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鳖(学名:Lethocerus)是田鳖属物种的统称,又名田付(负)蝽,也就是大田鳖。田鳖是一类
水生昆虫,它和负子蝽、蝎蝽等极其容易混淆,大田鳖不负子,直接将卵产至水草的茎上,负子蝽为2厘米左右,大田鳖最大可长到12厘米,中国国内常见的个体为7至9厘米,较小的个体只有5厘米左右,头部小,身体扁阔。
形态特征
体形扁椭圆形,最大体长达6.5厘米以上,黑褐色。头小呈三角形,触角短具4节,复眼大呈绿褐色,口器为吮吸式。前足腿节肥大,跗节1节很短,末端有1强大的勾爪,适于捕捉;中足、后足扁平,各有2个长爪,具缘毛,适于游泳。腹部6节,末端有2个短而能自由伸缩的呼吸附属器。
栖息环境
田鳖生活在水中。田鳖非常喜欢栖息在池沼、稻田、鱼塘中,习惯于生活在水质变化小的、坑、沟、湖、塘中。
分布范围
田鳖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南、北美洲,以及东南亚一带。田鳖是中国广泛分布的昆虫,少量分布在中国北方。
生活习性
田鳖以蝌蚪、小鱼、小虾或其他昆虫为食,能吃下比自己还大的小鱼,甚至可以捕食青蛙和小鸟,有“水中霸王”的称号。田鳖的腹部尾端有呼吸管,潜入水里时,会将呼吸管露出水面换气。性凶猛。当负子蝽或田鳖咬到猎物时,它们会快速向猎物体内注射一种可以溶解组织的酶,然后吸食液化后的组织。它们喜欢光亮,傍晚太阳落山后,它们就会向有光的水域靠近。
生长繁殖
繁殖方式
田鳖产卵于水生植物上,多数种类雄虫有负卵于背的习性。
饲养方法
可用鱼缸饲养,底部铺以小沙石,鱼缸顶部用纱网覆盖。种植较粗大的水草。以小鱼、蝌蚪投放水中喂食,一次投食不可太多,2-3天一次。冬季要加温。幼虫孵化后,要移至别的鱼缸内,否则会相互残杀。经常清理鱼缸。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主要价值
食用:大田鳖在中国南方(如广东地区)是一种美味佳肴,一般先放入水缸内空养几天,然后放进冷水锅里煮沸,捞出清洗后将翅、足除去,或油炸或卤水。
调味品:在越南北部,有一种味道刺激的调味品,提取自田鳖汁液充盈的囊泡,其大小如米粒,位于该物种雄性的腹部。这是一种信息素,雄性利用这种液体吸引雌性。按照传统,由妇女和儿童负责采集这种水生昆虫“精华”,他们用细针提取出两个汁液充盈的囊,将其保存在盐水中。瓦尔和迪朗发现,几滴这种液体,就“足以升华任何食物的味道与风味”。田鳖精华专门用于腌制卤水、虾酱以及蘸酱,蘸酱与糯米饼和肠粉是绝配。
危害与防治
物种危害
田鳖常捕捉中小蝌蚪,用前足握持猎物,吮吸体液,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
同龙虱及水蜈蚣的防治。蝌蚪放养前每公顷用生石灰750-1125千克清塘,可以杀灭田鳖。注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田鳖随水进入池中。还可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的浓度为0.5-0.7毫克/升。也可用网将昆虫连同蝌蚪拉至池塘一角并密集网中,然后洒入少许煤油,昆虫触及煤油会死亡,而对蝌蚪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