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岛村是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辖村,位于小管岛东南6公里的崂山湾中的
大管岛。
历史沿革
清雍正九年(1731),廉家庄廉氏从即墨城黄家购得此岛。廉氏族人遂陆续来岛上定居,因此岛管竹丛生(管:古代竹的别称)故称管岛,后为与小管岛区别,称此为大管岛。
1945年9月,同顾家庄村一起合并于廉家庄,成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村级政权。
1956年,青岛警备区派一个连进驻岛上。
1959年,济南军区李瑞清军长来岛上下连队体验生活。
同年,解放军用锅炉机发电,供村民照明。
1962年,解放军建起岛上码头。
1964年5月,该村由廉家庄划出,单列为行政村,成立生产大队,廉兴顺任大队长。时属崂山县王哥庄公社。同年,廉兴顺去大寨参观学习,回村后组织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同年,王哥庄公社派有关领导进驻岛上,指导农业生产。
同年,解放军某部连长任村党支部书记兼生产大队副大队长。
同年,廉兴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5年,王哥庄公社投资1500元,建起岛上小学,有教室4间,由解放军战士任教。
同年11月,崂山县派1名教师进岛任教,并兼任大队会计。
1966年,村集体养殖海带10亩。同年,成立红卫兵组织,开展破“四旧”,立“四新”运动,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8年4月,成立革命委员会,廉兴顺任主任。
同年12月,青岛市革委会主任杨保华率新年春节拥军慰问团来岛上慰问部队。
1969年10月12日,该村由崂山县王哥庄公社划归即墨县鳌山公社管辖。
同年,崂山县撤回教师,即墨县教育局派鞠明伟进岛任教。
1970年,全村青壮年扫除文盲。
1973年,村集体卖柴草6.5万公斤,收入4000元。
1974年,成立卫生所,廉维美任卫生员。
1975年,开始吃国家统销粮,人均每年250市斤。
1976年,村集体贷款7600元,买8米长195机动船1只。
1977年,即墨县水产局送给该村8米长机动船1只。
1978年7月,撤销革命委员会组织,恢复生产大队管委会,廉守玉任大队长。
同年3月,廉守元、廉守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即墨县教育局撤回教师,由该村廉法显任教。
1980年,青岛植物园植物研究所张所长来岛调查耐冬等植物生长情况。
同年,即墨县水产局送给该村20马力机动船1只。
1983年,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把集体的土地和渔船等都承包给村民耕种和管理。
同年,国家派武汉园林处专家上岛进行耐冬普查。其中有47棵耐冬树龄均在620年以上。
同年,扩建码头15米。
1984年5月,撤销生产大队管委会,成立村民委员会,廉守进任村委会主任。
同年,村民开始凭粮证吃商品粮。
同年,廉守进参加山东省在长岛召开的海岛开发座谈会。
1985年,省水利厅派专人上岛进行水利勘察,修建3000立方米蓄水池1个。
同年,即墨县派干部何光财、于永钦、江世显驻岛员驻岛指导工作。
同年,即墨县海岛开发座谈会在田横岛召开,该岛为分会场。
同年11月,部队撤离该岛。
同年,村小学迁址原部队营房。
同年,该村利用柴油机发电,解决村民照明问题。
同年,村民个人投资造机动船12只。
同年,全村劳力36人进行海洋捕捞,年收入22万元。
1986年,即墨县海岛开发会议在该岛召开。
同年,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乔书龙进岛调研村庄住房规划工作。
1988年,养殖扇贝6亩。
同年,将300亩海域承包给村民养殖海参、鲍鱼。
1989年,青岛海洋大学研究所有关专家进岛调查海底岩礁情况。
1992年,养殖扇贝110亩,年收入50 万元。
同年,养殖鲍鱼500亩。
同年,撤销村小学,学生投亲靠友,分别到鳌山卫镇、崂山、即墨等地上学。
1993年,养殖扇贝50亩,年收入75 万元。
1994年,扇贝养殖面积增至100亩,年收入150万元。
1997年,鲍鱼养殖收入100万元。
1998年,国家科技部投资200万元,在该岛建起离岸波浪电站1座。
1999年,国家科技部投资10万元,建起风能电站1座。
同年4月,该村第六届村民委员会第一次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廉维荐当选村委会主任。
2000年,青岛市政府领导周家宾、藏爱民来岛进行旅游开发情况调研。
2001年,该村建起岛上第一家酒店。
同年,国家科技部投资30万元,建太阳能电站1座。
2002年,村民个体投资72万元,建海参、鲍鱼池18个,占地20亩,年收入25万元。
2003年,实施大病医疗统筹。
2004年,村集体投资3万元,装修村委办公室5间。
2005年,村集体投资5000元,栽雪松2000棵,绿化道路600米。
同年,国家科技部投资70万元,安装风力发电机3个,蓄电池10千瓦。
同年,青岛市、即墨市水利局投资 30万元,建蓄水池、铺设管道,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2008年,鳌山卫镇政府投资15.5万元,硬化路面2800平方米。村集体投资绿化山地,栽黑松3000棵,计15亩土地。
同年,国家交通部、青岛市政府、即墨市政府、鳌山卫镇政府共同投资420万元,建50米码头1个。
同年(农历)12月28日,遭受台风侵袭,沉没渔船11只,损毁6只,经济损失35万元。
村庄概况
人口
截至2012年底,该村共有居民33户,人口118人,其中男50人,女68人,全村只有廉氏一姓,均为汉族。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该村1964年5月单列为行政村,共有居民7户,耕地面积65亩。主要种植地瓜、花生、大麦、豌豆等农作物,粮食亩产150公斤。1966年村集体养殖海带10亩。1973年,村集体卖柴草6.5万公斤,收入4000元。1976年,村集体贷款7600元,买回岛上第一只195机动船。1977年,即墨县水产局送给该村机动船1只。1980年,县水产局又送给该村20马力机动船1只。村民除耕种土地外,还有组织的出海进行渔业捕捞,将捕捞所得卖给水产局。1983年,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1985年,村民个体投资造机动船12只,全村劳力36人进行海洋捕捞,年收入22万元。1988 年,养殖扇贝6亩,并将300亩海域承包给村民养殖海参、鲍鱼。1992年,养殖扇贝 110亩,年收入50万元。同年养殖鲍鱼500 亩。 1993年,养殖扇贝50亩,年收入75万元。1994年,扇贝面积增至100亩,年收入150万元。1997年,鲍鱼养殖收入100万元。2002年,村民个体投资72万元,修海参、鲍鱼池18个,占地20亩,年收入25万元。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
第二、三产业
农村改革开放后,2001年,该村建起第一家岛上酒店,至2008年,全村共有酒店6个,商店2个,另有到王哥庄、鳌山卫、即墨城等工厂上班者共 20余人。从事第二、三产业人数占全村劳力的35%。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
该村1964年5月单列为行政村。 1965年,建起村小学,由驻岛解放军战士任教。同年11月,崂山县派1名教师进岛任教。 1969年,该村由崂山县划归即墨县后,崂山县撤回教师,即墨县教育局派1名教师进岛任教。 1970年,全村青壮年扫除文盲。1979年,即墨县教育局撤回教师,由该村廉法显任教。 1992年,撤销村小学,适龄儿童投亲靠友,分别到王哥庄、鳌山卫镇、即墨城等地入学就读。至2008 年,全村共有7人考入大、中专院校。
医疗卫生
自建村以来,政府很重视岛上的卫生防疫工作,按时为婴幼儿接种疫苗,有效地控制了各种传染病的滋生蔓延。该村1974年成立卫生所。2003年,实行了大病医疗统筹,村民100%投上了医疗保险。
人民生活
1964年,该村单列为行政村后,粮食自产自给。1976年开始吃统销粮,人均250市斤。1980年,人均经济纯收入168元。1983年,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和捕捞业。2003年,人均经济纯收入5000元。2008年,人均经济纯收入8600元。村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村庄建设
1959年,解放军用锅炉机发电,供村民照明。1962年,解放军为岛上建起码头。1983年,扩建码头15米。1985年,省水利厅派专家进岛进行水利勘探,修建3000立方米蓄水池1个。1985年,该村利用柴油机发电,解决村民照明问题。1986 年,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乔书龙进岛指导村庄住房规划建设,该村划出5亩地作为村民住宅建房区。1998年至1999年,国家科技部投资为岛上建起离岸波浪电站和风能电站各1座。2001年,国家科技部投资建太阳能电站1座。2004年,村集体投资3万元,装修村委办公室5间。2005年,即墨市水利局投资建蓄水池、铺设管道,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同年,村集体投资5000元绿化道路500米。2008年,村集体投资15.5万元,硬化路面2800平方米,绿化山地15亩。投资420万元,建50米码头1座。
党政建设
中国共产党村级组织建设 该村1964年5月单列为行政村,驻岛解放军某部连长任村党支部书记。同年,廉兴顺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5月,该村成立党支部,廉守进任党支部书记。在村庄的各项工作中,该党支部都发挥着领导核心的作用,尤其在农村改革开放后,领导群众发展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该党支部共有党员5人。
村级行政组织建设该村1964年5月成立生产大队,廉兴顺任大队长。1968 年4月成立革命委员会,廉兴顺任主任。1978年7月撤销革命委员会组织,恢复生产大队管委会,廉守玉任大队长。1984年5月,撤销生产大队管委会,成立村民委员会,廉守进任村委会主任。1999年4月,该村村民委员会第一次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廉维荐当选村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