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总局旧址
福建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天一总局全称“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系由旅居菲律宾华侨郭有品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创办。
历史沿革
清光绪六年(1880年),郭有品在家乡流传社创办了漳州首家“批郊”,主要经营吕宋(今菲律宾马尼拉)与闽南之间的华侨银信汇兑业务,时称“天一批郊”。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郭有品把“天一批郊”改称“天一信局”,设总局于流传,设分局于吕宋,厦门、安海。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邮政局正式营业,依例以“郭有品天一信局”登记注册,并拓展外埠业务,增设香港、安南分局。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天一信局改名“郭有品天一信局”。
清宣统三年(1911年),建成宛南楼。
民国元年(1912年),向中华邮政注册为“郭有品天一汇兑银信局”。
民国十年(1921年),建成北楼和陶园。
民国十七年(1928年),天一信局因受一战后通货膨胀等影响停业。
2020年9月,漳州台商投资区将对建筑进行修缮,并新建一座消防池和水泵房。
建筑格局
天一总局旧址主要有三楼一园:苑南楼、北楼、陶园和花园。占地面积11328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集办公、民居、祖厅、休闲为一体。自北向南依次为并列的苑南楼和北楼、中花园、南陶园楼。
主要建筑
苑南楼
苑南楼,坐南向北,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为前厝后楼,三进二井五开间抱二护(左五右九共14间),配前庭后院建筑。前二进为闽南传统大厝,第二进中为祖厅,祀郭有品等祖考妣。第三进为二层洋楼,楼上门顶镌“苑南”门匾,大厝与洋楼之间有天井和厢房,使厝楼连为一体。苑南楼柱、梁、枋、门、窗、屏等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精美绝伦,被誉为雕刻博物馆,具有鲜明儒家传统文化遗韵,屋外安琪儿、和平鸽、罗马柱等欧式外墙装修,反映了清末民初漳州传统建筑艺术和西洋建筑技术完美结合,是典型闽南侨乡特色建筑。
北楼
北楼,在苑南楼之东,并列一墙之隔,民国十年(1921年)建成。为信局办公楼,西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前后二座,中天井,两侧楼屋,环廊把前后楼连为一体,宽25米,深28米,外墙墙上装饰着西洋人物雕像和中式花草图案,有安琪儿、和平鸽、骑车邮差、五角星、荷花、菊花,特别是窗檐带和走廊有明显欧式建筑风格。楼内装饰精微,有当时进口蓝色玻璃、磨沙玻璃、彩绘瓷砖、红木雕刻构件。整座建筑外观显示西式建筑风格,室内结构体现中式风格特征。配北庭和一列平房,南院及一道泥塑“财、子、寿”三星图照壁。建筑雄伟壮观,蕴蓄着海外赤子情思故里的情怀。落成时汀漳龙道尹陈培锟为题北门门匾“北楼”,侯官谢叔元为题南门匾“天一总局”。题撰楹联有陈培锟题“北向三溪水,楼联万石桥”。清末台湾秀才郭安甫题“天涯任你书传竹,一纸凭君信问梅”。漳州名士徐飞仙题“天涯雁字连云至,一尺渔书傍水来”。
陶园楼
陶园楼,在整个建筑群最南端,一列式二层洋楼,上下各10间,北向长廊式通道,欧式廊柱,东10间为住宿楼,西10间为仓库。陶园花园,位于楼群中间,由南向北建有六角亭、半月池、水榭、花圃、百果园、假山、猴洞等,是总部配套休闲设施。
历史文化
名称来由
“天一”,源自易经的《水》篇中“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用天(“天”字周围用“一”呈圆形包围着,顶部留一空白)作为批馆徽志,寓意“天下一家”,表达了创办人郭有品初创侨批局的仁爱之心,也缩短了海外侨民与家乡眷属的万里之隔。
相关人物
郭有品(1853~1901年),字鸿翔,龙溪县二十八都刘瑞保(今角美镇流传村)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同治八年(1869年),郭有品前往吕宋经商。同治十三年(1874年),郭有品受一些富庶侨商委托,开始充当客头,专门替吕宋侨商及其雇用的华工携带银信回国。光绪六年(1880年),在家乡流传社创办了漳州首家“批郊”,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不幸染疫逝世。
文物价值
天一总局旧址建筑规模宏大,闽南传统民居与南洋式建筑交融,红砖与白灰、灰塑、彩绘搭配,中国传统文化与南洋意味浓厚,对研究华侨、侨批业、邮政金融及建筑文化等都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文物保护
1992年,天一总局旧址被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天一总局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天一总局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天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
交通信息
乘坐市内公共交通角美703路至流传村站,步行960米后可达。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6:4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