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神话传说,是我国最古老的神话之一,从古代典籍《山海经》、《越绝书》、《国语》、《荀子》到《淮南子》、《汉书》等均有记载。位于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市,是大禹神话的发源地之一。禹州市现有的与大禹神话有关的遗存众多,
古钧台、
禹王庙、诸侯山、汗沟、
禹王山、禹王村、
大禹渡、
禹妃庙、
禹王锁蛟井等丰富的历史遗存,与大禹神话互为印证,使大禹神话传说数千年来在禹州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禹州大禹神话情节完整生动,大禹出生、大禹劝父治水、继父治水、大禹娶妻、三过家门而不入、打开龙门口、诸侯山治水、禹王捉蛟、
禹王锁蛟、禹贡九州等神话,构成了完整的大禹神话内容。禹王捉蛟、禹王锁蛟的神话是大禹治服天下水患的象征。大禹治服洪水以后,他的声望与个人实力与日俱增,逐渐成为夏部落的首领,他把天下分为九州,征收贡赋,废除了禅让制,传位于他的儿子启,启“大享诸侯于钧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从此以后,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的文字记载。
大禹神话在神话史上的地位重要,治水神话是世界起源型的神话之一,在我国表现之一就是大禹神话中的大禹治水神话。因此,大禹神话有较高的神话史学价值。大禹神话内容所反映的时代正是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也是由禅让制向家天下的转型期,透过大禹神话可以窥见当时社会之风貌。大禹神话所蕴含的大公无私和艰苦奋斗、
民主集中制、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精神,于今仍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大禹神话还反映出一个朴素的道理,即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洪荒时代就开始同恶劣的自然条件相斗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并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
禹王庙:唐代天宝年间,人们为了纪念大禹而建。原先的规模较为宏大,有大殿、二殿、廊房、门庭等建筑,大殿内供奉有大禹像,现仅有大殿一座,石碑两块,位于禹州城西北角古钧台后面。
禹王锁蛟井:位于禹州城内,古钧台街东侧,1980年,在原址重建禹王锁蛟井。禹王锁蛟井为仿古歇山亭榭式建筑,亭子挑角起脊,上覆青灰色古瓦,殿内粉壁彩屏,内壁檐下绘有24幅有关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殿内大禹像座落于锁蛟井边,井口以巨石掩盖。石上穿铁索一条垂于井口,青石雕刻的蛟龙头部浅露于水面。
诸侯山:位于无梁境内。传说大禹在此召集各路诸侯商讨治水方案而得名。诸侯山顶有汗沟,传说大禹休息时常在一块巨石上坐下休息,天长日久,屁股将巨石上坐出了一个坑,汗水顺坑流入旁边的沟内,后人称其为汗沟。
禹王山、禹王庙:禹王山简称禹山,在方岗乡与文殊镇交界处,东西走向,长3公里,因大禹居此山指挥治水而得名。禹王庙位于禹山北坡,建于汉代,历代重修。碑文记载为禹王庙,俗称拉王庙。进入禹王庙正门,沿坡而上建有拜殿、享堂、禹王大殿、禹妃娘娘殿,现为旅游风景区。
古钧台:又名夏台,原在三峰山东。《竹书纪年》记载:大禹的儿子夏启元年帝即位于夏邑,大享诸侯于钧台。
钧台之享是一次重要朝会,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正式建立。康熙十八年,知州于国璧建古钧台于城西北角,即现古钧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