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2006年因盗墓在洛阳出土,经幢底部已残损,但大部完好,为一石灰岩质青石制成的八棱石柱,残存有景教经文和经幢记,以及完整的十字架图像,内容十分丰富。幢文上勒唐景净所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是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其与该经敦煌残本正可互补。
经幢简介
出土时间:2006年
出土地点:洛阳李楼乡城角村东北
尺寸:残存经幢最长部分81厘米,最短部分59厘米,八棱,周围112厘米。
经幢内容
《经幢记》显示,此墓的墓主为“安国安氏太夫人”。主持并参与、见证此事的景教神职人员,有“大秦寺寺主法和玄应——俗姓米”氏、“威仪大德玄庆——俗姓米”氏、“九阶大德志通——俗姓康”氏等。按照当时的惯例,中亚、西亚的来华胡人,均以本国汉字国名的第一个字为姓,而康、安、米等都是西域粟特人建立的城邦国家的名字,可见当时洛阳景教信士多为西域来洛的粟特人。其中“大秦寺寺主”的出现,印证了史料上有关唐时洛阳就有景教“波斯胡寺”的记载。
经文与幢记之上则雕刻两组以十字架为中心的四尊“天神”图像,与佛教造像中的“飞天”极其接近。由此不难看出,这件景教经幢,明显从佛教同类文物中汲取了营养,说明当时诸多宗教之间存在着相互吸收、相互融会的现象。洛阳地处中原,其博大精深、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无疑给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经幢出土意义
景教在唐代是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经幢在洛阳的出土,也为人们认识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证据。
门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员张乃翥说,经幢透露出唐代洛阳地区就有景教的传播,这为研究景教弘法中原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该经幢的出土,还使人们知道唐代洛阳城曾有胡人墓葬区域的存在。张乃翥说,唐代东都建春门之内的里坊附近有当时规模最大的市场“南市”。随着唐代丝路交通的拓展,毗邻南市一带多有西域胡商聚居。而粟特人擅长经商,他们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转贩贸易。因此,此次在与南市接近的城东“感德乡”一带,出土景教经幢这类粟特人的墓葬遗物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早在晚清时期,这里就曾出土过景教著名传教士阿罗憾的墓志。该经幢的出土,了结了景教研究中的一桩公案。1900年敦煌发现的《大秦景教宣元本经》和《志玄安乐经》写本后由天津收藏家李盛铎收藏,引起了王国维等著名学者的高度关注,王国维称两部经书为“世界宝籍”。后来,李盛铎收藏的两部经书据说到了日本,其中《大秦景教宣元本经》下落不明。上世纪40年代,传说日本人小岛靖氏获得
敦煌写经二卷,其一便是《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被称为“小岛文书”。“小岛文书”所谓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是否为真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激烈争鸣。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冯其庸对在洛阳出土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经文与敦煌发现的《大秦景教宣元本经》写本的照片进行仔细核校,发现二者题目虽有一字之差,但经文几乎完全一致,说明二者是同一经文。再将这一经文与“小岛文书”比较,明显看出“小岛文书”《宣元至本经》除经题外,无一句与敦煌写本与洛阳经幢本相同。综合各种分析,冯其庸肯定地说,“小岛文书”确是伪经。总之景教经幢的发现无疑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人说它是基督教束传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有人说它是近年来世界级的文化发现之一,还有人说它是洛阳丝绸之路起点最宝贵的力证。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材料,有益于对唐代景教、丝绸之路、粟特移民、洛阳墓葬、宗教艺术以及社会诸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千年以前景教在中国传播的研究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推动。景教景教源自古叙利亚经波斯(伊朗)而逐步束渐的基督教东方教会,6-9世纪在中亚地区及中国西安、洛阳唐两京地区传播,作为一千多年前基督教入华的先行者,他们弘扬了进入中国后自己命名的“景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敦煌文书中的景教经典残卷,都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原作翻译与阐释研究。景教经幢的发现无疑又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有人说它是基督教束传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有人说它是近年来世界级的文化发现之一,还有人说它是洛阳丝绸之路起点最宝贵的力证。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材料,有益于对唐代景教、丝绸之路、粟特移民、洛阳墓葬、宗教艺术以及社会诸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千年以前景教在中国传播的研究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推动。
经幢是仿照佛塔的形式做成的主体为八角形(八面体)石柱、上刻佛教经咒的石幢,置于墓葬时又称坟幢。它本是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是仿照佛塔形式做成的多角形石柱,上面多刊刻佛教经咒等,主要置于寺庙中或墓葬旁。中山大学教授林悟殊说:“无论是塔还是石经,都不是基督教之物。基督教讲究牧师讲经,在马丁·路德后才主张普通信徒手持读诵《圣经》。谁能想到早在唐朝,中国基督徒就已将经典刻于墓葬礼仪的经幢上保佑亡灵呢!”
残文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幢》残文
祝曰
清净阿罗诃清净大威力清净(下残)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
时景通法王,在大秦国那萨罗城,和明宫宝法云座,将与二见,了决真源。┘应乐咸通,七方云集。有诸明净士,一切神天等妙法王,无量觉众,及三百六十五种异见中民。⑥如是族类,无边无极,自嗟空昧(昧字残半字)┘久失真源,罄集明宫,普心至仰。时景通法王,端严进念,上观空皇,亲承印旨(经幢缺此句),告诸众曰:善来法众,至至无来。今可(李本作“柯”)通常,启生灭死,各圆(李本作“图”)┘其分,静谛我众。如了无元,碍当随散。即宣玄化,匠帝真常旨:(经幢此处空三字)无元,无言(经幢“言”字泐大半),无道,无缘,妙有,非有,湛寂常(李本无“常”字)然。吾闻(李本作囙,按即因字)太阿罗诃,(经幢“诃”字残半)┘开无开异,生无心浼,藏化自然浑元。发无发,无性,无动,灵虚空置(李本作“买”),因缘机轴。自然著为象本,因缘配为感乘。剖判叅罗,三生七位,浼┘诸名数,无力任持;各使相成,教了返元真体。夫为匠无作,以为应旨,顺成不待而变,合无成有,破有成无,诸所造化,靡不依(依泐半字)┘由,故号玄化匠帝无觉空皇。隐现生灵,感之善应:异哉灵嗣,虔仰造化,迷本匠王,未晓阿罗诃,功无所炫,施无所仁,包浩(李本作“洁”)察(察字泐半)┘微,育众如一。观诸浼有若之一尘,况是一尘亦非尘。米心(李本无“米心”字)见非见,悉见见故,无界非听,悉听听故;无界无力,尽持力故。无界无(经幢本缺“无”字)向,无┘像无法,所观无界无边,独唯自在;善治无方,镇位无际;妙制周临,物象咸揩(李本作“楷”)。唯灵惑(李本作“或”)异,积昧亡途。是故,以善(李本作“若”)教之,以平治之,┘以慈救之。夫知改者,罪无不舍。是谓匠帝能成众化,不自化成,是化终迁。唯匠帝不亏,不盈、不浊、不清、保任(李本作“住”)真空,常存不易。┘(李藏敦煌写本至此止,合校亦至此止。以下全为洛阳出土经幢上石刻经文,经幢下端残损文字已无可补,馀文亦难句读,故即以原文实录)弥施诃应大庆原灵故慧圆悟之空有不空无于空不滞┘(下残)卢诃那体究竟真凝常乐生命是知匠帝为无境逐不、土┘(下残)数晓人大晤了皆成益□民滞识是见将违盖灵本浑┘(下残)且容焉了已终亡焉听为主故通灵伏识不遂识迁、土┘(下残)下备八境闻生三常灭死八境之度长省深悔警慎┘(下残)景通法王说至既已普观众晤于其会中诠以慧┘(下残)诸界但有人受持读诵信解勤行当知其人德超┘(下残)如海溢坳平日升暗灭各证太寂晓自在常喜涤┘(下残)
以上为《宣元本经》或《宣元至本经》迄今最完整的经文。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幢记
夫至圣应现,利洽无方,我无元真主匠帝┘(下残)海而畜众类,日月辉照,五星运行,即(下空转行)散有终亡者,通灵伏识,了会无遗,咸超┘(下残)海窅窅冥冥,道不名,子不语,世莫得而也,善┘(下残)无始未来之境,则我匠帝阿罗诃也┘(下残)有能讽持者,皆获景福,况书写于幢铭┘(下残)承家嗣嫡,恨未展孝诚,奄违庭训,高堂之┘(下残)森沉感因,卑情蓬心,建兹幢记,镌经刻石,用┘(下残)尉亡妣安国安氏太夫人神道及亡师伯和┘(下残)愿景日长悬,朗朗暗府,真姓不迷即景性也。夫求(下残)幽魂见在,支属亦愿无诸鄣难。命等松筠,长幼(下残)次叙,立茔买兆之由,所管即洛阳县感德乡柏仁(下残)之始,即元和九年十二月八日于崔行本处,买保人(下残)戚,岁时奠酹,天地志同,买南山之石,磨龚(砻)莹澈,刻勒书经(残半字)于陵,文翼自惭猥拙,抽毫述文,将来君子,无见哂焉。时┘(下残)敕东都右羽林军押衙陪戎校尉守左威卫汝州梁川府┘(下残),中外亲族题字如后。弟景僧清素,从兄少诚,舅安少连┘(下残),义叔上都左龙武军散将兼押衙宁远将军守左武卫大将军置同政员(残半字,下残)┘。大秦寺,寺主法和玄应俗姓米威仪大德玄庆俗姓米九阶大德志通俗姓康┘捡校茔及庄家人昌儿。故题记之。
以上是“经幢记”的全文。
另在经幢的第八棱(即最后一棱)的上端有题记两行,文曰“其大和三年二月十六日壬寅迁举大事”。与此题记并列的右边三棱,中间一棱顶端刻十字及蔓草纹饰,左边一棱刻天神面向十字,手持莲花,右边一棱刻天神面向十字,手捧宝珠。经幢开头的四棱,前三棱顶端也是中间一棱刻十字,左右蔓草纹饰,十字下似为莲花,左右两棱各有天神面向十字,双手作前伸举掌状。经幢上所刻天神,已与佛教的飞天差不多少,天神手捧莲花等,也可见受佛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