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于2008年12月17日。航空航天学院自2009年起招收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航空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
历史沿革
2008年12月16日,大连理工大学决定(大工校发[2008]20号)成立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隶属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聘任吴锤结为院长,吴志刚、 高效伟为副院长,任期为四年。
2009年12月,设立航空航天学院下属机构:气动与推进研究所、飞行器设计研究所、飞行器控制与仿真研究所、航空航天学院办公室和实验室管理办公室。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系列36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1人、副研究员1人。实验技术系列工程师2人。博士后(助理研究员)5人。院办秘书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36人。另聘双聘院士1人,现任兼职教授6人。教师中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1人,国际宇航联合会青年空间领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中国宇航学会理事2人,中国航空学会理事1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1人,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1人,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香江学者计划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杜庆华工程计算方法优秀青年学者奖1人,辽宁省“十百千人才计划”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人才1人,大连市高端人才5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4人,大连高校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1人,大连理工大学国防创新团队2个,大连理工大学领军人才2人,大连理工大学星海学者人才培育计划星海优青3人,大连理工大学星海学者人才培育计划星海骨干2人。
学术研究
航空航天学院成立以来,科研经费连年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科研进款总额为3908.67万元,其中纵向2355.61万元,横向1553.06万元,人均科研经费105.6万元。科研成果在“质量”和“数量”上均取得较大提升,相关研究工作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CCTV-7)军事科技栏目聚焦“飞向深空——卫星”报道。已承担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包括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军委装备发展部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973项目、国家863项目、总装预研项目等。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具体包括:气动与推进(先进飞行器气动布局、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前沿交叉、航空航天推进技术、航空航天热防护技术)、结构与材料(空天飞行器热结构强度、飞行器结构设计与评估、飞行器结构安全与监测、飞行器复合材料性能分析及设计、飞行器特种材料与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卫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飞行器气动弹性技术、飞行器动力学、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飞行器系统仿真、无人飞行器技术)。
机构设置
依据国务院学位办学科目录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二级学科设置,并考虑到大连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航空航天学院下设四个研究所。各研究所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气动与推进技术
(1) 多功能飞行器气动布局与推进技术
(2) 计算空气动力学
(4) 航空航天热防护技术
(1) 飞行器结构优化设计技术
(2) 飞行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及设计
(3) 飞行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4) 多功能飞行器设计理论与技术
3.航空航天控制科学与工程
(2)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4.人机与环境工程
(1) 航天器环境模拟、建模、仿真技术
信息服务
航空航天专业信息网络
免费电子杂志《凌云飞天》(Space Travel)半月刊由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主办。
由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院主办的《气体物理》(Physics of Gases)杂志网站挂靠在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方针,积极开展与学术界和航空航天业界的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