膨大,成熟后多等粗,纤维质,成熟茵柄上部乳白色,中部、基部黄褐色;菌环上位,上面具皱褶,柄长可达16厘米,上部直径可达12毫米。
菌丝结构:菌丝隔膜具锁状联合;菌丝IKI-,CB+;菌丝组织在氢氧化钾试剂中无变化。
菌肉:菌肉菌丝无色,薄壁,常分枝,具锁状联合,平直或弯曲,有些菌丝略膨胀,交织排列,直径为5-24微米。
菌褶:菌髓菌丝无色,薄壁,有时分枝,具锁状联合,平直或略弯曲,近平行排列,直径为6-25微米;子实层中无囊状体;侧生囊状体梭形,顶端渐尖,在基部具一锁状联合,无色,薄壁,大小为大小为(37-53)微米×(11-19)微米;担子近棍棒状,具4个小梗并在基部具一锁状联合,大小为(24-34)微米×(8.5-10)微米。
孢子:担孢子椭圆形,黄褐色至黑褐色,厚壁,平滑,顶部具一明显的芽孔,IKI-,CB+,大小为12-14(-14.5)微米×7-8(-9)微米,平均长L=12.96微米,平均宽W=7.71微米,长宽比Q=1.68(n=30/1)。
图注:a担孢子;b担子和拟担子;c菌髓菌丝;d菌肉菌丝;e菌柄菌丝。
近种区别
生长环境
皱环球盖菇生长在草地或阔叶树林边缘地上或路旁、园地、垃圾场、木屑堆或牧场的牛马粪堆上。在中国,野生皱环球盖菇主要分散在青藏高原上,生长于阔叶林下的落叶层上,在攀西地区生于针阔混交林中。
分布范围
皱环球盖菇广泛分布于欧洲、南北美洲及亚洲温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甘肃、吉林、陕西、四川、台湾、西藏、云南。
培育技术
菌种培养
母种培养适用加富PDA培养,即在PDA培养基原组分中另加蛋白胨2克,磷酸氢钾3克,硫酸镁1克。皱环球盖菌的菌丝生长较为缓慢,接种后,在25℃培养,10-12天在斜面长满,通常在培养1个月后用于接种原种。
原种和栽培种采用以下培养基:①木屑57%,棉籽壳20%,麦麸20%,石膏1.5%,糖1%,过磷酸钙0.2%,尿素0.3%,含水量65%。②麦粒88%,木屑10%,石膏1%,糖1%,煮熟麦粒含水量70%。按常规要求灭菌。每支母种接种原种2-3瓶,每瓶原种接种栽培种10-15瓶。接种后,置23-26℃培养,原种满瓶约70-80天,栽培种40-50天。
栽培方法
皱环球盖菇在室内、室外栽培均可。在中国主要为大田畦床栽培法,多在大田、园林或果园下栽培,具有生产成本低,便于管理,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此外,还有德国花园无土栽培法、欧美国家室外床栽法等。
栽培时间
皱环球盖菇从播种到出菇约40天,在自然温度下栽培,中国南方地区9月至翌年2月均可播种,出菇期在11月至翌年6月,高海拔山区和中国北方地区可适当提前,其终止期可适当推后。一般秋播在气温降至30℃以下接种,春播在气温回升至10℃以上接种,最适温度是15-26℃。在正常气温下播种至采菇结束,约3-4个月时间。以中国福建为例,秋栽在9-12月,春栽在12月至翌年5月。其中夏末秋初播种最为适宜,因温度适宜,菌丝生长快,出菇早,产量高。而冬季播种者,气温低,发菌慢,需延至翌年3-4月出菇,但若有条件采用保护棚栽培,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播种,则出菇高峰正处于春节前后,栽培效益更好。
选地整地
利用冬闲田、菜园地、果园地作栽培场地,要选择日照充足、排水良好、遮光率要求在0.7-0.8的环境,场地土壤以偏酸性,肥沃、富含腐殖质壤土为宜。播种前,将土壤翻松晒白,使土壤熟化疏松,然后再用药剂喷洒杀灭杂菌害虫,如有白蚁和蚯蚓的园地,则应在畦床底撒施灭蚁药和茶籽饼。播种前,开沟作畦,畦床宽1.3米,高30厘米,长度适宜,畦面呈龟背形。畦间留40厘米作业道,四周开好排水沟。畦床荫棚可按香菇棚要求搭建。
铺料播种
皱环球盖菇适应性强,能广泛利用多种作物秸秆进行栽培。但不论利用何种栽培材料,都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使用陈旧材料会使产量明显降低。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方法如下:
将培养料均匀铺在畦床上,料厚20-25厘米,每平方米用干料20-25千克。采用层播法或表面撒播法播种均可,每平方米用菌种2-4瓶,每100千克干料用菌种8-10瓶,播种时料温应低于30℃。播种后,将料面拍实,加盖薄膜。在高温干燥天气下播种,可于播种后即在料面及四周覆盖1厘米厚腐殖质土保湿。
生长管理
发菌管理:播种后3-5天,菌丝已布满料面,应将床面薄膜用竹片拱起,每天揭膜通风2-3次,每次0.5-1小时。发菌时温度要控制在30℃以内,温度过高时要通风散温,或在畦沟内灌水降温;低温季节则应加盖草帘保温。播种后20天左右,在床面进行覆土作业,覆土材料以富含腐殖质、偏酸性、呈颗粒状壤土为好,覆土厚3-4厘米。覆土后3-4天,菌丝爬上土面,此时应喷水保持覆土含水量在30%左右。待畦面菌丝布满后,停止喷水,使畦面保持偏干,使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待畦面菌丝倒伏后,再进行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至90-95%,促进原基分化。
出菇管理:一般在覆土后10-15天,覆土表面出现白色菌蕾。此时早、晚向畦面喷雾化水,维持空气湿度在90-95%,每天通风3-4次,保持温度在16-20℃。皱环球盖菇比其他草生菇类产量高,水分消耗大,因此比其他草生菇用水量稍大,但喷水要掌握少喷、勤喷的原则,使覆土湿润即可。
采收技术
采收的适宜时期是:菌盖长至6-8厘米大小,黑红灰色,菌膜刚破裂,菌盖内卷未开伞。采收时抓住菇柄轻轻转动摘下,不要带动培养基。采后用小刀削去基部杂质,以净菇上市,或进行干制、盐渍加工。
采菇后,清理菇床,覆膜保温以利菌丝恢复生长。2-3天后开始喷水,按前述要求管理,10-12天可出第二潮菇。一般可采收3-4潮菇,生物学效率根据栽培原料的不同,约在50-100%。
虫害防治
在皱环球盖菇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受菇蚁、飞蛾、跳虫及螨虫等虫害的侵扰,并且会滋生多种竞争性的蘑菇争抢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针对上述虫害,需要农户先找到害虫的主要活动范围,配置大量的敌敌畏,其中添加10%的水分及少量的蜂蜜,混合均匀后喷施在活动区域内,起到灭杀害虫的作用。或者采用红蚁净均匀喷施在蚁穴中,实现对害虫的控制。针对杂菌的防治,在前期栽培过程中调整土壤含水量,并及时清理杂菌。在培育中期,需要对栽培基地喷施10%的盐水,控制蛞蝓的规模和数量,在附近放置大量的莴苣叶,降温时就会有大量的蛞蝓集中到叶面上,农户收集后进行焚烧处理。另外,在菌床上放置大量含有糖分的纸制品,螨虫会对其进行啃食,从而实现对其的诱杀。种植土地中经常出现大量的蚯蚓,农户可以喷施1%茶籽饼液,能有效减少土壤中的蚯蚓数量,控制其存活范围,实现对培养基地的高质量管理。
主要价值
皱环球盖菇营养丰富,口感脆嫩,鲜味浓郁,且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据文献报道,皱环球盖菇多糖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细胞的抑制率达到70%,也具有预防冠心病、助消化、缓解精神疲劳等功效。另外,皱环球盖菇可降解土壤与废水中的2,4,6-三硝基甲苯(TNT)、氯苯、苯胺化合物、氯化苯酚、甲酚、苯甲酚和二甲苯等有害物质,是环境保护及环境污染修复的重要生物之一。皱环球盖菇生长快,产量高,栽培原料广泛,栽培方法简单,可大田生料栽培,栽培剩余料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发展皱环球盖菇产业不仅可获得大量的高蛋白食品原料,也是农作物高效利用的环保措施。该菌应性强,且易于栽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向发展中国家予以推荐,可作为新的蛋白质资源进行开发,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
保护级别
皱环球盖菇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9 08:14
目录
概述
真菌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