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障山山脉
歙县、浙江省临安县之交界处山脉
大鄣山山脉,古称三王山,玉山,障峰,位于歙县、浙江省临安县之交界处。
《山海经》、《祥符经》皆云,即三天子障山。《寰宇记》云:“古吴越于此分界,故名。秦立鄣郡取此。”
大鄣山山脉为天目山山脉之中段,由四列山脉组成,东北——西南走向,长76公里。北行两列,东列为黎明尖——浪广岭,东接临安县大竺尖(太子尖);西列为闻钟岭——山云岭——峤岭,东接宁国、临安两县交界之龙池山。南行两列,东列为清凉峰——湖田山——龙须山——凤凰山,界于绩、歙两县;西列为丈尺山——石金山——富林山。清乾隆《绩溪县志》:“绩溪之山莫尊于大鄣”,称为“诸山祖”,其中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30多座。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4米,处于歙县、浙江省临安县之交界处,顶峰座落境内。
清凉峰 原名鄣峰,1954年改今名。以石门、断崖、云海、虬松四胜著称。奇花异木、珍禽异兽繁多,生物资源丰富,1986年3月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绩溪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北坡野猪海拔1499米,是山间湿地草甸。分上、下两,上广平200余亩,上之岗海拔1645米,南侧悬崖陡壁直落千米。北出清凉溪,有十八龙潭,溪岸奇峰比列。东北迤5公里为大岗(一名东岙头)海拔1618米,以山脊为界,东接临安县龙塘山;又3公里至栈岭脚(海拔1007米)以水溪为界,东为临安县。北麓永来村、银龙坞村,西麓横岩下村。南坡属歙,其西南山脊为绩、歙县界,上有天子墓山(海拔1319米)、双峰山(海拔1291、1292米)和湖田山。
湖田山 海拔1248米,顶坦平,宽广,宛若涸湖之田,故名。北有东西两峰(海拔1255、1262米)在境内。西北连石柱坑、蜈蚣形、泉坑、桃树岭(县界碑50年代被毁),其山脊落小昌溪(大鄣河)河谷,河西属歙。北至大障山口有陡崖名百丈岩,崖高400余米,宽300余米,屹立于大障河左岸,气势雄伟,隔河与屏风岩对峙成大障锁钥。岩脚有葫芦潭。
黎明尖 大鄣峡谷之峰,海拔1324米。峰顶端秀。西部一带村庄,可观其曙色,故名。西麓伏岭,南麓岭脚村。
逍遥岩 在伏岭东4公里,海拔1043米,南侧悬崖直落溪谷,古在其上劈岩筑江南第一关。由岩口至关隘,依山傍水,筑有石阶1400多级,如同天梯,是古通杭州之捷径,东迤8公里为烂污田凹(古称蕨岭、雪堂岭),接清凉峰。北隔赤石坑为社母娘娘尖。
社母娘娘尖 海拔1305米,西北迤为绩溪岭凹、闻钟岭(海拔439米)及成功山,北隔桐坑源峡谷为竹岭(海拔1065米)。
成功山 海拔820米。西南迤8公里有降岭、伏岭、棕荐岭等低山。西北迤有汪花岭(海拔640米)、石柱岭(海拔560米,上有高9米石柱)、交坑岩,接石金山山脉。
饭甑尖 在胡家村东、竹岭之北,海拔1387米。尖顶有巍岩,状如饭甑,故名。半山多巉岩峭壁,北隔山云岭与笔架尖峙对,岭东通荆州。
笔架尖 海拔1385米,顶分五锷,状如笔架,故名。西侧今筑公路,通荆州。西北有莲花峰(海拔1083米,崇岩叠秀似瓣如蕾),东北为荆磡岭(海拔823米)。
大龙尖 海拔1270米。西北有门前岩,一名当门尖,海拔1109米,石骨嶙峋,拔地而起,西北麓磡头。东北有凹坞岭(海拔1150米)、长岗岭(海拔943米),连九龙戏珠于荆州上胡家之北。
九龙戏珠 海拔1277米,顶平旷,中突起一圆丘若珠,周数条山脊若龙来会,故名。西北麓为仙人庵幽谷,谷口有酒壶石(石高13米),口外2公里有鹰嘴岩(岩形似鹰嘴,高12米)。东北迤2公里为松烟塘岭,岭通和阳、荆州;又2公里为黄茅尖。
黄茅尖 界皖浙两省,海拔1303米。西北迤4公里出笔架石(海拔620米)。北接太子山(海拔840米)连峤岭。
峤岭 又名大岭。山脊南北长4公里,主峰高尖海拔788米,南侧山口有岭径,长10余公里,东通临安县仁里村。西麓大岭脚村。自太子山至峤岭,以其东麓溪谷与临安县分界。高尖北为苦石岭,海拔839米,以其南北走向之山脊与临安县分界。苦石岭山口今有公路东通临安县仁里村,西通宁国县鸿门。
长坪尖 因山顶长而平坦,得名。海拔1227米,西南侧为绩岭,岭径通逍遥、荆州,东通临安。绩岭西南9公里为班肩岭接黎明尖。南麓永来(岭脚下)村。北麓荆州白云水库。南出逍遥河,东北迤3公里接浪广岭,又3公里为大石头,又5公里为板桥岭、灰石岭及康山岭。四岭均通临安县。
大石头 海拔1464米,山顶有马蹄形陡崖,崖高97米,周边700余米,形如塔,又名大石塔,有“玉笋摩天”之称。南连临安县大竺尖(太子尖)。西麓荆州上胡家。
雄狮子岗 康山岭西起之峰,海拔1182米,南坡下部为陡崖,高125至50米,长千余米,状如狮,故名。西迤至荆州河谷为小九华。
七姑山 大障山西列之峰,海拔994米。山顶岩峰7座,形似仙女群舞,故名。东侧山口水岭,是南通歙县齐武之要道。东北连甘桃岭,因产猕猴桃而得名,海拔426米。
龙须山 东接七姑山,有大、小两峰。大峰称龙峰,海拔1049米,顶有龙池,水四时不竭。小峰称白沙山,山上生长龙须草,半山有龙台岩、石门、石梯、飞瀑。北麓,明代有龙井书院,今存遗址。南迤有铜坑岭(一称东坑岭),海拔670米;西迤为佛岭,海拔521米,南下半茶,通歙县。
千丈岭 古名吴楚山,海拔850米。传麓上有留侯庙、留侯墓,今无可考。
苦马洞岭 海拔662米。东连千头山(海拔464米)接千丈岭,东北连佛岭;西南连忠周岭(海拔590米)接凤凰山。北麓汪村。
凤凰山 海拔688米,传古有凤凰翔集其间,故名。西北坡怪石错耸,大者高15米。清乾隆《绩溪县志》:“传张子房曾隐于此”,故又名隐张山。上有隐张洞,下有隐张坑(隐川)。南迤2.5公里为鬼头尖。
鬼头尖 海拔767米。西南山口为汪坑岭(一名梅坑岭),岭径南通歙县。隔岭与石壁墙对峙。北麓汪坑村。
石壁墙 海拔685米,山顶石壁如墙,高十余米,长百余米,故名。西北麓高车村。西南迤5公里为莲金山。
莲金山 顶峰海拔694米,踞绩、歙县界上。北下为庆云岩,海拔493米,山谷中有石门、石屋。庆云岩北下为狮山,隔登源河与象山夹峙成“登水关锁”。西麓罗昆村、东麓吴家坑村。
石金山 在县境中部,位于东村东3公里,海拔926米,明弘治《徽州府志》:“相传甘露大士道场,常见光相”。东迤为白虎顶、石龙山(海拔777米)、百亩山、石笏山。百亩山海拔523米,下临龙须峡。石笏山海拔520米,山谷中有石笏、石镜。石金山北迤7公里为和尚湾(海拔510米)、丈尺山,又3公里为许家坟。
丈尺山 在石街头之东,海拔695米。南连大石门村之涉岭(海拔343米),西连笆篱山(海拔277米),东接夏树岭(海拔774米)、交坑岩,东南有牛皮石塔(海拔392米)。
大冲石 在乌石坑之巅,顶峰海拔792米。东麓兵坑,东北迤4公里为闵坑岭,又1.5公里为木杓弯岭。
交石岩 海拔797米,在兵坑降之巅,西析夏树岭接丈尺山。南有榨树岭(海拔451米)、白石尖(海拔615米)、门茶岭(海拔430米,西麓大石门)、高山(海拔479米,南麓际下村)。东有石柱岭、汪花岭。北有音和岩尖、高塘岭、将军坑山、西直坞岭、隔戈溪河谷接龙王岗尖(海拔887米)。
石痕山 在卓溪河西岸,海拔530米,上皆石崖。南迤4公里棕荐岭。
水岩山 界华阳、杨溪、瀛洲三乡镇,海拔602米。西有郎山(郎山)、翡翠岩。南有瀛山岩(海拔499米)、飞凤山(海拔495米)、狗岭(海拔578米)、石磨岭(海拔474米)接大屏山。
大屏山 在城东扬之河东岸,山峰广列如屏,海拔463米。半山有观音庙,50年代初毁。西麓东山书院,建国初起圮。大屏山东起石照山,石照山南连石屋山、唐金山。
德峰 位于大屏山南侧,海拔380米,山顶多怪石,秀拔端丽。其南侧山口为石照岭,岭接梓潼山。
梓潼山 一名梓潼屏,原名楼台山,明万历十年建梓潼真君庙改今名。在城东扬之河东岸,海拔380米。明弘治《徽州府志》:“状若楼台,上有白石耸立如人,又有梓潼庙,故名”。庙早圮,清初复建文昌祠、魁星楼于半山之白石坪,建国初圮。南侧登岭。
石屋山 海拔475米,顶有石穹窿如台如屋,故名。前山有泉水。山谷中有流云洞,洞前巨石为天生桥,东麓川源村。
灵山 在梓潼山西南2公里,海拔397米。山顶平衍,古建有庵堂,庵西有石洞。庵旁,明建玄武庙,清雍正间建佛楼和地藏殿,均早圮。西麓灵山下村,西南迤2.5公里有喜岭(海拔324米)、玉兀山,又1公里为麻雀岭(海拔232米),又2公里为登源洞岭(海拔320米),又2.5公里为富林山。
富林山 古称阜陵山,海拔420米,其山脊石牙磊磊,向南伸入河曲,长千余米,形似象鼻俯饮溪流,名象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0 20:2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