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绪论部分主要探讨网络治理、统合治理、智慧治理、贤能治理四种治理方式;“卷一”部分主要探讨文明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卷二”部分主要探讨制度自信与中国政治改革问题;“卷三”部分主要探讨基层人民的组织问题;“卷四”部分主要探讨社会治理问题;“卷五”部分主要探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该书作者表现一股热血激昂、爱国爱民、走在时代前沿时代热情。他们总结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史发展经验,站在时代高度,审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亟待解决问题。例如,该书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践证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短短的30多年时间,中国从一个贫困大国转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中等收入国家。”改革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中国财富差距大的惊人”“中国成为世界上收入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一部分中国人生活好了,富裕起来了,但是,还有很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此,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任重而道远。该书希望党和政府重视社会贫富差距现象,积极处理这个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繁荣与稳定。该书认为政府要约束资本“魔力”,使资本为社会每个人服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另外,该书还认真探讨如何实现广大农村地区基层民主建设、激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积极性。
该书主动传递共产主义信仰,拥护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延续社会主义文化基因,社会基因以及制度基因。革命年代,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励精图治,继往开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该书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与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关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该书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打败国民党,进行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于这些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该文指出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民族成分复杂、幅员辽阔、地域差别大的不发达国家必须集中全国人民力量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更加突出人民主体性作用,能够发挥广大劳动者积极性。中国不能够盲目学习西方那一套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适合中国国情,要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该书认为改革开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为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提供方法论。
《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是一部散发着强烈的实践情怀和问题意识的著作,以掷地有声、新鲜朴实的话语探讨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和未来的走向,其思考和答案或有不完美或不成熟的地方,但瑕不掩瑜。(《中华读书报》评)
鄢一龙,1976年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著有《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2030中国》(合著)。
白钢,1977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秘书长,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博士,语言学者,对中西文明史有深入研究。
章永乐,1981年生,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博士,著有《旧邦新造:1911—1917》等。
欧树军,197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著有《国家基础能力的基础:认证与国家基本制度建设》。
何建宇,1975年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博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社团发展的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