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于至德元年(756)改扶风郡为凤翔郡,分雍县东南地另设天兴县。详情参考
百度百科词条“凤翔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推行郡(州、府)县制。撤销扶风郡,分设岐州,治所雍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实行道、郡(州、府)、县三级制。雍县属关内道岐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撤岐州,设扶风郡,治所雍县。“
安史之乱”中肃宗于至德元年(756)改扶风郡为凤翔郡,分雍县东南地另设天兴县。二年八月驻跸时,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升凤翔郡为凤翔府,称“西京” , 改雍县为凤翔县。代宗宝应元年(762),凤翔县并入天兴县,属凤翔府。敬宗宝历元年(825),凤翔府又称“西都”,不久废。凤翔府治天兴(今凤翔县南七里,遗址无从详考),领八县:天兴、宝鸡(今宝鸡市区)、麟游、普润(今麟游县西部)、眉县、虢县(607年撤洛邑县后置,在今宝鸡县境内)、岐山、扶风。
唐末开始,李茂贞割据凤翔,领四镇十五州。四镇为凤翔镇(今宝鸡市大部分及甘肃省清水一带)、兴元镇(今汉中市大部及四川省南充市部分地区)、洋州武定军(今陕西省洋县、西乡一带)、秦陇天雄军(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十五州为陇州(今陕西省陇县、千阳及甘肃省清水一带)、凤州(今陕西省凤县一带)、兴州(今陕西省略阳一带)、洋州(今陕西省洋县一带)、文州(今甘肃省文县一带)、利州(今四川省广元一带)、集州(今四川省南江一带)、壁州(今四川省通江一带)、巴州(今四川省巴中一带)、阆州(今四川省阆中一带)、通州(今四川省达县市一带)、蓬州(位于通州西,无从详考)、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一带)、渠州(今四川省渠县一带)。
北宋地方政权设路、府(州)、县。神宗熙宁五年(1072)置秦凤路(治所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其提点刑狱(司法机构)在凤翔府,府治天兴,领九县:天兴、岐山、宝鸡、扶风、眉县、虢县、周至、麟游、普润。
金太祖初年,仍沿宋建置。熙宗皇统二年(1142),改秦凤路为熙秦路。三年,改天兴县为天兴军,不久又恢复天兴县 。世宗大定十九年(1179),以“天兴县”与京都“衍庆殿”字音相近,更为凤翔县。二十七年(1187),分熙秦路增设凤翔路,治所凤翔,领二府四州。辖地相当于今周至、扶风以西,秦岭以北,甘肃省葫芦河流域以东,宁夏海原、同心县以南。不久升凤翔府为总管府,后又改称凤翔府。凤翔府治所及领县均同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