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翅蓟
菊科大翅蓟属植物
大翅蓟(Onopordum acanthium L.)是菊科大翅蓟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达2米;茎无毛或被蛛丝毛;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椭圆形或宽卵形,基部渐窄成短柄,中部叶无柄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两面无毛或被薄蛛丝毛;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稀单生茎顶,总苞卵圆形或球形,总苞片多层,向内背面有腺点,外层与中层革质,卵状钻形或披针状钻形,小花紫红或粉红色;瘦果倒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灰或灰黑色,有黑或棕色斑;花果期6-9月。
形态特征
菊科大翅蓟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达2米,主根直伸,直径达2厘米。基生叶及下部茎叶长椭圆形或宽卵形,长10-30厘米,宽4-15厘米,基部渐狭成短柄,中部叶及上部茎叶渐小,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无柄。全部叶边缘有稀疏的大小不等的三角形刺齿,齿顶有黄褐色针刺,或羽状浅裂,两面无毛或两面被薄蛛丝毛或两面灰白色,被厚棉毛。茎翅2-5厘米,羽状半裂或三角形刺齿,裂片宽三角形,裂顶及齿顶有黄褐色针刺,针刺长达5毫米。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不明显或不规则的伞房花序,少有植株含有1个头状花序而单生茎顶的。总苞卵形或球形,直径达5厘米,幼时被蛛丝毛,后变无毛。总苞片多层,外层与中层质地坚硬,革质,卵状钻形或披针状钻形,长1.7-1.8厘米,上部钻状针刺状长渐尖,向外反折或水平伸出;内层披针状钻形或线钻形,长2.5-3厘米,上部钻状长渐尖。全部苞片边缘短缘毛,外面有腺点。小花紫红色或粉红色,花冠2.4厘米,檐部长1.2厘米,5裂至中部,裂片狭线形,细管部长1.2厘米。瘦果倒卵形、长椭圆或倒卵形,3棱状,长6毫米,灰色或灰黑色,有多数横皱褶,有黑色或棕色色斑,顶端果缘不明显。冠毛土红色,多层,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睫毛状,不等长,内层长,长达1.2厘米。花果期6-9月。
产地生境
大翅蓟分布于中国天山、准噶尔盆地及准噶尔阿拉套等地区,在欧洲、俄罗斯及伊朗广有分布。常生于山坡、荒地或水沟边。模式标本采自西欧。
主要价值
大翅蓟全草都可入药,其味酸,性凉,入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出血症,如血溢等。血溢,是指血失常道从上窍溢出。据《原病式・热类》中描述:“血溢者,上出也,心养于血,故热甚则血有余而妄行。”大翅蓟寒凉清血分热,故主治之。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大翅蓟的全草。
【功 效】:凉血止血。
【主 治】:可用治出血症;如血溢等。
【性味归经】:酸,凉;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
参考资料
大翅蓟.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大翅蓟.植物智.
大翅蓟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09:0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