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法显然是借鉴
唐宋制作饼茶工艺,只是将“蒸”干脆改成了“煮”。而且这种用大锅熬膏的方法很快通过
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并迅速被
西藏上层人物所接受。
从科学的角度看,大锅熬制茶膏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茶叶在反复高温的熬制中,其诸多的
生物酶消失,使茶膏后续的转化缺乏“动能”,只能向霉变转化,不可能长期存放;二是茶叶在高温的状态下,大量营养物质会随水蒸气一并挥发,这必然会造成茶膏内某种物质的缺失。
或许是当时科技的落后,人们并不了解大锅熬制茶膏存在的种种问题,甚至误认为此种工艺简便可行,而忽视了它内存的品质问题。因此直到现在,很多人也误认为普洱茶膏就是大锅熬制而成。实质上,我们可以这样说,大锅熬制茶膏属于普洱茶膏发展的第一阶段,只能定性为土制(土方法),与后来皇宫“御制”的宫廷普洱茶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大锅熬制的茶膏在高温熬煮的过程中,大量营养物质随水蒸气一并挥发、流失,但是农药和重金属却留存了下来,这就必然会导致农药的残存、重金属超标,在饮用时,是相当的不卫生,更不安全,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通过大锅熬制方法浓缩出来的茶膏,其实也是农药和重金属的浓缩。
低温萃取、低温干燥得到的茶膏在安全、卫生性上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通过此种方法得到的茶膏是经过深加工的茶膏,在深加工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实现去除农药残留、无重金属超标。
大锅熬制茶膏由于在高温熬煮的过程中,大量的营养物质被严重破坏,所以其品饮价值非常的低,在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减肥等方面的功效上也极低;而低温萃取的茶膏,由于一系列的工艺都是在低温状态下完成的,所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中原有的活性酶与营养成份,不仅品饮价值极高,而且在功效上也非常的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