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芽碱(对二甲氨乙基苯酚),其作用类似于
麻黄碱或麻黄素,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血管加压、升血压和兴奋中枢之效。
物理性质:白色斜方棱柱结晶(乙醇或苯-石油醚),针状结晶(水)。熔点117~118℃。沸点173℃(1463Pa),140~150℃升华。极易溶于乙醇、氯仿及乙醚,7g溶于1000ml水,微溶于苯、甲苯及二甲苯,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来源:存在于发芽大麦种子的根部,豆科植物毛荚山蚂蝗[Desmodium gangeticum(L.)DC.]的根,椴叶山蚂蝗(D.tiliaefolium G.Don)的茎,假木豆(D.cephalotes Wall.)的心材等中。在国外,主要存在于
佩奥特掌(Lophophora williamsii), 圣佩德罗仙人掌(Echinopsis pachanoi)和 秘鲁火炬仙人掌(Echinopsis peruviana)之中。
其作用类似于麻黄碱或麻黄素,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血管加压、升血压和兴奋中枢之效,可用于缓解
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能增强子宫的紧张合运动,且有量效性。
大麦籽粒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根据现代化学分析,它富含淀粉(70%至80%)、蛋白质、脂肪、
维生素B和E,以及粘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减少刺激的缓润作用。还有降血糖之效,适合于糖尿病人食用。大麦籽粒加水煮沸后再加入食糖和柠檬沏成的大麦茶,早在19世纪便流行于欧洲,据称有补肾益气和缓解胃肠炎症的功效,特别适合于康复期病人饮用。
大麦芽也是我国民间常用的植物药。据《
上海常用中草药》记载,大麦芽甘咸微寒,有健胃消食和回乳消胀等药效。夏季饮用焦大麦茶,还可消暑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