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交通大学
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公办高校
大连交通大学(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共建高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联盟发起高校、辽宁省轨道交通产业校企联盟牵头高校,也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摇篮”的美誉。
历史沿革
1956年1月建校,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7年9月,改名为大连机器制造学校。1958年7月,在大连机器制造学校基础上,创建大连铁道学院,学校设置了机电系、机械工艺系、数理力学系,拥有12个专业,在校学生达到2119人,教职工623人。1961年1月,成为原铁道部直属院校之一,由其直接领导。
1971年根据中央和旅大市的指示精神,学院做好了招教工农兵学院的筹备工作。1972年至1976年,学校共招五届工农兵学员大学生。
1982年1月,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5月,学校召开首次教学科学报告会,全面检闼几年未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成果,表彰了在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学科研人员,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努力工作,为把学校办成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做贡献,这期间,学校的各项工作在恢复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提升。1984年1月,大连铁道学院成为全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6年9月,学院首届留学生举行开班典礼。1998年,学校与澳大利亚爱思国际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创建了爱思国际学院。同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大连铁道学院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成为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专业,19个专业(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3月,学校由铁道部规划辽宁省管理,明确提出了“立足辽宁,服务区城经济,巩固铁路市场,积极面向全围”的办学指导思想。并在“十五”规划中,着重强调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和巩围优势学科,优化专业学科结构,进一步突出“交通”特色,重点支持交通工程、车辆工程、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学科。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
2007年8月,大连交通大学成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设立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08年10月,经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厅批准,学校启动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2009年9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批准,学校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同年10月,学校“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成功获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0年3月12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原铁道部签署共建大连交通大学协议,铁道部将重点支持大连交通大学开展机车车辆等领域的课题研究和科技攻关;同年9月,学校获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2011年,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成员单位;同年12月,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建设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研究中心”。
201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确定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同年11月,经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2017年1月,大连交通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20年3月,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2021年6月23日,加入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
2022年12月30日,国家铁路局公布了第二批铁路行业科技创新基地的认定结果,副校长陈秉智教授牵头的高速列车服役安全关键技术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这是学校首次获批国家铁路行业科技创新基地,也是学校在推进科研平台高水平建设方面紧扣轨道交通发展特色取得的新进展。
2024年9月,大连交通大学发布《关于优化调整二级学院机构设置的通知》,对二级学院进行撤销、重组、新建。
撤销: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车车辆工程学院、中车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现代信息产业学院);
重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建:交通工程学院、詹天佑学院(中车学院)、轨道智能工程学院、基础部等学院(部);
更名: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更名为电气工程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开设45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工、管、文、理、、法、艺等6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队伍1032人,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91%,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27%,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4%,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比55%。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是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学科是省一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前1%;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特色专业、重点支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国际化试点专业、应用型转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等建设点46项。拥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160门。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先后获评“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成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百千万培养工程”等两项成果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获评“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委”“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项目人选5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36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5个;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2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其中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是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发起成立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联盟”,牵头成立了“辽宁省轨道交通产业校企联盟”“连续挤压产业创新联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连交通大学远交大交通学院。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建有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省高等学校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社科基地、智库等40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0月,2018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8项,获批省部级项目52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5项;出版学术著作17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34项。
学术资源
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开始筹建,于2002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馆舍总建筑面积近2.27万平方米,内设阅览区、自习区、办公区和会议区,是学校信息和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采用图书收藏、借阅、管理合一的服务模式,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阅览部、期刊部、自动化部、信息咨询部和综合办公室等部门。
文献建设部负责图书馆纸质文献的采集、加工和典藏。流通阅览部负责全馆中外文图书的借阅服务,共设中文社科图书借阅室﹑中文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基础科学)、中文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工业技术)、外文图书借阅室四个阅览室和还书台(服务台),负责图书馆图书的借阅及其相关的各项服务工作。期刊部负责全馆期刊的阅览服务,包括现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和报纸阅览室。现刊阅览室收藏多种中外文专业期刊和中文文学、艺术、体育等期刊;过刊阅览室收藏1990年以后馆藏中外文期刊的合订本;报纸阅览室收藏当月的各种报纸。
截至2018年3月,馆藏文献资源总量为132.32万册,电子图书159.24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41254种。中文社科借阅室收藏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类图书。本室藏书约16万余册,阅览座位116个。中文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基础科学)收藏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学、卫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及综合性图书。本室藏书5万余册,阅览座位48个。中文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工业技术)收藏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业、金属学、金属工艺、机械仪表工业、动力工业、电工基础理论、无线电电子学、电讯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工业类图书。本室藏书约12万册,阅览座位64个。
学校于1980年创办了《大连交通大学学报》(原《大连铁道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交通类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交通运输管理与控制、轨道交通装备智造、交通基础设施与材料、交叉学科与交通前沿等栏目的原创性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学报的宗旨是及时反映交通运输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科技水平提高及现代化建设服务。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现为铁道运输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2)、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先后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俄罗斯《文摘杂志》(AJ,VINITI)、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等十多家中外期刊数据库所收录。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信息释义:大连交通大学中文校名全称采用毛泽东手稿集字。校名的中英文标准字体现了学校的精神与文化,与校徽有同样的专属性和认知性。标准字在设计上与校徽相辅相成,在造型结构与视觉上形成统一感。
释义:大连交通大学的校徽由中英文字及标志图形共同组成,整体呈圆形,具有美好圆满之意;色彩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吉祥色即紫红色,具有前程似锦的寓意。
校徽中的1956,是学校的建校时间,体现了学校的发展和历史的厚重感。校徽中蕴含着大连拼音的两个首字母“D、L”的缩写,体现了学校是一所大连高等院校。校徽图形主体由JiaoTong University的首字母JTU的变体组成代表学校的名称。
材质:涤丝绸、尼龙绸或其他材质规格:2400mmx1600mm(2号旗、推荐尺寸)其他尺寸:2880mmx1920mm(1号旗)
1920mmx1280mm(3号旗)1440mmx960mm(4号旗)960mmx640mm(5号旗)600mmx400mm(6号旗)色彩:按标准色和辅助色规范应用工艺:丝网印刷、热转印
精神文化
明德求索 锲而不舍
含义:
明德:对学校而言,德为育人之本;对学子而言,德为成人之本。治校之明德,既要法治,更要德治。教师之明德,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员工之明德,在于敬业爱岗、服务育人。学生之明德,在于懂得成才必先成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舒展的人、博雅的人、睿智的人、和谐发展的人、充满创造精神的人。
求索:表达了学校不论经历多少艰难,仍要坚持不懈地探求真理。求索的精神,是大学的精神。用求索的精神培养勇于求索的人,是大学的责任。求索的精神是科学的精神,它包含了求实精神和创新精神。
锲而不舍:指的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它既是治学的精神,也是做人的精神,是今天中国学界必具的为人之道和为文之道。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它是我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精神基础。
勤奋——勤奋是成功之母,它是我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桥梁。
求实——求实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作风,反映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准则,是我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前提。
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不竭动力。
勤奋 求是 笃行
勤奋——“勤”为勤劳,肯吃苦,“奋”为奋发向上。
求是——“求是”一词源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一语。
笃行——《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严谨 博学 垂范
严谨——严格谨慎之意。
博学——出自《论语》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垂范——出自墨家:“知行合一,率先垂范”。
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 追求卓越
校区情况
旅顺口校区
大连交通大学旅顺口校区由东院和西院两个校园组成,占地总面积共757亩,总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
截至2023年9月,旅顺口校区现有学生11981人。常驻教学单位有: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信息学院、远交大交通学院,体育工作部。此外,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车车辆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中车学院等7个沙河口校区学院的低年级本科生在旅顺口校区学习生活。
旅顺口校区有50个四年制专业、5个五年制双专业,涵盖了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
旅顺口校区现有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藏书36万余册,学生阅览座位数1835个。拥有大型室内文体中心1个,内设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体操馆、武术馆、健身馆等综合运动场馆及器材;室内礼堂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舒适型座位983个。建有室外大型运动场1个,场地面积3.4万平方米,看台可容纳2000余人观看比赛;同时建有6000平方米的室外体操器械群及篮球场地1个,为学生文体活动的开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旅顺口校区学生生活配套设施完备,现有12栋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可容纳学生1.2万余人。有自营学生餐厅4个,50余家特色风味档口,涵盖南北特色美食,能够满足校区师生就餐需求。校区有学生超市、浴池、洗衣房、咖啡厅等服务网点10余家,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日常生活需求。
沙河口校区
沙河口校区三舍建于上世纪70年代,建成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较老化。为改善住宿条件,2020年,学校对三舍进行全面修缮改造。学校将南区两跨厂房进行资源整合,改造为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南区实验基地,对陈旧实验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维护,使南区科研平台成为学校集中高端的科研共享平台。创业苗圃搬迁至原体育馆一层乒乓球馆。沙河口校区大学生体质测试和健身器材场地铺设了达到环保标准的橡胶地垫,新增了跑步机、举重床、划船机、罗马椅等多种专业的训练器材。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中外合作办学(中俄)设置在大连交通大学远交大交通学院,是大连交大与俄罗斯远东国立交通大学合作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沙河口校区“网红食堂”
旅顺校区“网红餐厅”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大连交通大学.
走进交大 > 办学特色.大连交通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