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故里
四川绵阳市北川县禹里
大禹故里:四川绵阳市北川县禹里,仍保存着大量有关大禹的历史遗迹,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已成为华夏子孙访古探幽的圣地。北川是大禹故里 据史籍记载,北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国无阶级社会——唐虞王朝的领导人、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唐代以前,县境就建有众多的大禹庙,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禹诞辰举行祭祀活动的民间习俗延续。
大禹故里历史考证
一、大禹故里历史考证----北川羌族自治县
1991年落成于禹里
大禹故里风景区
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被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市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北川县禹里羌族乡境内,距绵阳市100公里,景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是古代治水英雄、夏朝创始人大禹的出生地,自古称为“神禹故里”。一九九二年,前国家主席杨尚昆为这里题写了“大禹故里”的条幅。这里山川形胜、人杰地灵、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民风淳朴、资源丰富。典型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奇特的自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风格别具,雅趣成天,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北川羌族自治县
2003年7月6日,国务院(国函[2003]75号)批准撤销北川县,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这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
交通信息
内部交通
景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
外部交通
位于北川县禹里羌族乡境内,距绵阳市100公里。
主要景点
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禹穴沟、采药山、石纽山、摩岩甘泉、三叉河、誓水柱、禹庙、金锣岩、刳几坪、禹州池、一线天、血石流光、猿王洞等。石纽山日落日出之时有五色霞气。每当雨后,白云飘浮于石林中,石峰忽隐忽现,变化万千;血石流光是指一线天到金锣岩的峡岩中有白石,其上红斑点点,好似血点浸入,相传是禹母生禹时随水而下的血渍;禹穴沟是一条十几里长的峡谷,峡内岩崖陡峭,怪石嶙峋,桥头李太白书“禹穴”二字犹存。还建有大禹纪念馆。这里是羌族居住地,可观赏羌寨风光,领略羌民族风情。清朝石泉知县余炳虎曾以“石纽停云”、“双江分色”、“索桥晓度”、“西山叠翠”、“奎角连云”,禹穴听泉、“悬崖滴水”、“血石流光”等八首诗抒发了自己对大禹故里人文古迹和奇异风光的热爱‘赞叹之情。
历史文化古镇--治城,是羌族聚居地,古石泉县治所(今禹里羌族乡)史称其地处“香汉之中”,“内障成绵,外屏氐羌”是历来兵家争夺的要塞,很早以来,羌、藏、汉等民族就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着广泛的交流。
夏朝属梁州之域,周朝为石纽村,北周置北川县,唐贞观8年(公元634年)置石泉县,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羌乡风情浓郁。特别是一年一度的禹王庙会和羌历年,人们从四面八方集于此,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庆贺大禹诞辰,欢度一羌历年,狂舞欢歌,数日不绝。
塔坪绿岛,果鲜花茂,山脊林木丛生,绿荫葱笼,岛上环境优美,是大禹故里人们历来游玩的天然公园。岁月悠悠,昔日由百家人栽种的竹林,如今已变成几千亩的绿色海洋,远远望去,林涛翻滚,碧波荡漾,令人叹为观止。
节庆活动
农历六月初六,是古代治水英雄大禹诞辰纪念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7 10:26
目录
概述
大禹故里历史考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