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驳骨
中药名
大驳骨,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鸭嘴花AdhatodavasicaNees的全株。具有活血止痛,接骨续伤,止血的功效。主治筋伤骨折,扭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腰痛,月经过多,崩漏。
功能
活血止痛,接骨续伤,止血。
主治
筋伤骨折,扭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腰痛,月经过多,崩漏。
药材性状
枝圆柱形,老枝光滑,幼枝密被灰白色微毛。叶对生,皱缩,完整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5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微毛;叶柄明显。气微,搓揉后有特殊臭气。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药理作用
1、子宫兴奋作用:本植物的叶和花含有鸭嘴花碱(Ⅰ),Ⅰ有显著的子宫兴奋作用,其作用强度与缩宫素(oxytocin,催产素)和甲基麦角新碱相似。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叶中所含脱氢鸭嘴花碱(Ⅱ)有显著局部麻醉作用,对毛果芸香碱所致唾液分泌有抑制作用,对内源性和外源性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均有阻断作用。在阻断胆碱能神经方面,Ⅱ较阿托品(atropine)弱,且无阿托品的中枢和脏兴奋作用;对实验动物的行为和运动无明显影响。此外,鸭嘴花碱(Ⅰ)有显著兴奋呼吸的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Ⅰ能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冠脉流量;叶和花中所含鸭嘴花酮碱(Ⅲ),经离体豚鼠和兔心灌流实验表明,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流量。此外,Ⅰ有轻度降低血压的作用。
4、对支气管的作用:Ⅰ对支气管有收缩作用,Ⅲ对支气管有强大扩张作用,特别对组胺所致支气管收缩有显著的解痉作用,但较肾上腺素弱。另有报道,Ⅰ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支气管扩张作用,而Ⅲ在体外有支气管扩张作用,在体内呈支气管收缩作用;Ⅰ和Ⅲ合用,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更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作用:Ⅰ能兴奋牛小肠平滑肌,使瘤胃收缩更强,频率更快,并使胃液分泌增加。在猫急性试验和犬的慢性试验中,Ⅰ5mg/kg静脉注射有利胆作用;在犬皮下注射后,胆汁排泄增加40%-100%,并使胆汁变稀,胆红素排出增加。
6、抗病原体作用: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内菌、志贺菌、变形杆菌和伤寒杆菌等有中度抗菌作用。从叶、花及根部提取的油脂部分有抗结核杆菌作用,对人型结核菌(B19-4)的抑制浓度为2μg/ml,对牛型(B19-3)或鸟型(B19-1)结核菌在5μg/ml时才能完全抑制;从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对结核杆菌的作用较链霉素弱2倍。鸭嘴花油有驱蛔作用,能抑制蛔虫的自发运动。
7、其他作用:叶中不含氮的中性成分,25mg/kg给家兔口服,有降血糖作用,持续时间约2h。Ⅲ尚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
毒理作用
从叶、花和根中提取的油脂部分,2.3g/kg给小鼠皮下注射,未见任何中毒症状。Ⅱ对实验动物无明显毒性,在1g/kg时对动物行为和运动无影响。Ⅰ(鸭嘴花碱)毒性很低,对血液、生化值及各组织器官未发现有毒性反应。给妊娠14-20星期孕妇每日静脉注射Ⅰ16mg,未见不良反应。
相关配伍
1、治跌打筋骨折断:大接骨、小接骨、红边蚂蝗(焙干)各适量。研末,酒调敷。
2、治跌打创伤红肿:大驳骨适量。捶烂用酒炒热,敷伤处。(1-2方出自《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3、消肿止痛,接骨,并治风湿痹痛:大驳骨60g,泽兰30g,透骨消30g,双飞蝴蝶15g,小驳骨60g,肉郎伞90g,鸡骨香15g。共捣烂,酒炒热,外敷。(《广西中药志》)
4、治风湿关节痛:大驳骨120g,大风艾120g,过山香90g,水菖蒲90g,鹰不扑120g。水煎,洗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化学成分
1、根含生物碱:鸭嘴花酚碱,鸭嘴花醇碱,去氧鸭嘴花酮碱,9-乙酰胺基-3,4-二氢吡啶并[3,4-b]吲哚,另含谷甾醇-β-D-葡萄糖甙,D-半乳糖,O-乙基-α-D-半乳糖甙。
2、叶含生物碱:鸭嘴花酮碱,鸭嘴花酚碱,去氧鸭嘴花酮碱,鸭嘴花碱,去氧鸭嘴花碱,脱氢鸭嘴花碱,羟基骆驼蓬碱,和1,2,3,9-四氢-5-甲氧基吡咯并[2,1-b]-喹唑啉-3-醇。
3、花和花序含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α-香树脂醇,三十三烷;黄酮类成分山柰酚,槲皮素,山柰酚-3-β-D-葡萄糖甙,山柰酚-3-槐糖甙,2′-羟基-4-葡萄糖氧基查尔酮;生物碱类成分:鸭嘴花碱,鸭嘴化酮碱,甜菜碱,鸭嘴花灵。
4、地上部分含29-甲基-三十烷-1-醇,37-羟基-四十六碳-1-烯-15-酮,37-羟基-四十一碳-19-酮和二十九烷;并含生物碱类:鸭嘴花考林碱,鸭嘴花考林酮碱,安尼索碱,鸭嘴花定碱和大驳骨酮碱。
相关论述
1、《广西中药志》:“通经活血,破瘀生新,止痛消肿,续绝伤。治跌打骨折,血瘀肿痛,风湿痹痛。”
2、《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续筋,驳骨。”
3、《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活血,散瘀止痛,接骨。主治骨折,扭伤,风湿关节痛,腰痛。”
4、《藏药志》:“除湿止痛,活血散瘀。治高血压,瘫痪,肝炎,胆囊炎,流感。外敷治疮疖肿毒。”
植物学形态特征
大灌木,高1-3m或更高。枝圆柱形,幼枝密生灰白色柔毛,各部揉后有特殊臭气。叶对生;叶柄长1.5-2cm;叶片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15-20cm,宽4.5-7.5cm,先端渐尖,有时稍呈尾状,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近无毛,下面被柔毛;侧脉每边约12条。穗状花序长5-7cm;总花梗长5-10cm;苞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5-2cm,宽8-15mm;小苞片披针形,较苞片稍短;花萼裂片5,长圆状披针形;花冠白色而有紫色条纹,长约2.5cm,被柔毛,具卵形短管,管中部膨胀,两端收狭,喉部的下侧扩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拱形,先端浅2裂,下唇伸展,先端3裂;雄蕊2,花丝粗壮,基部被白色绵毛状毛,花药2室,不等高,药室通常有球形附属物或附属物不明显;子房每室有胚珠2,柱头单一。蒴果近木质,长约2.5cm,上部具4个种子,下部实心似短柄状。
参考资料
大驳骨.中国医药信息查询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4 22:46
目录
概述
功能
主治
药材性状
采收加工
用法用量
药理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