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鳍鳠是鲿科、鳠属鱼类,体较细长,前部平扁,后部渐转侧扁,头较大,平扁。吻宽,平扁圆钝。口大,下位,稍呈弧形。上颌突出,上下颌均有绒毛状细齿,列成带状。须4对,颌须最长可延伸至胸鳍基部后方。鼻孔前后分离,前鼻孔短管状,近吻端,后鼻孔圆形,位于眼前上方。眼较小,侧上位,眼缘游离,无被膜覆盖。鳃孔宽大,鳃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长。肛门在腹鳍基部后方,相距较近。体裸露无鳞。侧线完整,平直延伸至尾基正中。背鳍起点约位于胸鳍、腹鳍起点之间,具光滑无锯齿硬棘,末端柔软。脂鳍特别长,其基部末端与尾鳍相连。胸鳍具粗壮硬棘,其后缘有粗锯齿,前缘齿细小。腹鳍距臀鳍较近,末端超过肛门,臀鳍起点距背鳍起点的垂直距离与尾鳍起点约相等。尾鳍分叉,上、下叶末端圆钝,上叶略大于下叶。体呈灰黑色,背部暗黑,腹部浅黑色。背鳍,臀鳍、尾鳍浅灰色,其边缘均为灰黑色。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Ⅰ-7;
臀鳍条Ⅰ-11~13;
胸鳍条Ⅰ-8~9;
腹鳍条Ⅰ-5。
鳃耙19~20。游离脊椎骨51~54枚。
体长为体高的6.1~6.9倍,为头长的2.9~3.1倍,为尾柄长的4.1~4.3倍,为前背长的2~2.1倍。头长为吻长的2.9~3倍,为眼径的5.2~5.4倍,为眼间距的3.3~3.4倍,为头宽的1.3~1.4倍,为口裂宽的1.8~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倍。
体延长,前端略纵扁,后部侧扁。头较宽且纵扁,头顶被皮膜;上枕骨棘不外露,不连于项背骨。吻钝。口略大,次下位,口裂呈弧形。唇于口角处形成发达的唇褶。上颌突出于下颌。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形成弧形齿带,下颌齿带中央分开;腭骨齿形成半圆形齿带。眼大,侧上位,位于头的前半部,上缘接近头缘,眼缘游离,不被皮膜覆盖。眼间隔宽而平。前后鼻孔相隔较远,前鼻孔呈管状,后鼻孔为裂缝。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末端超过眼中央或达眼后缘,颌须后伸达胸鳍条后端。外侧颏须长于内侧颏须,后端达胸鳍起点。鳔1室。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鳃耙细长。鳃盖条12。体光滑无鳞。
背鳍短小,骨质硬刺前后缘均光滑,短于胸鳍硬刺,起点位于胸鳍后端垂直之上方,约在体前1/3处,距吻端大于距脂鳍起点。脂鳍低且很长,起点紧靠背鳍基后,后缘略斜或截形而不游离。臀鳍起点位于脂鳍起点之后,至尾鳍基的距离不及至胸鳍基后端。胸鳍侧下位,硬刺前缘具细锯齿,后缘锯齿发达,鳍条后伸不及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后端垂直下方,距胸鳍基后端大于距臀鳍起点。鳔1室。肛门紧靠腹鳍基后端,距臀鳍起点较距腹鳍基后端为远。尾鳍分叉,上叶长于下叶,末端圆钝。
活体背灰褐色,体侧色浅,腹部白色,体及鳍均散布暗色小斑点,各鳍色灰,尾鳍上叶微黑。
生活习性
大鳍鳠为中型底栖鱼类,常栖息于江河急流、多石砾的水体中。摄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螺、蚬等底栖动物和小鱼虾,也食水生植物和藻类。
分布范围
国家:中国(湖北、湖南、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广东、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繁殖方式
性成熟最小型: 雄鱼2龄(体长145毫米),雌鱼3龄(体长178毫米)。怀卵量为426粒。产卵期为5~7月,属一次性产卵类型。生殖群体以4~5龄为主(约占50%)。产卵于流水的浅滩上。
养殖技术
设施建设
池塘选址:根据大鳍鳠的生物学习性,养殖场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引水方便,环境清幽之处,水质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池塘面积0.33小时平方米左右,水深约1.5米,且保持微流速,安装好增氧机。
网箱设置:依据池塘的面积合理设置网箱,每667平方米池塘中网箱面积约10平方米左右,保持网箱入水1.2米,网箱经过消毒,提前1周安装下水,待箱壁有附着物后放养鱼种,可防止鱼体摩擦损伤,以提高鱼种成活率,大鳍鳠喜阴怕光,在高温季节,网箱上应增设遮荫设施,以利摄食和生长。
鱼种放养
4月份开始投放鱼种,选择放养驯化完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一致的大鳍鳠,网箱内大鳍鳠放养密度为40~50尾/平方米。投放鱼种前,使用3~5%的食盐水浸泡大鳍鳠进行体表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大鳍鳠进箱的前2天不投饵,让其适应网箱环境,第3天开始投喂沉性人工配合饲料。在网箱外水域放养大规格鲢鳙鱼或鲤鱼150尾/667平方米。
成鱼饲养
大鳍鳠的营养需求比较高,饲料粗蛋白含量应达到40%,投喂坚持“四定”原则,上午投喂全天饲料量的1/3,下午投喂全天饲料量的2/3。当水温在15~20℃时,投喂量为体重的2%,当水温在20~25℃时,投喂量为体重的4~5%,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减少投喂。
日常管理
坚持每日巡塘,定期检查网箱,防止网箱破损大鳍鳠外逃。勤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定期投药饵预防疾病,当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对症下药治疗。采用微流水养殖,保持水质清新,合理使用增氧机,保证溶氧充足。
保护现状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1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四川省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五批)》——大洪河邻水段中华倒刺鲃、大鳍鳠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邻水县)。
主要价值
大鳍鳠肉质细嫩,骨刺少,为优质食用鱼,有一定经济价值。全鱼和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分别为62.09±3.8%和68.28±4.6%,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33±1.7%和21.87±2.9%;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0.76%,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为总氨基酸量的29.70%。综合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分析的结果,表明大鳍鳠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