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珠玉
1637年宋应星所著图书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作者简介
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宋埠镇牌楼村人。明末清初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他2次考中举人。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1638~1654)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
他在《序》中描写这段情况时说:“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与同人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只得“炊灯具(备)草”,日夜写书,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出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县学教官)。期间,他将其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等方面知识加以总结整理,编著了《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由其朋友涂绍煃资助刊行。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推官、亳州(今安徽省亳州)知府。明亡后作为明遗民,约在清顺治年间(公元1661年前后)去世。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
原文
宋子曰:玉韫山辉,珠涵水媚(1),此理诚然乎哉,抑意逆之说(2)也?大凡天地生物,光明者昏浊之反,滋润者枯涩之仇,贵在此则贱在彼矣。合浦、于阗(3)行程相去二万里,珠雄于此,玉峙于彼,无胫而来,以宠爱人寰之中,而辉煌廊庙之上(4),使中华无端宝藏折节而推上坐焉(5)。岂中国辉山、媚水者,萃在人身,而天地菁华止有此数哉?选自《天工开物·珠玉》
注释
(1)玉韫山辉,珠涵水媚:山韫玉而生辉,水涵珠而生媚。
(2)意逆之说:以意逆之,即主观推测。
(3)合浦、于阗(tián):合浦在今广西,古以产珠出名。于阗:今新疆和田,产羊脂美玉。
(4)辉煌廊庙之上:廊庙:指朝廷。古时大臣佩玉带。
(5)使中华无端宝藏折节而推上坐焉:使得中华所产的各种宝物都屈居下位,而推珠玉为上座。
翻译
宋先生说:藏蕴玉石的山总是光辉四溢,涵养珍珠的水也是明媚秀丽,这其中的启发究竟是本来如此呢,还是人们的主观推测?凡是由天地自然化生的事物之中,总是光明与混浊相反,滋润与枯涩对立,在这里是稀罕的东西往往在另一个地方就很平常。广西合浦与新疆和田,相距约两万里,在这边有珍珠称雄,在那里有玉石傲立,但都很快就聚集过来,在人世间受到宠爱,在朝廷上焕发出辉煌的光彩。这就使得全国各地无尽的宝藏都降低了身价而把珠玉推上宝物的首位。这难道是中原地区的山光水媚全都聚集在人身上了,而天地之间大自然的精华难道就只有珠玉这两种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9 18:13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