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肉姜
姜科姜属植物
大肉姜---是产量最高的的一个生姜品种,山东省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大姜协会是大肉姜的主要提纯复壮机构。
植物属性
芽紫红色,姜表皮黄色,鳞茎稀疏,肉黄白色,单株重1-2公斤,最重2.5公斤。生长期180-270天,喜高温忌寒冷,畏强烈光照,喜阴凉湿润环境。姜分蘖力强,一般分生16-20条,肉质肥嫩,具特殊香辣味,是家肴不可少的调味品,较耐贮藏,适合作各种加工:姜干、姜粉、姜汁、姜酒、糖渍及酱渍等多种食品,有健胃祛寒和发汗功效。
产品产量
大肉姜以块茎肥大、皮薄、肉厚、纤维少、脆嫩、辣味适中、汁多、品质好、耐贮运等特点而远近闻名,全市每年种植面积超过3.5万亩,6.5万多吨,由于大肉姜具有可作为烹调佐料和药用功效,深受市民青睐,近年来,其鲜品或加工产品畅销日本新加坡、粤、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种植方法
大肉姜是从山东省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大姜协会引进的新品种之一,其生长适应性强,花工少,便于管理,产量高,是国内种植较为理想的姜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土壤选择
1、土地要求 选择土层较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微酸性土壤(pH<8),要求地势较高、水质和土壤无污染、背阳的地块,最好选择有2-3年以上轮作禾本科作物的地块,尤其注意种过大肉姜的土地不能再连作。
2、深耕翻地 于秋冬季节整地,翻地深达35cm,基肥使用堆集发酵后的有机肥。
姜种选择及育苗
1、选种 选择姜块较肥大、皮色黄而鲜亮、不干缩、未受冻、不腐烂、无病虫害的健壮姜做种。姜种选定后可用大田整畦保种和窑洞保存。
2、育苗 育苗在移栽前30~40天进行,先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消毒土壤,2天后整畦(畦高20cm,畦宽180cm,畦长依地块而定),四周做好排水沟。每公斤姜种分掰成10-12块姜块,去掉不良芽胚,保持粗壮的一芽,少数姜块可根据幼芽情况保留2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然后用800倍克菌康或1000倍根叶康浸种5分钟。把姜种均匀平铺苗床上(不能重叠),盖上一层3cm厚细土(或火烧土),铺上稻草,盖上地膜。排种前1-2小时需浇水保湿,育苗的苗床温度以22~25℃较为适宜,当温度高于25℃时要掀开地膜。生产嫩姜的当姜苗高达1~2cm时底部主根约15cm,这时须根未发出,此时为姜苗移栽大田的最佳时期;生产老姜则在姜芽长出1cm左右、底部还未发根时移栽大田。
大田管理
(1)大田土壤处理 每667平方米撒施50kg石灰淹田浸水,5天后排水晒干整畦,畦高不低于35cm,畦宽不大于155cm,整畦后再用1000倍甲基托布津喷洒土壤消毒。
(2)栽培时期 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左右,海拔在300m以上地区种植为清明后10天左右,移植栽培一定要在终霜后才可进行,以防霜冻,采用地膜栽培可提早20天。
(3)栽培密度 一般株距20 cm,行距50cm,每667平方米达3700—5000株(长势较弱的姜苗,另行种植),以达到长势均匀,便于管理。
(4)施足基肥 每667平方米用发酵有机肥1000kg,施于种植沟底部,整畦成扇形状,以利根自然展开,种植沟不宜太深,至少要高于畦沟13cm,定植栽培后盖土不宜过厚,过厚影响大肉姜的品质和产量。
(5)追肥 壮苗肥:第一次于姜苗出土30cm,每667平方米用尿素3kg,过磷酸钙4kg,浇施于株与株之间;第二次于第一次施肥两周后进行,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5kg。笔架式肥:第一次每667平方米用5kg复合肥,穴施于株与株之间;第二次,每667平方米用6kg复合肥,穴施于株与株之间;第三次,每667平方米用钾肥(硫酸钾)5kg加复合肥4kg,条施于种植沟间;第四次,每667平方米用钾肥(硫酸钾)10kg加复合肥4kg。每次施肥间隔时间要达14天,采用多次分施,避免姜徒长,影响产量。
(6)田间水管 早季采用遮荫,不宜浇灌水,以防止姜瘟病和姜脱皮。雨季要及时疏通水沟,忌淹水,施肥要结合除草、培土,培土要薄,盖嫩姜1cm厚即可,不能让嫩姜露出土面。以免变绿,影响品质。
病虫害防治
姜瘟病:重点抓好姜种选择和消毒。姜地采取3年以上轮作,轮作以豆科或百合科葱属作物为宜,切忌与辣椒等茄科作物轮作和套种。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在穴内及四周撒施石灰消毒,病株要集中处理,深埋或烧毁,以防病菌传染,要做好姜地卫生,防止积水、串灌等。在姜瘟发生前期,每隔8天左右用克菌康800倍液喷洒或灌根或用波尔多液(1∶1∶100)喷洒。炭疽病: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枯叶病:用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各1000倍液喷洒,连续两次(每次间隔7天)。
参考资料
大肉姜.贺州市人民政府.
大肉姜栽培管理技术.丰富农发公司.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15
目录
概述
植物属性
产品产量
种植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