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级市、首府
大理市,Guiphet(白语),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级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首府,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位于东经99°58′~100°27′,北纬25°25′~25°58′之间,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总面积1815平方千米。2023年末,大理市常住人口79.01万人,户籍总人口660347人。截至2022年10月,大理市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大理市人民政府驻海东镇行政中心。
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大理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大理自此设县。东汉永平十年(67年),设“益州西部都尉”管辖叶揄、云南、邪龙、比苏、灣唐、不韦6县。十二年(69年),东汉王朝在哀牢夷设置哀牢、博南两县,并与“益州西部都尉”管辖的6县合并为永昌郡,叶榆县属永昌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置云南郡于云南县,叶榆县属云南郡。
泰始七年(271年),分建宁、永昌、兴古、云南4郡为宁州,叶榆县隶属宁州。晋永嘉五年(311年),从云南郡分出东河阳郡,叶榆县改属东河阳郡。
东晋、齐,仍设叶榆县属东河阳郡。
隋,隶南宁州总管府。
公元七世纪,在洱海地区出现了6个较大的民族部落——“六诏”。唐开元二十五年(738年),蒙舍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河蛮,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定都太和城(太和村)。唐册封南诏王皮罗阁为云南王并于附近京都地区设十殓,外则有六节度,二都督,今大理市境域为南诏国的中心统治区;在今市境内有大厘赕亦称史赕(喜洲镇),赵川赕(凤仪镇),苴咩赕亦称阳赕(大理城西)、太和城(大理太和村)、龙尾城(下关)、龙首城(上关)。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
五代时,902年,郑买嗣灭南诏建大长和国,926年,赵善政灭大长和国建大天兴国,930年,杨干贞灭大天兴国,建大义宁国,羊苴哗城均为国都。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初期沿袭南诏制度,后期,行政建置有府、郡、镇、部(赎、甸),今市境内有天水郡(今凤仪镇一带)、喜赕(今喜洲镇)。
元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军队攻克大理。宪宗六年(1256年),立大理上下二万户府,宪宗七年(1257年),立太和上中下三千户,隶属大理上万户府,赵赕千户隶属大理下万户府。元至元七年(1270年),并大理上下二万户府为大理路军民总管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云南行省于中庆(今昆明市),自此,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大理转移到昆明。是年,赵赕千户改为赵州隶大理路,又于白崖立建宁县隶属赵州,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太和中千户立录事司,上下二千户立太和县隶属大理路为路治。
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大理路为大理府,置府治于太和县,领州4,县3,弘治七年(1494年),割太和县9里,云南县2里,赵州1里置宾川州。
清,承明制,设太和县为大理府治,所属州县未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并大理卫、景东卫归赵州。雍正六年(1728年),移大理督判驻弥渡隶赵州。清咸丰六年(1856年),滇西爆发以回民为主的各民族人民反清起义,攻陷大理城,拥杜文秀为总统兵马驮元帅,建立起义政权,以原提督衙门为帅府。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义失败,大理城作为起义政权所在地达17年。
民国元年(1912年),府县归并,以大理府长兼摄县事,民国二年(1913年),政府通令废府、厅、州为县,改太和县为大理县,赵县为凤仪县,隶属腾越道,大理、凤仪两县之名自此开始。
民国六年(1917年),奉省署令划红崖属凤仪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云南省实行省县两级制,废道,大理、凤仪两县直属于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云南省设立了12个政务视察区,大理、凤仪两县属第四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云南省划分为16个政务视察区,大理县、凤仪县属第十二区,次年全省又划分为6个政务视察区,大理、凤仪两县改属为第四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全省划分为16个政务视察区,大理、凤仪两县又改属为第十一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大理、凤仪两县废区设乡镇,大理县由北至南有云沧、五台、桂楼、凤阳、中和、清碧、玉洱7乡镇,80保,1061甲,城区属中和镇。凤仪县有人和乡、天水乡、珠海乡、凤鸣乡、下关镇、彩云镇、城区凤鸣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政务视察区改为行政督察区,大理、凤仪两县属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1月,大理、凤仪两县成立县人民政府隶属大理专员公署,大理县为专员公署驻地。同年1月,下关为特别区临时管制委员会,同年5月,成立下关区,均直属大理专员公署。
1951年11月,改下关区为下关市人民政府。
1953年,大理专署移驻下关市。
1955年,下关市改为省辖市。同年9月,又将宾川县的文武、向阳两乡划入凤仪县的海东乡。
1956年11月,撤销大理专区,建置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市改为州辖市。大理、凤仪两县属州。
1958年,将大理、凤仪、下关、漾濞4县市合并成立大理市。
1960年底,撤销大理市,恢复大理县、下关市、漾濞县建制,原凤仪县划归大理县为凤仪区。
1983年9月,将大理县、下关市合并,成立大理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大理县设4区:城区、上乡区、中乡区、下乡区。上中两区在城北,下区在城南,每区分为8铺,共32铺。城区分为府西、驿西、甬前、普济、仓前、纸房、北玉、南关8铺;上乡区分为周波、仁义、兴新美哨、小阁舍、市上城沙、寺和河江、庆凤朝阳、城河江院8铺;中乡区分为北崇(丛)佛湾、银鹤双阳、林石甸晞、作阳古庄、龙才瓦邑、凤岑际德、羊皮官古、鸡邑白庄8铺;下乡区分为生龙、呈末妙未、大昆、呈米、太和、洱滨、军卫、河尾8铺。凤仪县设城中、城北、城西、城南四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乡镇下推行闾邻制。大理县下辖4个区,22个乡,10镇,575闾,2653邻。第一区:辖雨前、普齐、驿西、府西、苍前、南关、北关、榆西8镇;第二区:辖周波、仁义、兴新、小阁、寺和、城珂、庆朝7乡及史城镇;第三区:辖银鹤、林石、北崇、作阳、鸡邑、阳波、凤岑、龙才8乡;第四区:辖生龙、妙末、大昆、呈米、太和、洱滨、军卫7乡及玉龙镇。凤仪县下辖4个区、42乡、4镇,第一区辖凤鸣镇、富庄、庆云、兴汉、竹林、丰裕、卧龙、丹山、浴龙、威凤9乡,92闾,433邻;第二区辖16乡;第三区辖9乡1镇;第四区辖8乡2镇。
1950年1月,大理县为专员公署驻地,下辖3区1镇,50个行政村,4个街公所。凤仪县辖3个区。
1951年5月,大理县3区1镇下辖36乡。
1954年3月,将原宾川县的南村、上和两乡划归凤仪县的海东乡。8月,撤销凤仪第2区公所(红岩地区)移交弥渡县人民政府。
1956年,将大理县太洱乡原大关邑乡所属大关邑、小关邑、阳平村、荷花、宝林、大展屯、兴隆、清平、屯中、屯南、屯北等自然村划归下关市,并将大理县的太洱乡并入清碧乡。同年,大理、凤仪两县完成小乡并大乡工作,大理县32乡镇合并扩大为12乡1镇,凤仪县22乡并为12乡。即大理县的上波乡、周城乡、仁里邑乡并为周城乡,文阁、永兴乡并为文兴乡,喜洲镇、寺里乡并为五台乡,金河、沙河乡并为金沙乡,庆洞、作邑、南庄乡并为作邑乡,湾桥、甸中、佛堂乡并为白云乡,碼溪,银桥、新邑乡并为银溪乡,五里桥、马久邑、鸡邑乡并为五邑乡,阳和、大庄、龙龛乡并为阳和乡,城郊社、小邑庄乡并为城郊乡,上末乡、刘官厂乡并为清碧乡,太洱乡并为洱滨乡。凤仪县:后山、山哨、江西乡并为天水乡,锦阜、乐和乡并为锦和乡,芝华乡,仍为芝华回族乡,凤鸣镇,云乐乡,石龙、华营乡并为石华乡,上和、南村乡并为海南乡,文武、向阳乡并为海东乡,满江、天井乡并为珠海乡,福星、吊草乡并为福星乡,者么、太邑乡并为团结乡,桃树、己早乡并为凤尾郵乡。
1959年,将祥云县挖色、大城、康郎、海印等5个管理区划归大理市成立挖色人民公社。
1983年9月,大理市下设下关、大理两个办事处,凤仪、,喜洲、市郊、太邑、海东、挖色、城邑、七里桥、银桥、湾桥10个区。
1987年,区改乡,行政体制未变,为8乡两镇两个办事处,即市郊、太邑、海东、挖色、城邑、七里桥、银桥、湾桥8乡,凤仪、喜洲2镇,下关、大理两个办事处。
2020年,设立下关街道、太和街道、满江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大理市辖3个街道、9个镇、1个乡,大理市人民政府驻海东镇行政中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理市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位于东经99°58′~100°27′,北纬25°25′~25°58′之间。东与宾川、祥云相连,南与巍山、弥渡相邻,西接漾濞,以点苍山为界,北与洱源、鹤庆交界,总面积1815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1278.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5%;坝区面积286.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5.8%;洱海水域面积25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3.7%。
地质
大理市境内以老君山—点苍山—哀牢山一线的大断裂为界,构成两大部分。东部属扬子准地台区,西部属藏滇地槽褶皱区(又称三江区)。其东部扬子准地台区,西以洱海—红河深(大)断裂为界,往东延入楚雄州境,为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一部分。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皱区,是州境内西部及南部广大地区,东以洱海一红河深(大)断裂为界,西至怒江、澜沧江河谷,呈南北纵贯州境。
地形地貌
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交接地,主要由高山分水岭、冰蚀地形、高山山麓洪积扇地形组成。东有玉案山,南有哀牢山,西有点苍山,三山环状相连。中间是洱海断陷盆地及西高东低的狭长缓坡区。点苍山属横断山脉云岭余脉,由十九座南北走向的山峰组成,海拔3500~4122米,是本市的主要山脉。点苍山玉局峰为境内最高峰,海拔4097米。洱海是全国著名的七大淡水湖泊之一,走向与苍山平行。南北长40.5千米,东西宽3~9千米,蓄水量30亿立方米。西洱河是洱海的唯一天然出水口,位于西洱河谷的太邑乡坦底摩村海拔仅1340米,是市内最低点。
气候
大理市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4.9℃,年日照时数2227.5小时,年降雨量为1051.1毫米,年均无霜期228天,同时还以风高著称,故有“风城”之称。大理市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
2022年,大理市平均气温15.2℃,总降雨量870.6毫米,大风出现日数28日,日照时数2114.5小时。
水文
大理市地处金沙江澜沧江、红河分水岭地带,属澜沧江水系。境内洱海湖面面积252.19平方千米,蓄水量30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溪河100多条,除西洱河外,主要溪河有25条,全部发源于大理盆地四周山麓并流入洱海。
自然资源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大理市户籍总人口65.27万人,其中男性320888人,女性331820人。少数民族人口492607人,占总人口的75.5%,其中白族人口442890人,占总人口的67.85%。年内出生人口4316人,出生率6.63‰;死亡人口3380人,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1.44‰,比上年下降0.74个千分点。
截至2022年末,大理市户籍总人口656361人,其中:男322357人,女334004人。少数民族人口495266人,占总人口的75.5%,其中:白族人口444751人,占总人口的67.76%。年内出生人口3441人,出生率为5.26‰;死亡人口3729人,死亡率为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4‰。
2023年末,大理市常住人口79.01万人,其中男性39.94万人,女性39.0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64万人,出生率为8.22‰;死亡人口0.66万人,死亡率为8.48‰;自然增长率为-0.26‰。年末全市城镇人口57.95万人,乡村人口21.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35%。户籍总人口660347人,其中:男323931人,女336416人。少数民族人口497982人,占总人口的75.4%,其中:白族人口446555人,占总人口的67.6%。年内出生人口3830人,出生率为5.83‰;死亡人口4165 人,死亡率为6.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
民族构成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市内共有25种民族居住。白、彝、汉、回等为世居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大理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546亿元,比上年增长2.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0.3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55.12亿元,下降1.0%;第三产业增加值360.52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为5.6∶28.4∶66.0。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50.94亿元,增长0.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6%。
2023年,大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0.69亿元,同比增长59.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36亿元,非税收入完成11.3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7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5亿元,教育支出7.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0亿元,卫生健康支出6.1亿元,农林水支出3.36亿元,节能环保支出7.98亿元。
2023年,大理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8.81%。按构成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5.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4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5.0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7.42%。
2023年,大理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81元,比上年增长4.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91元,比上年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15元,比上年增长7.1%。
2023年,大理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0.7,比上年上涨0.7%。其中食品烟酒价格增长1.2%,衣着价格下降1.1%,居住价格增长0.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3.7%,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4.8%。
第一产业
2023年,大理市农业总产值45.1亿元,比上年增长4%(可比价)。其中,种植业产值30.61亿元,增长7.96%;林业产值2.45亿元,增长2.09%;牧业产值9.37亿元,下降8.79%;渔业产值0.73亿元,下降9.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4亿元,增长15.28%。粮食种植面积14372公顷,比上年增加25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47公顷,增加156公顷;烤烟种植面积1633公顷,增加77公顷;蔬菜与食用菌种植面积5800公顷,减少315公顷。粮食总产量106379吨,比上年增长1.83%;油料产量3018.9 吨,增长7.04%;烤烟产量3332.5吨,增长4.21%;蔬菜产量327792.7吨,下降2.82%;水果产量21830吨,下降0.08%;茶叶产量50.2吨,增长28.06%;核桃产量(干果)3100吨,下降63.1%。
2023年,大理市生猪年末存栏73755头、比上年下降1.88%,出栏170263 头、增长4.69%;牛年末存栏14208头、下降0.84%,出栏7523头、增长2.23%;羊年末存栏12109只、下降6.7%,出栏10030只、增长4.44%。猪牛羊禽肉类产量20389吨,比上年下降0.58%。其中,猪肉产量15496吨,增长2.28%;牛肉产量929吨,增长3.45%;羊肉产量185吨,增长7.56%;禽肉产量3779吨,下降10%。牛奶产量29068吨,增长17.9%;禽蛋产量9339吨,增长11%。
第二产业
2023年,大理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67.8%,股份制企业增长14.1%,外商及港澳台商控股企业下降9.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97%。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5%。规模以上工业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4.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下降3.1%,食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0.5%,医药制造业下降2.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下降23.6%。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啤酒增长3.2%,乳制品增长8.5%,中成药增长16.5%,精制茶下降58.7%,饮料增长26.0%,饲料下降33.4%,商品混凝土下降24.8%。
2023年,大理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6.15亿元,比上年下降20.1%。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103.39亿元,比上年下降14.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1.5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3.19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3年,大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完成286.96亿元,比上年增长6.1%,乡村完成31.53亿元,比上年增长5%。按消费形态统计:餐饮收入完成53.2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商品零售完成26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8%。从27个限上商品销售品类来看,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完成7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汽车类零售额完成66.38亿元,比上年下降1.5%;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完成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2023年,大理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出口总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2023年,大理市招商引资州外国内累计到位资金52.72亿元,比上年下降33.1%。其中,省外国内累计到位资金49.64亿元,下降36.9%。
2023年,大理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196.96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1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完成1085.28亿元。
2023年,大理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年末全市民间运输车辆16453辆,比上年增长2.5%;公共汽车运营车辆429辆,比上年下降3.4%。
2023年,大理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含快递业务)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5%;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2023年,大理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0.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02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77.48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69.89亿元,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1180.41亿元,比上年增长5.4%。
2023年,大理市保险保费收入32.01亿元,比上年增长5.18%;赔款与给付支出13.7亿元,比上年下降7.01%。
2023年,大理市商品房销售面积68.46万平方米,下降25.6%;销售额59.87亿元,下降18%;待售面积48.7万平方米,增长8.3%。
交通运输
航空
大理机场位于凤仪镇和海东镇交界处,距离大理市区12千米。大理机场有飞往昆明、西双版纳、广州的航班。
火车
大理火车站位于大理市新城东边的云岭大道,地处下关城区开发区高原明珠广场南端,是云南省内旅游铁路专线的重要枢纽。大理市内乘坐7、8、10、11路公交车均可抵达。其中火车站旁的8路公交车可直达大理古城。
公路
建成并开通国内多条航线的机场和大理至昆明铁路专线,修通了大理至昆明、大理至保山的高等级公路。大理地区的交通以公路为主,214国道和320国道在此交汇,通达各地。大理距离昆明300多千米,两地有高速千米连接,约需4-5小时。大丽高速公路(大理至丽江)已经建成通车,攀大高速公路(攀枝花至大理)也已经开工建设,建成后由成都、西昌、攀枝花等地前往大理将更加的便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大理市高等教育(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大理护理职业学院、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招生12510人,在校生40093人,毕业生8804人。其中:研究生招生1196人,在校研究生3372人,毕业研究生685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1314人,在校生36721人,毕业生8119人。各类中等专业教育(云南建设学校、大理技师学院、大理州财贸学校、大理卫校)招生4146人,在校生14551人,毕业生4214人。职业中学(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科技管理学校、州体育中学)招生616人,在校生1576人,毕业生464人。普通高中招生6028人,在校生17509人。初中招生6542人,在校生19927人。普通小学招生10102人,在校生50869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95人,在校生587人。幼儿园入园幼儿8612人,在园幼儿25357人。
文化事业
2023年末,大理市拥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量734千册,电子图书77.5千册;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23年末,大理市有医疗卫生机构557个,实有床位9821个,卫生技术人员11378人,其中:医院46个,卫生技术人员7896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99个,卫生技术人员2161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1169人;其他卫生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152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末,大理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01655人,比上年增长7.64%,征缴养老保险金总额16.32亿元;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8350人,支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总额1.66亿元;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3296人,征缴医疗保险金总额7.21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4896人(含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金额4.36亿元;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96146人,征缴失业保险金额0.6亿元。
历史文化
饮食特色
大理饮食饶有特色。其背靠苍山,凭苍山之优,干巴菌、树头菜、松茸等产量丰富;濒临洱海,借洱海之便,水产颇为丰富,弓鱼、田螺等。
大理的小吃也较有特色,乳扇饵块、粑粑还有凉鸡米线,人民路的“梅子井酒家”是大理的饮食老字号。
大理特色小吃有砂锅鱼、喜洲粑粑、三道茶、乳扇、雕梅、大理酸辣鱼、洱源乳扇、祥云“姊妹七辣”、火烧猪肉、炒螺黄树头菜炒火腿、活水煮活鱼、冷冻白豆腐鱼、乳扇、高河菜、南涧锅巴豆粉等。
此外在大理还有各色的小锅用丝和米线、雪白小米糕、破酥粑粑、热豆粉、豆花、卷卷、蒸糕、粉粑等地方小吃。
三道茶
提起大理,“三道茶”、洱源乳扇都是不能不说的。三道茶分别为苦茶、甜茶、回味茶。苦茶,民间又称为响雷茶,多为烤制,味苦;甜茶,则在茶中加入核桃片和红糖,喝完后口中回甘;第三道,加入蜂蜜、花椒,有的加入乳扇,故称回味茶。大理古城文献楼点,大理南诏文化城内,还有喜洲严家大院内的三道茶都是比较地道的,另有民族歌舞表演。
民间曲艺
建筑特色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白族占有大理市人口的65%。白族风情多姿多彩,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白族民居一向外观整齐、庄重、大方,白墙青瓦,古朴大方。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民居内部庭院多有讲究,往往依据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大体上有四种形式:一为“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耳房;二为“三房一照壁”,即三幢楼房,主房对面为照壁;三为“四合五天井”,即有四幢楼房,每一处交叉点都有一耳房;四为“六合同春”,即有两个大院,每院三幢楼房,各方的楼廊彼此相连,通行无阻,称为“走马转角楼”。
白族民居尤为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为“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朴素大方,而另一种形式“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其建筑十分精美,飞檐翘角,宏伟壮观。
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装饰性的建筑,象征了吉祥、福禄与安康。各种各样的照壁也体现了主人的意愿与企盼,堪称白族民居建筑的精美艺术品。
宗教信仰
白族的宗教信仰体现为本主崇拜。据查,本主崇拜的宗教信仰形成于南诏时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内容也越发丰富。
本主崇拜是一种多神崇拜,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本主神,也有的是几个或几十个村寨共同信奉一个本主神。本主神也是多种多样,如:自然本主有石头、水牛、猴子等;神灵本主有山神、谷神、太阳神等;英雄本主有杜朝选、段赤诚等;佛教与道教本主有观世音、李靖等。
本主信仰不同于佛教的修来生,也不同于道教的化神仙,它只是对现世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一种期盼。“以死勤事者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悍大患则祀之”是本主崇拜的总原则。本主崇拜是白族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宗教表现。
民族服饰
白族服饰在色彩上大多为红白相间,采用对比鲜明、明亮的色块反衬出色调的协调。女子服饰艳丽、朴素,上身衣装以及头饰较为复杂,下身裙饰比较简单、朴素,而且,年轻姑娘的服饰较为艳丽,年长女子的服饰崇尚淡雅。年轻姑娘好梳辫子,头饰叠成长条形盖于头上,红色的绳子绕辫挽上,形成上为龙马角,下为龙凤尾的格局,左侧一条缨穗垂于耳畔,随风飘扬。“苍山绿,洱海青,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正是对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
民族舞蹈
霸王鞭舞是白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代表。舞蹈表演所用的彩棍为山竹所制,竹间穿有一串三枚或两串六枚的铜钱。舞蹈时,舞者右手持彩棍,左手拨动鞭的两端,并用鞭轻打身体各关节。
霸王鞭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配合这音乐的节奏,更加优美动听。霸王鞭舞有上百种舞鞭方法,舞蹈动作连贯,轻盈矫健,而且常常能与其他舞种相合拍,组成多种动作,形成“一条龙”、“四梅花”等队形图案。
霸王鞭舞老少皆宜,并且人越多气氛越热烈。民族节日期间,每每于各白族村寨之中欣赏到如此趣意盎然,动作美观、轻灵的舞蹈。
传统节日
风景名胜
综述
大理市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苍山、洱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苍山同时是国家地质公园,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大理市有旅游景点138处,境内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项,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7个。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大理市志.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9 11:1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