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艺,是唐朝时期
渤海国王子,
大祚荣之子,
大武艺的弟弟。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大门艺,
粟末靺鞨人。渤海高王
大祚荣之中子,武王
大武艺同母弟。
入唐留学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退位,太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大祚荣通过已成唐朝重臣的靺鞨人李多祚向中宗上了贺表和降表,表示愿为属臣,为大唐镇守边疆。中宗请御史张行岌前往招抚。张行岌的威仪使大祚荣敬畏,张行岌的诚心使很多人感动。大祚荣决意归顺大唐,为了表示诚意,派次子大门艺随
张行岌入唐学习。
当年五月底,年仅13岁的王子大门艺随张行岌一行,从敖东城踏上归程。在路上的三个多月中,王子向博学的张行岌初步学习了唐朝的文字、书法、礼仪等。张行岌也向王子介绍了洛阳的山川形胜和被称为宝花的牡丹。中秋节前夕,他们到达
东都洛阳,王子晋见了中宗,呈上贡品和国书。
东都生活
唐中宗在洛水之南、天津桥南头西侧的
积善坊为大门艺赐宅第一处,这个坊又称
王子坊,当年18岁的李隆基等大唐王子王孙也住在该坊和相邻的几个坊中,张行岌的宅院离此不远。大门艺在这里与
李隆基成了挚友。
唐中宗还安排大门艺进东都国子学学习,国子学是贵族小学。同时,张行岌也受王子之邀,成了王子的塾师。
重阳节时,大门艺的住所里栽了百株牡丹,大门艺向张行岌学习了养花的技术,精心侍候这些花卉,第二年开出了迷人的花朵。他写信给自己的父王大祚荣,说他在洛阳生活很自由,每天和各藩属国王子一起在国子学上课读书,学习很愉快。大祚荣接到这样的信,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第三年,王子结束了国子学的学业,进入洛阳国子监,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高等教育。
参与政变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弄权乱政,朝政极为混乱。这时,有个团队在秘密地行动,招募勇士,图谋重整山河。大门艺和他的渤海国侍从就是骨干成员。大门艺在这个团队里,向一批武林高手认真学习,很快,他的剑术、骑射达到很高水平。
乌云蔽日的长安,韦皇后、安乐公主等共同策划杀掉唐中宗,在进给中宗吃的糕饼里投放了毒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二日,唐中宗驾崩。两天后,李重茂即皇帝位,韦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准备效法武则天,当女皇帝。同时,韦后预谋诛杀相王李旦。
闻此讯后,李隆基带大门艺等百骑勇士从洛阳出发,潜入长安,准备为国除奸。六月二十日夜,李隆基带人闪电般攻入皇宫,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和她们的一批死党。相王李旦被拥立为帝,是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大门艺成为李隆基的侍卫。睿宗受大门艺所请,派使前往敖东城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并封其长子大武艺为桂娄郡王。大祚荣欣然接受了唐的册封,去震国王号,称大唐渤海郡王,成为唐的地方政权。
睿宗登基不久,传位于太子
李隆基,是为唐玄宗。玄宗因大门艺之功,封他为忠武将军。
在长安的几年中,大门艺最不放心的是王子坊的牡丹,经常写信给自己的管家,让他莫要懈怠,一定要及时给这些花施肥、浇水、剪枝。
结识左女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初,唐玄宗准备回东都洛阳,由于当年六月十九日,太上皇唐睿宗崩,故其巡幸洛阳的日期被推迟。开元五年(717年)正月,玄宗正式驾临洛阳,随行的渤海王子大门艺已24岁。
大门艺回到王子坊,看到满园的牡丹已抽出新叶,大门艺很高兴。谷雨过后,王子坊牡丹绽放,唐玄宗也微服前来,二人置酒赏花,称赞这里的牡丹是洛阳名园之冠,旁边侍酒的一名仆人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事后,王子问其故,仆人道:“此园虽好,却没有左花。”王子才知道,数年中洛阳出了一种名为左花的新花王,是由名叫
左女的花匠培育的,人称左花。去年,官府已购置左花百株,栽培在
月陂堤。
当年三月三日
上巳节,大门艺骑着白色宝驹来到月陂堤,在月陂堤尽头的左花园看到了左花——叶密而齐的千叶紫花,不由叹道:“天国奇葩!”出左花园百步,大门艺正准备跨马而回。正在这时,左女身穿紫衣,骑一匹紫色宝驹来到这里,人们把目光迅速投向了她,路人高喊:“左女!左女!”大门艺眼睛一亮,原来只有如此脱俗的美女,才能培育出脱俗的左花。在如织的游人里,
左女看到了大门艺,心里一动,下得马来,直直地上前问:“哎,去那边看看左花好么?”大门艺有点惊喜,慌乱间傻傻地回:“已看过了。”左女调皮地说:“那就再去看看呗!”大门艺呆呆地点点头。
大门艺和左女回到水边的左花园,二人在牡丹花开的季节认识,并在花前表达了终生的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被囚渤海
大门艺接到父王
大祚荣从渤海国写的信,让他立即回国,因为自己身染重疾。一年后,大祚荣驾崩,其长子
大武艺继位,与大唐交恶,大门艺被软禁在渤海国多年。
大门艺贵为王子,有不少求婚者,但他一概拒之,因为他心中思念万里之外的左女。这样,直至八年后的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32岁的大门艺仍是孤身一人。
返回洛阳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初,渤海国北面的
黑水靺鞨派遣使臣到唐朝朝贡,途经渤海国,因事先没有通知渤海国,竟引起了国王
大武艺的猜疑,遂命大门艺率军北进,攻打黑水靺鞨。
大门艺深知攻打黑水靺鞨是背唐行为,劝阻大武艺不要攻打黑水靺鞨。大武艺不听劝告,大门艺只好率兵北进。当抵达边境时,大门艺又上书固谏。大武艺大怒,竟遣从兄大壹夏代大门艺统兵,召大门艺欲杀之。大门艺闻讯,弃众潜逃,到达大唐的营州,并上书唐玄宗,讲明原委。
身在洛阳的唐玄宗对大门艺这种深明大义的行动非常感动,立即下旨,封大门艺为左骁卫大将军,让其速回洛阳。
迎娶左女
渤海国的变局通过邸报迅速传遍洛阳,也传到左家花园。左女得知后立即骑马去迎接大门艺,前往涿州。涿州是大门艺到洛阳的必由之路,因为这里有通往洛阳的千里运河。几日后,大门艺带着他的侍卫到达涿州的运河边,看到左女,大喊一声:“我有家了!”一对有情人,八年的思念化成两行热泪和长久的拥抱。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大门艺回到洛阳时,正赶上牡丹花开的季节,大门艺与等待他多年的左女在积善坊举行婚礼,唐玄宗亲自主婚,成就了一段东都雅谈。唐玄宗封大门艺为左骁卫大将军,封左女为一品诰命夫人。他们居住的大将军府比寿王府要大得多,楼阁巍峨,花木茂盛,特别是牡丹众多。
反攻渤海
渤海国王
大武艺得知大门艺逃亡唐朝后,遣使朝贡,上表告发大门艺的罪恶,请诛之,但唐玄宗拒杀大门艺。于是,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秋,
大武艺派大将张文休攻打唐朝的山东登州,杀了刺史韦俊。唐玄宗也命人回击,次年(733年)正月“遣大门艺诣幽州发兵”,又让新罗质子金思兰回母国借兵,要对大武艺形成夹击之势。由于天寒地冻,积雪深达丈余,双方的仗打得很不顺利,最后大武艺只好退兵。
险遭刺杀
大武艺知道自己没办法与唐王朝抗衡,又担心唐玄宗会扶持大门艺取代自己,便决定一边与唐修好,一边派人去刺杀弟弟。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满怀怨恨的大武艺派出刺客,要到洛阳取大门艺的性命。大门艺住在天津桥南的
积善坊,刺客大概就守在他的家门口。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大武艺“密遣客刺门艺于天津桥南”,大门艺与刺客格杀,幸免于难。随后,唐玄宗命人在洛阳全城搜捕贼党,将他们一网打尽。这次刺杀行动失败,让大武艺冷静了一段时间。他曾与契丹一起袭扰唐王朝,但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都害怕幽州长史张守珪。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契丹别帅李过折斩杀二人,率众降唐。当年冬天,张守珪“传屈剌、可突干等首于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大武艺深受触动,遂派使者到洛阳朝觐唐玄宗,并附表谢罪。
留唐为官
据传,此后大门艺留唐为官,未归渤海,直至去世。
亲属成员
轶事典故
天津桥之约
大门艺和左女在月陂堤之会中,大门艺并未言明身份,只说自己是国子监的学生,左女也认为他不过是一般的富家公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他们相约十二日后月圆之夜在洛河
天津桥南头相见。
岂料天津桥之约因为一件偶然的事件成为蓝桥遗梦。上巳节后的第三天,唐玄宗闻听
左花之美,让地方官进贡十枝,并想见见育花人。地方官让
左女携十枝左花,到
上阳宫晋见唐玄宗。唐玄宗正和大门艺在御花园的丽春台下棋。左女行礼毕,献上牡丹,突然愣住了,她见到了与唐玄宗基本同样装束的大门艺。大门艺也一愣,没想到在这里见到左女。两人四目相对,中间有复杂的内涵。唐玄宗见二人如此表情,笑对左女一语双关道:“这是渤海国王子大门艺!也是爱花之人!”左女向王子行礼道:“见过殿下!”一句“殿下”已拉开了两者的距离。
大门艺从左女的表情和言语中已知道,天津桥之约左女肯定不会来。但他还是准时来到天津桥,在这里空守一夜。次日,他寻访到左家花园,左家人告诉他,小姐骑马远行,不知去了哪里。他又反复去数次,左家人皆答复他,小姐未回。
牡丹入渤海
据《
松漠纪闻》记载:“
渤海国,其人大多富室,安居逾二百年,往往为围池,植牡丹多至二三百,有数十干丛生者,皆燕地所无。”渤海国的
牡丹是从唐代
东都洛阳移去的。唐代洛阳牡丹不远万里来到遥远而又寒冷的渤海国安家落户,与渤海国王子大门艺有关,正是他把大唐宝花,从洛阳移植到渤海国。
大门艺因父王大祚荣身染重疾而决定回国,临行前给
左女写了一封长信,派侍从送到左家。然后,他携带百株
牡丹种苗,带着未能见到左女的惆怅,乘船而去。左女回家后,看到了大门艺留下的书信,非常感动。但她去王子坊访寻大门艺时,早已是人去楼空。
大门艺于当年年底回到渤海国,见到了患病的父王,并将百株牡丹种在御花园中。第二年牡丹花开,大祚荣抱病看了这天国宝花,病情有所好转,但此后病情时好时坏,一年后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