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副巨犀(
天山准噶尔巨犀)是哺乳纲奇蹄目犀牛科。是
陆地上曾经生活过的最大的
哺乳动物。巨犀出现之向西扩张,足迹遍布中国、蒙古、
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地,最西端到达东欧的格鲁吉亚、罗马尼亚等地。
天山副巨犀(吐鲁番巨犀)属乳纲奇蹄目犀牛科,出士于吐鲁番2250万年前的第三纪浙新世地层中。这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巨降化石。化石标本高5米,长7米,目前该化石陈列在
吐鲁番博物馆。
天山副巨犀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至少要吃500千克食物。
古生物学家通过分析副巨犀化石旁边的岩样,发现了该时代的植物花粉。这些植物花粉有胡桃树、木属科和
豆科的植物,以及蒿属和
藜科植物。 关于副巨犀的灭亡,有关人士认为系青藏高原隆起而产生的地壳运动引起的。
巨犀起源于亚洲,最早发现的巨是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发现的小巨犀,生活在距今约4000万年前。巨犀出现之向西扩张,足迹遍布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地,最西端到达东欧的格鲁吉亚、罗马尼亚等地。巨犀一直生活至距今2000多万年前,生活在我国新疆的准噶尔巨犀和生活在巴基斯坦布格提地区的副巨犀都是巨犀家族的最后一批成员。
世界上生活的
犀牛共有五种,及非洲的
白犀和
黑犀,亚洲的
印度犀、
爪哇犀和苏门犀。由于近年来人类的狂捕滥杀,
犀牛数量急剧减少,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然而,在远古的第三纪时代
犀牛却非常繁盛,仅我国就发现数十种犀牛的化石。新疆生活过的古
犀牛有天山副巨犀、
大唇犀和
矮脚犀等。
我们观看巨犀的身体便会发现,它们的外形与现代的犀牛相去甚远。现代犀牛粗壮笨重,而巨犀却长着长长的脖子和长长的腿。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巨犀平时是以高处的树叶为食的。而科学家对巨犀的分析也证实了这个推论。巨犀的牙齿相比它巨大的身躯来说是比较小的,而且牙齿的齿冠很低,结构也非常简单。这说明,巨犀的牙齿只能应对柔嫩多汁的食物,比如树叶。巨犀的颈部骨骼结构和现代的马较为相似,所以巨犀在站立时,颈部是向前上方伸出的。而且它们的前腿明显比后腿长,在站立时,前半身可以显著抬高。根据巨犀的这一系列身体特征来看,它们是以食用树顶上的叶子为生的。
巨犀生活的年代,气候非常温暖湿润,植被茂盛,尤其是森林环境广泛分布。广布的树木给巨犀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使它们一时间在整个亚洲繁盛发展。但是好景不长,在树木开始减少的岁月里,巨犀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补给,它那陆地哺乳动物首屈一指的庞大身体又有着巨大的能量消耗,这种入不出的境地终于使巨犀无法生存下去,逐渐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