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社区,位于中国
台湾省
高雄市西南部,毗邻大树、仁武、楠梓、燕巢等地。行政区与楠梓、凤山、仁武迭经分合延革,1951年自仁武乡分立。现辖三奶、翠屏、观音、神农、中里、大社、保安、保社、嘉诚各里。有全台最古老之三奶夫人庙、最古老之皮影剧团。主要特产有枣子、芭乐。并以观音山风景区,古凤山八景之一“翠屏夕照”闻名。
大社区位于
台湾省
高雄市西南部,东南西北主要毗邻分别为大树、仁武、楠梓、燕巢,开发甚早,大致为昔日观音山庄之核心地区“观音中里”。行政区与楠梓、凤山、仁武迭经分合延革,为1951年自仁武乡分立。辖三奶、翠屏、观音、神农、中里、大社、保安、保社、嘉诚各里。有几个全台之最:最古老之三奶夫人庙、最古老之皮影剧团、横扫全台的枣子、芭乐。并以观音山风景区,古凤山八景之一“翠屏夕照”闻名。
明郑时期:永历十五年,明朝郑氏据守台湾岛,规置府县。南部地区为万年县;县下颁布八条屯田谕令,以养各镇之兵。本区由仁武镇开垦,属观音山屯垦区。清领时期为“观音山庄”→“观音里”→“观音中里”;观音山庄涵盖观音上里、中里、下里、内里、半屏里、兴隆外里、内里的范围(即今燕巢、大树、大社、仁武、楠梓、左营、鼓山、盐埕等区)。现行区域大致为昔日观音中里。日据时期,大致为“凤山(支)厅”→“楠梓坑支厅楠梓区”→“
仁武庄三奶坛”: 县厅时期(1895年-1901年):经台南县凤山支厅,台南民政支部凤山出张所,台南县凤山支厅,凤山县凤山办务署,台南县凤山办务署等更迭。二十厅及十二厅时期:属楠梓坑支厅楠梓坑区。该区下辖观音中里楠梓坑街(区役场)、土库庄、林仔边街、三奶坛庄、大社庄,及观音下里之后庄等。楠梓支厅在二十厅时期(1901年-1909年)属凤山厅,十二厅时期(1909年-1920年),凤山厅并入台南厅,随之改隶。五州三厅时期(1920年-1945年):称“仁武庄”。1920年行政区划后,成立仁武庄(1920年~1945)。原属高雄州高雄郡,1924年高雄郡废止,仁武庄划入凤山郡。分为二个生活圈:“三奶坛”为代表观音中里;“仁武”则代表观音下里及部分半屏里。仁武庄役场设于三奶坛587番地,即大社乡公所旧址。战后,改制为“仁武乡”(
1945年-1951年8月):
1945年,原日据时期的
高雄州凤山郡仁武庄,改为高雄县仁武乡。但其下“三奶坛”及“仁武”二派民意未合,纷争迭起。地方自治后,独立为“大社乡”(1951年8月-2010年12月24日):1949年底“
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暨区域调整划分办法”公布后,分乡呼声高涨。经高雄县议会
1951年5月29日第二次会议决议,分仁武乡分为大社、仁武两乡,并自该年八月生效。建乡之前有“三奶坛”及“大社”之乡名竞争;(原始庄名“观音山”无人提起),经表决以“大社”为名( 因大社为乡内社政经中心,日据时期即有大社国小、大社分驻所)沿用。大社为独立公法人(乡)者,共60年。高雄县市合并,改制为“高雄市大社区”(2010年12月25日-):属直辖市之市辖区,不具公法人地位。
战后原
仁武庄之大社、牛食坑、蜈蜞潭、保舍甲、三奶坛、林子边几个大字组成大社乡,经高雄县市合并改制为里。
明朝末年,本乡到处是一片荒地,只有今翠屏、三奶、观音、神农所在地零零散散的住着几户人家。今三奶坛(碧云宫)前面,当时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古榕树,有一位
大陆客正好路过那个地方,累了就在古
榕树下休息,顺手把随身携带的“三奶夫人”的香火和香炉挂在古榕树的树枝上,离开的时候竟然忘记带走。从此以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每天夜晚,乡民们都会看到挂在古榕树的香火发出一片耀眼的红光,非常美丽,大家都以为那是三奶夫人的显灵,要来保佑地方上的平安,于是乡民们商议在发光的地方搭建一座神坛供奉,因为奉祀的是“三奶夫人”,所以名叫“三奶坛”。
三奶里:三奶坛西南。坛前与翠屏村交界之“三角涌”地区为本乡昔日政经中心。里名来自“碧云宫”三奶夫人。全台奉祀三奶夫人之庙宇共八座,本乡者创建于康熙48年为全台最古老,又大嬷陈靖姑右手持仙索、左手执印,身骑白马,二嬷林纱娘身骑黑马,三嬷李三娘骑赤兔马,亦是全台独有之造型。翠屏里:三奶坛北前,以“翠屏岩”命名。观音里:三奶坛东南,多古井,以“观音山”为名(观音山现位于神农里)。其中古名为“草子埔”之金龙城(观音国小一带),多为因应战后仁大工业区进驻后而移居之外来人口,除青云宫外,以集兴宫为信仰中心。神农里:三奶坛东,1950年村里重整,由观音里其中四保分出。以“青云宫”神农氏为名,区民称神农氏为“老祖”,为本区信仰中心。
大社:大社之名来自为马卡道族之“放索社”(阿加社),其于明郑时期被汉人逐屏东县林边乡的“田墘厝”,位于三奶坛北郊。日据时期合并三奶坛之过甲地区,以大社之名独立成为大字。战后为大社村,自1998年分“保安”及“大社”二村,县市合并再改制为里。
嘉诚里:东北半山区。战后初以牛食坑与蜈蜞潭两大庄而名为“牛蜈”村。1966年改称嘉诚村,以古名“加纳崎”为名。下辖加纳崎、牛食坑、水哮仔、柑仔宅、蜈蜞潭、北势林、箍桶寮
居民之籍贯,有极高比例属广东省潮州府,如饶平(如中里卢氏)、潮阳、潮安等,少数泉籍、漳籍(如观音张氏)。但区民语言,主要操持闽南语闽台片(泉漳片)台语优势腔,非潮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