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
河南省内乡县天宁寺
天宁寺,始建于唐,原称广济禅院。宋徽宗正和元年(公元1111年),徽宗亲赐匾额“崇宁”。
历史沿革
内乡天宁寺位于内乡县城东北25公里,中州名镇马山口镇南八里,具体筹建年代已不可考,亦无相关文物佐证。学界比较传统的说法是,唐初此地原有古塔一座,经过一次大型龙卷风后,地面突兀出现一块两米高的汉白玉巨石,酷似一尊古佛,乡民视为祥瑞,因奔走相告,烧香跪拜者络绎不绝,后经能工巧匠雕琢成大佛坐像,供奉于一座小殿内。
修寺建殿
宋时崇佛之风日盛,徽宗于正和元年(公元1111年)亲赐匾额崇宁”,大举修寺建殿,植以针柏、银杏,该寺始具规模。明成化二十一年《内乡县志》第四卷亦载:“宋徽宗政和元年建成寺观额名‘崇宁’,金章宗明昌初更名‘天宁’,后讹称天明寺至今”。足证内乡天宁寺历史悠久,最起码宋时已经名扬海内了。
修缮阶段
金章宗明昌初年(1190年)重修,更名为“天宁寺”。
清末战事频繁,香客日少,僧众减至十数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主持坏佛规,横行乡里被官府正法,寺产充公,驱僧人、废佛物、灭佛迹,创立天宁寺忠义小学。自此,佛门净地易为新学学堂。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内乡地方自治当局拆佛寺,建校舍四百余间,办宛西乡村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防日军飞机轰炸,内乡地方自治民团拆掉古塔。至此,天宁寺佛教遗迹荡然无存。
佛教圣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宁寺曾设河南省第四监狱,附设地方国营自新烟厂、内乡棉纺厂、内乡技校、县第五高级中学。1981年学校移址,校舍拆迁,千年佛教圣地化为乌有,沦为农田。
天宁寺二十二年形迹湮灭然声名犹存,佛家弟子及社会贤达梦寐以求古寺重修。
2003年春,以曹丙午先生为首之离退休干部组成议事组,倡议重修天宁寺,马山口镇党委**极为赞许,随之成立重建天宁寺筹备委员会,责成老干部议事组进行宣传发动募资。同年11月,镇**领导主持举行奠基仪式,马山口镇建筑公司董事长樊红烈主动承接重修工程。
为重修天宁寺,议事组老干部奔走数月,呕心沥血募资数万元。因需资甚巨,募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樊红烈居士慷慨解囊,注资200余万元,历时八年,拨冗务修古寺,全心全意。2009年工程告竣,形制俱备,即今日之貌也。
规模之大
1190年重修,建八棱十三层砖塔一座,高九丈九尺,有寺产土地三百余亩,房屋百余间
2009年初步完工,占地五亩,建成寺院一处,山门、廊庑、香炉、高塔,环境清幽,庄严肃穆。
地理位置
内乡天宁寺位于东经111度59分,北纬33度10分,属河南省内乡县马山口镇辖区。北有八百里伏牛迤逦而过,东西有沙河默水蜿蜒环抱,天宁寺所在的天宁寺岗南北长四公里,阔一公里,呈椭圆状,鸟瞰酷似一艘行于水中的画舫。最南端的水南寨古木参天,掩映着巍峨庄严的神农氏“田祖庙”,最北端的朱岗寨为新石器时代仰韶古文化遗址,古治默水县遗址居中。县治始于唐太宗武德元年,俗称“北古县”,沿革136年而废;县衙旧址依稀可辨,当地百姓称为“瓦串堆”,缘遍地瓦砾成堆故也。遗址西沿有“大王庙”一座,庙前有清代所建戏楼。到了近代,行政管辖属于河南省内乡县,除天宁寺旧址外,基本上仅保留了农耕职能。
主要景观
新建的天宁寺塔高而阔,威武雄壮,塔内可供游人攀登。寺塔共有九层,每层雕塑一尊约2米高的佛像。
如今的天宁寺每日接待游客上百人,不时有外地僧人前来参观讲学。
民间传说
史书的记载暂付阙如,民间的传说便大行其道。
其实民间传说更具神秘色彩,也更符合草根口味。据传唐太宗李世民被少林十三棍僧解救后非常感激,某夜做梦梦见一艘华丽舫舟航行于伏牛山前一道河水的滔天巨浪中,舟内隐约可见寺院一处,近前看时,却被雄鸡啼醒。太宗很是吃惊,天亮便下诏御前大将敬德前往访察。
敬德带领大队人马在伏牛山中查看多日,一天至马山口镇南,见朱岗及水南寨一段平岗酷似一座舫舟,便画了图形回呈太宗。太宗看后大喜,命令敬德以梦中之境在这里限期筑寺。不料天下大雨,数月不停,河水暴涨,期限将满而物料未能运到,愁得敬德寝食不安。
重大意义
这夜又在忧愁,恍惚中见四大天王驾临。李靖问曰:将军何事发愁?敬德便将以上事由讲了一遍,叹气道:至今连个塔也没有建起。靖王又问:塔建多高,什么式样?敬德举着手中钢鞭答道:“就这样式,高九丈九,八棱九层十三节。”四大天王齐说:没事,我们帮你。明天日出后你到寨北看塔建的怎样。
敬德惊醒,拂晓起身去看,只见一座钢鞭似的巨塔平地而起。此后天朗气清,雨住云散,敬德催促工匠日夜施工,于是在期限内修成寺院。为了感谢四大天王的鼎力协助,寺里专修一座天王殿供人供奉。因一夜塔成而天色初明,故该寺院就叫“天明寺”。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内乡天宁寺.南阳寺院_南阳佛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1 14: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修寺建殿
修缮阶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