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里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江畔,离东阳市城区16公里,是东阳东门外的新兴工业村。南滨滔滔江水(东阳江),北倚红壤丘陵;东侧遥对红旗垄,西乃紧靠鹿山峰。
历史沿革
据宋淳年间(1241~1253)
墓志铭、碑记载:大里向辖于孝德乡九都。
1932年属泰里乡。1935年5月属九都乡,1944年11月属练溪乡。1950年6月为大?乡一村,1956年3月为红旗乡和平社,1958年为李宅人民公社和平管理区大里生产队,1961年9月称红旗人民公社大里大队,1983年改为红旗乡大里村。1992年5月属北江镇。1992年,全村677户,2102人。 俞姓,系南宋时入迁;倪姓则从清初来此定居;另有钟、王二姓也较早,具体时间不详。
李姓原系东江三甲院人,随母改嫁而来,现已四代相传。王、徐二姓则为横锦水库库区移民。大里历来有上、下大里之分。上大里,前姓李后姓蒋;下大里则为俞、钟、倪、蒋各姓。各姓各有宗祠、厅堂,故大里有四祠八厅之称。
基础设施
1949年前,村民自耕田极少,单干独户以三熟制农业为主,生活以玉米为主粮。俗谚云 :有囡不卖大里薄,一天到夜三餐粥;有囡不可卖过溪,做死做活不得嬉。1949年后,开发溪滩,垦荒造田300余亩,同时经县水利局批准,在?干村下游处修建拦水坝,长100余米,高0.86米,并将村北旧大?改道加宽,计长929.7米,阔10米,以利灌溉。又在村南松树畈外引水兴建水轮泵一座,既可加工粮食,又能发电照明。以往,全村农业总收入一直徘徊在950万斤左右,由于农业承包责任制落实到户,推广良种,科学种田,1992年,总产量达1475万斤。
村中街道小巷,现均已铺成水泥路。
1978年,修建机耕路12条,总长5981米,每条宽3米。1992年增建机耕路3000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1978~1992年,388户人家盖新房,计1067间,其中有三层楼房140间。全村有彩电、黑白电视机500多台,电视覆盖率70%以上。
旧时,村旁水滨、倚山丘陵均遍植林木,郁郁葱葱。1945年日本侵略军大砍树木构筑工事,及1958年大炼钢铁乱砍乱伐,以致林木所剩无几,唯村北一枝古樟树,周围6.7米,据传已600余年,至今仍生机盎然,矗立村旁。
文化教育
大里素重教育。清《(道光)东阳县志》载,宋室南渡时,村人蒋明叔创建南园书院,延 聘吕祖谦学生乔行简为师。明叔去世后,其孙蒋龚于淳?初(约1241年)捐资扩建校舍,聘请名师,一时声名远振,求学者四方而至。同时,广罗书籍,修须成堂,聚书3万余卷,以供生员研读。其时,为东阳著名藏书楼。明末清初,蒋、倪、钟各姓均各以祠堂开设私塾。清咸丰十年(1860),蒋蕴山捐资购地建校,创绳武小学,后钟、倪二姓私塾并入,小学规模逾渐扩大。同治元年(1862),得金华府衙赠送抗志兴学匾额一块。1949年后,创办大里村校。60年代初,村校设绳武小学旧址。1972年,拆、扩建为土木结构平房,开办大里中小学。1992年全部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三层楼房。
尚贤求学之风鼎盛,造就历代志士能人。《倪氏宗谱》序云:南园课读储栋梁,科名鼎焕盛冠裳。倪姓为馆阁名贤,簪缨世家;俞姓为太史第;钟姓为主簿后裔;蒋姓则有光禄紫金炫辉煌,公侯将相名显扬,更有郡尹刺史郎之说。明清两代直至民国时期,中科举3人,高等院校毕业6人,
留学生2人,
黄浦军校毕业1人。1949年后全村有大学毕业生65人,尚在高校就读11人。其中有留学归国博士1人,硕士3人;现任大学正、副教授4人,工程师5人;军事航空院校毕业4人。现任地质研究所所长1人,北京武警总队大校1人,
上海体育学院教练1人。
大里重视文化建设。致富的农民,先后兴建文化楼、育才楼、作家楼等。其中最突出的当推蒋丁伟的文化楼。蒋丁伟5岁丧母,20岁始学泥工,27岁承包建筑工程。数年后,家境渐好,开始走向富裕。1983年投资15万元建成一座新楼房。二、三层辟为图书、阅览、棋类、乒乓、器乐练习等活动场所,称为青春文化楼。1984年始,免费向村民开放。
1987年8月,受省文化厅邀请,出席全省文化户座谈会。《浙江日报》、
《文汇报》等先后报道其先进事迹。1985~1988年,订有全国报纸107种、杂志132种,购进图书6800册。计报刊订阅费7000余元。3年中,接待省内外来访宾客60多人次,
日本、
荷兰等国际友人也慕名而至。1987年,蒋丁伟投资20万元,再建一座占地100平方米的四层活动大楼。
1993年,又为村老年协会订阅报刊杂志53种,计人民币1499.95元。
经济发展
1977年开始,大里相继兴办东阳县红旗丝厂、东阳三阳棉纺厂、东阳绢麻梳纺厂等。东阳县红旗丝厂创办于1977年3月,1986年更名为东阳县红旗轻纺总厂。现名东阳市红旗轻纺总厂,属乡办集体企业。下属红旗丝厂、内衣厂、绸厂、东达棉纺厂。主要生产20,22旦白厂丝、各色
被面、褥面、织锦锻、锦辉缎、绒布、
汗衫、棉针织内衣、棉纱等产品。其中内衣产品全部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浙江省公司经销,远销亚、美、欧、澳四大洲。1988年,厂内职工97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9人,技术员20人。年总产值1775.66万元,税金68.93万元,利润6.84万元,年末固定资产1096.36万元。是年,被中国纺织工业部、经贸部、财政部联合确定为全国纺织品重点出口企业。同年,厂长俞满其被评为金华市优秀企业家、办厂能人。总厂被评为明星企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1992年,职工920人。工业总产值5385万元,比1978年增长97.11%。纳税98万元,比1978年增长11.53%。厂方规划于近年建成中外合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争取达到8000万元。1988~
1982年,连续4年被东阳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一级信用企业。1992年,获金华市重点骨干乡镇企业称号。
东阳县棉纺厂于1984年10月筹建,翌年6月正式投产。1986年,改名为东阳纺织总厂。1984年,技改投资62.2万元。1985年生产棉纱150.5吨,产值76万元,利润5.7万元。全厂总产值140.9万元,比1984年增加66.16%。1988年,职工546人,完成总产值666.56万元,比1984年增加6.76倍,利润完成31.99万元。
固定资产原值847.67万元,净值778.42万元。现有职工657人,总产值9000多万元。产品远销
意大利、
日本、
美国、
澳大利亚等国。现名东阳三阳棉纺厂。
绢麻梳纺厂,1991年是亏损企业,1992年扭亏为盈,产值30余万元。现有职工219人。1992年,村民429人进各厂做工,全年工资收入89万元。仅此一项,比全村农业总收入26万元超过63万元,增长270%。全村能工巧匠360余人。其中在全国各地承包建筑工程的有20余人,年收入100余万元。其他340人按人均年收入0.4万元计,可得136万元。合计全年总收入236万元,人均年收入达5184元。
所获荣誉
2020年8月21日,大里村被金华市司法局、金华市民政局、金华市普法办公室联合命名表彰为2020年度金华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