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列岛,位于
台州湾东南洋面,由上、下大陈等29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距台州市区29海里。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浙江省海钓基地,岛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渔场。
建制沿革
浙江台州大陈岛位于
台州湾东南洋面,由上、下大陈等29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距台州市区29海里。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浙江省海钓基地,岛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渔场。鱼汛期,岛四周干帆云集,桅樯如林,入夜,渔火万千,蔚为大观。素有“东海明珠”之美称。
地理概况
大陈岛山海一体,水天一色,兼有山青、林茂、海蓝、岩雄、滩平、洞幽之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光照充沛,年平均
气温16.7。岛上森林覆盖率达56%,具有典型的冬暖夏凉的
亚热带气候环境。由于潮汐、洋流、风流和海洋生物的长期作用,形成了号称“中国第一海上盆景”的甲午岩、碧水细沙的帽羽沙、乌沙头海滨浴场和风景如画的屏风山、浪通门、高梨、下屿龙洞等众多海上奇观。
大陈岛景观奇绝、海产丰盈、自然条件优越,尤适游客“游海岛、观海景、钓海鱼、吃
海鲜、玩
海水”,是人们观光、休闲、娱乐、垂钓的好去处。
旅游资源
甲午岩
甲午岩由两块巨大的
礁石组成。长各为15米,宽为11米,最高点海拔35米。岩层垂直如削,有如神斧劈成的两块巨屏,造型雄奇,故有“中国第一海上
盆景”之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甲午岩,感受不同。隔岸观甲午岩风光,只见巨礁拔海而立牞立前则如临深渊,海水摔岩回荡,使人胆战心惊;从侧面望甲午岩,恰如起航的帆牞因而得名“甲午岩”。国民党占据时期,甲午岩海岸为炮兵阵地,战壕交叉,现遗迹犹存。
甲午岩南面的大、小浦,有四、五十户人家,捕鱼为生,依山傍海垒石为居,风俗淳厚,潮涨潮落,鱼船扬帆出海或捕鱼归来,海鸥薄雾,富有渔村特色。邻近的元宝山有欧共体合作建造的三座风机,是我国海岛风力发电的研究基地。巨大的风机高耸空中成为大陈岛的一大景观,面海一侧有绿草、黑松、山下碧海无际,点点风帆,景色如诗如画。
飞虎崖
飞虎崖位于大陈岛的南部,邻近甲午岩,面朝东海,景色独特,地理位置险峻。其岩石在海水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一个大峡谷,它的最宽处约10米,深约20米,长约150米,两岸悬崖峭壁,下面波涛澎湃。其一侧崖壁上的岩石天然成方形,崖顶处有一群小石块,极似一家三口,丈夫抱着孩子望着疲惫的妻子;另一侧为较平坦的海蚀礁,站在此处可远眺大海、碧波、船帆,也可览甲午岩,观远处的扁担岛等等。一旁是观日出的好地块,人称“观日亭”。
渔师庙
渔师庙位于下大陈气象站下,蒋介石、
蒋经国父子曾先后在此歇宿。1955年震惊中外的劫持大陈岛全岛居民去台湾事件,就是蒋经国坐镇此地,一手部署策划的。渔师庙依山傍海,崖下涛声澎湃,庙内危楼静寂,为大陈十景之一(危庙涛声)。以渔师文化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对渔民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现庙内多有渔民上香供奉,以求保佑出海平安、捕捞丰收,香火甚旺。
浪通门
位下大陈岛东北角,属大陈岛强风浪区,本岛山体与对面屏风山构成喇叭形态势。中间原有水道相隔,1975年修建防波堤,将屏风山与本岛联接起来,立于防波堤上,东侧长浪滚滚,北侧屏风山突兀,有如一幅大笔挥就的山海图。大堤于1987年即遭台风严重损毁,97年11号台风袭击时,这里的巨浪高达36米,经专家勘测证实,创世界之最。浪通门即以海流湍急,海浪汹涌而得名。
帽羽沙石滩
位于上大陈北端帽后山与本岛的颈状联接处,由洋流输送的砾石,形成一百米长的天然堤坝。堤两侧均为砾滩,东侧滩长约200米,西侧约300米,低潮时出露滩面宽40-50米。
砾石一般大如卵,小如弹丸,以灰色、灰黄为主,间具红色、棕色等,经过海浪千百年的冲洗,浑圆光洁,堆积成弧形的灰黄色砾石滩牞就像镶嵌着宝石的美丽帽檐,此滩也因此而得名。
相关资料
夏秋季为登岛旅游的黄金季节。从1991年起,已多次举办“海钓节”。
大陈岛历史神奇。大陈岛碉堡、水牢、战壕、坑道等战争遗址是一江山战役古战场的历史见证,大陈岛青年垦荒队传奇及胡耀邦总书记亲临考察使该岛扬名中外。
大陈岛岛礁四周栖息着众多的石斑鱼、黑鲷、梭子蟹、七星鳗、虎头鱼等享誉海内外的鱼类生物种群,是浙江省第二大渔场。其浪通门养殖基地是浙江省以大黄鱼、鲈鱼、真鲷等海珍品养殖为主的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