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突肩瓢虫是瓢虫科突肩瓢虫属昆虫,成虫体长0.8~17毫米,周缘卵圆形或长卵形,背面半球形,腹面扁。数量稀少。捕食介壳虫。
生物学特征
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Thunberg)在云南开远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蔗茎老叶鞘内越冬。日均温26.6~27.8℃下,卵期3-4天,幼虫期9-12天,预蛹期1天,蛹期4-5天,成虫产卵前期20-25天,1个世代历期37-46天;日均温24.5—25.5下,卵期5-9天,幼虫期14-21天,预蛹期1-2天,蛹期5-8天,成虫产卵前期25-30天,1个世代历期45-55天。(第4代)(越冬代)各虫态历期延长,全代历期长达250余天。成虫、幼虫均捕食甘蔗绵蚜。大突肩瓢虫田间种群动态:6月初开始在蔗田出现,8-10月种群数量明显增长,11月间形成高峰,12月开始越冬。
种群分布
广西、福建、台湾、广东、贵州、云南
利用
大突肩瓢虫是广西蔗区中甘蔗绵蚜的主要天敌之一,在南宁一年可完成四代发育,以第三、第四代成虫在蔗地及附近竹林越冬。此种瓢虫各虫态历期为:卵期5~6天,幼虫期10~15天,预蛹及蛹期5~8天,完成一世代发育需36~56天。越冬成虫寿命可达7~9个月。在适宜条件下,一头雌虫一生产卵量为400~700粒,最多达1235粒。冬季采集成虫保护饲养过冬,于次年甘蔗绵蚜发生初期补充散放到蔗地,是利用此瓢虫防治甘蔗绵蚜的一种有效途径。12月下旬以前采集的成虫,用适量肝糖代饲料饲养于14~18℃中,越冬存活率可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