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丽花
菊科大丽花属植物
大丽花(Dahlia pinnata Cav.)是菊科大丽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粗壮;叶1~3回羽状全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下面灰绿色;头状花序大,有长花序梗,常下垂;舌状花白色,红色,或紫色,常卵形,花期6-12月。瘦果长圆形,黑色,扁平,果期9-10月。
植物学史
栽培历史
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危地马拉及哥伦比亚一带,原产地主要集中在墨西哥的伊达尔戈和瓦哈卡,其次是格雷罗,是墨西哥的国花。分布范围从海拔24 m到3810 m不等,集中分布在2000 m到2500 m之间。
大丽花早在16世纪就得到了植物学家弗朗西斯科·赫尔南德斯的描述。16世纪初墨西哥人将野生大丽花从山地移至庭园,1789年传到欧洲育成许多新品种,那时安东尼奥·何塞·卡瓦尼列斯正在想方设法努力重新振兴马德里的植物园。亚历山大·冯·洪堡在1804年将一批种子送回柏林,两年后共有55个品种开花。约瑟芬皇后在她位于马尔迈松的花园中收集大丽花,而它们最终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抵达英国。1820年时已经有了超过100个品种,1840年时超过200个品种。1842年,大丽花由荷兰引入日本,但其何时被引入我国,各方说法不一,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大丽花在我早有相关栽培历史:甘肃临洮大丽花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面积栽培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张万全为代表的民间花卉栽培者开始进行大丽花的杂交育种工作选育出了许多优良的新品种,使临洮大丽花得以发展和推广。
育种历史
大丽花不同品种的培育主要体现在花型与花色上。亥尔南德斯(Hernandez)在《新西班牙动植物》一书中,介绍了大丽花原种其实为单瓣花。1789年墨西哥植物园园长维森特·西尔润特(Vincente Cerrante)将大丽花传到欧洲皇家植物园,此后,大丽花以英国为中心传播到欧洲各国,并经园艺家杂交后培育出具广泛变异的紫红色品种,同时在法国和比利时出现了双瓣花品种,这是大丽花进化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们首次发现重瓣大丽花品种是在巴黎郊区的官园(Count Lceicur)中,最初的重瓣花为紫红色。1820年在J.Lee of Hammersmith苗圃里第一次发现深红色球型大丽花,到1835年为球型大丽花的最盛时期,当时展览非常流行,这对大丽花的发展和进化贡献非凡。1836年又出现了由较短的内曲筒状花瓣组成的绣球型大丽花,流行了60年之久。仙人掌型是英国培育者杰·蒂·韦斯特(J. T. West)在1888年育成的。装饰型大丽花的祖先是牡丹型,德国培育者们从1890年开始研究,赢得了进化成完全瓣的大牡丹型的声誉。初花呈深黄色,1900年被列入目录,称为巨大黄花(YellowColosse giant)。矮小型大丽花是1890年由吉拉德斯顿(T. W. Girdlestone)在英格兰培育的,其后代传到了全世界。早期花呈黄色及深猩红色,植株高仅20~40cm,成为布置花坛的著名品种。环领型品种据说是赖维伊尔(Rivoire)在1890年间首先培育出来的,它是单瓣大丽花的后代,两环颜色差别悬殊,1901年被列入英国大丽花的目录中。接着星球型、兰花型大丽花问世了,还出现了其它型的,例如,有的花瓣先端裂成分叉,有的花瓣似羽毛管,明显地表现出大丽花的变异。
形态特征
根:块根棒状;
茎:茎多分枝,高达2米;
叶:叶一至三回羽状全裂,上部叶有时不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
花:头状花序有长花序梗,常下垂,径6-12厘米;总苞片外层约5,卵状椭圆形,叶质,内层膜质,椭圆状披针形;舌状花1层,白、红或紫色,常卵形,先端有不明显3齿,或全缘;管状花黄色,有时栽培种全为舌状花;
果:瘦果长圆形,长0.9-1.2厘米,黑色,有2个不明显的齿。
分布范围
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危地马拉及哥伦比亚一带,原产地主要集中在墨西哥的伊达尔戈和瓦哈卡,其次是格雷罗。分布范围从海拔24 m到3810m不等,集中分布在2000 m到2500 m之间。
大丽花传入我国后,从上海逐步传到东北、华北,现全国均有栽培,但以西北的甘肃省临洮县、东北的辽宁省辽阳市以及南方的广东省广州市为主要栽培产地,并以这几个产地为中心向外辐射栽培。
生长环境
大丽花性喜阳光、凉爽、温暖而通风良好的环境,夏季适于生长在干燥而凉爽的气候条件下,并且每年要求有一段时期的低温,以满足其休眠的需要。其生长最佳温度为15~25℃。气温超过30℃时,植株生长停滞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开花少甚至不能开花。大丽花块根在0~5℃时开始休眠,0℃以下时易受冻。
生长习性
大丽花花期较长,南方种植开花期较早,在春夏间陆续开放,夏季温度高于35℃后,将进入休眠,越夏后再度开放,直至霜降时才凋谢,露地栽培花期可长达7个月。我国北方地区早晚温差较大,更适宜大丽花种植,南方栽种的大丽花开花期则相对较晚,主要集中在8-10月。大丽花对水分比较敏感,不耐干旱又怕积水,偏爱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繁殖方式
大丽花主要以分株(根)繁殖和扦插繁殖为主,也可播种繁殖。以下介绍扦插繁育技术:
在6至8月,待大丽花当年新发侧枝长度为15~20cm时,结合除侧芽随剪随插,剪下的每个插穗上最少留下3个芽,粗端插入土中10cm左右,扦插前最好用生根粉蘸插入端,扦插后浇透水,然后立即搭设遮阴网遮阴,不降雨时每天浇水2次,2至3周后可生根,当年秋季便可开花。扦插成活后,要勤除草,在开花前后各追施一次复合肥。
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向阳通风,排水良好的田块施基肥,翻耕、耙平或起垄。
块根定植
四月中旬进行,株距60~80 厘米×80~100 厘米,穴栽,将有机肥拌匀,埋入穴底。选择健壮充实、幼芽饱满的块根,每穴一块,置于中央,芽眼向上,垫土轻压,覆土厚度为根颈低于地表3~4厘米,浇透水。
整形修剪
大花型品种采用独杆式整枝法,苗高2厘米时,摘除侧枝与侧蕾,只留主枝顶蕾开花。小花多花型品种采用多杆式整枝法,苗高15~20厘米时,留2~3节摘心,促发2对侧枝形成4枚花枝,每个侧枝留顶芽成花。
病虫防治
根瘤病最易发生在潮湿的地方,主要是土壤含水量过高,且排水不良,以及空气过于潮湿所致。该病发生后,大丽花根部腐烂,导致植株吸收能力降低、生长迟缓、叶片枯萎,严重时引起植株死亡。在防治上,应做好排水和土壤消毒工作,消毒可使用波尔多液。
该病是大丽花的主要病害,易发生在多雨季节,首先在叶片上发病。当环境湿度过大时,叶片表面长出灰霉,随后进一步感染茎部,茎秆上病斑一般呈不规则状,颜色为褐色,发病严重时导致茎软化,植株倒伏。
防治方法:若发现有灰霉病病斑,应立即将病花、病叶以及感染的茎秆剪除,并集中烧毁。栽植时,要避免密度过大,以增加通风透光性,下雨 后应及时排除积水;同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d喷洒1次,连喷3次。
花叶病毒病是大丽花最常见的病害,该病可通过蚜虫、土壤、块根等传播。发病初期,叶片上可看到花纹,叶脉颜色变浅,发病叶片生长不良,开花较少、花色暗淡,病情严重时会使整个植株皱缩变矮。防治方法:首先,在繁殖上采用无毒材料,以减少病菌来源;其次,种植前后要做好土壤消毒工作,可喷施50%马拉硫磷1000倍液 。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大丽花品种丰富,多姿多彩,在园林中主要应用于花境、盆花和切花三个部分。大丽花最早的应用之一是在园林中做花境材料。早在16世纪,大丽花首次进入欧洲花园就是作为花境材料。中国最早对大丽花的应用也是栽植在庭院作为独立观赏的植物。
药食价值
虽然现代大丽花主要作为观赏植物应用,但大丽花在墨西哥最早的应用目的却非观赏,一些大丽花长而中空的花茎被用作水管,一些肉质块根则作为药材或食物。中国很早就有大丽花可以入药的记载,《中药鉴别手册》和《中华本草》菊科-大丽菊中都记载了大丽花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腮腺炎、龋齿疼痛、跌打损伤等病痛。
品种分类
大丽花栽培品种繁多,全世界约3万种,根据不同特可划分不同的类别。
美国大丽花协会(A.D.S)与美国中部州大丽花协会(C.S.D.S)共同制定的正式分类法(1959)将大丽花分为:A.单瓣型(缩写 S);B.矮生型(Mig);C.兰花型(O);D.白头翁型(An);E.领饰型(Coll.);F.牡丹型(P);G.仙人掌型(C);H.半仙人掌型(Sc);I.整齐装饰型(FD);J.不整齐装饰型(ID);K.球型(Ba);L.小型大丽花(M);M.小球型大丽花(Pom);N.矮大丽花(Dwf)。
按花朵形状国内常划分为:
单瓣型(Single Dahlia)、复瓣型(Double Dahlia)、领饰型(Collarette Dahlia)、牡丹型(Paeony flowered-Dahlia)、球型(Show Dahlia)、小球型(Pompon flowered-Dahlia)、装饰型(Decorative Dahlia)、托桂型(Anemone Dahlia)、菊花型(Chrisanthmun)、荷花型(Lotus)、圆球型(Show dahlia)、仙人掌型(Coctus Dahlia)等12种花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6:46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