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区、河北省保定市南关府河上、江苏苏州锦溪镇天水街都有天水桥。它们都是当地的文物
古迹。
杭州天水桥概述
位于浙江杭州市区中北部,宋名天水院桥,御街由此折西,桥跨城北小河,桥东为皇城修内司绸兵营。桥西有草料场,桥北为省仓上界及六部架阁库。元至正十二年秋,有寇自徽州来入侵杭城,浙省参政樊时中率兵御贼,在天水桥巷战亡。因而桥曾被称为岁寒桥。解放后扩建
体育场路,拆除了天水桥,今作为区片名沿用。
杭州天水桥历史
天水桥,宋志即天水院桥,跨小河。桥东有皇城司、修内司、纲兵营,桥西有草料场,桥北有省仓上界及六部架阁库。《嘉靖仁和志》:武进士牌坊,在天水院桥西堍,为嘉靖十七年(1538)科武进士陈大章。1960年填塞小河,天水桥至武林路段扩建体育场路,拆除天水桥,成区片名,泛指中山北路与体育场路交叉处一带。
《西湖游览志余》:樊执敬,字时中,郓州人。至正十年(1350),授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十二年,徽饶寇自昱岭犯杭,执敬上马,中途与贼遇,射死贼四人,又逐之,射死三人。贼来愈盛,填噎街巷,且纵火,官兵皆溃,贼呼执敬投降。执敬叱之曰:“守关吏不谨,汝得至此,恨不碎汝万段,何谓降耶!” 奋力斫贼,中枪而死。事闻,赠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柱国,封鲁国公。
《钱塘县志补》:樊执敬逐逆贼于天水桥巷,战以死。其妻与子溺于西湖。公死二月,姚园寺僧率杭人立祠于天水院,岁时祭焉。杨铁崖为文记之。又尝见公作《观潮》诗于《霏雪录》中,诗云:“烟波闪闪海门开,平地潜生万壑雷。大信不亏人不死,浙江亭上看潮来。”其诗虽未工,而公平生之志亦可见矣。清王梧溪有诗赞曰:“大参身死岁寒桥,忠血长流愤未消。一片王孙烟草色,岳坟松柏共萧萧。”此诗广为流传,故天水桥又称岁寒桥。
《乾隆府志》:茧䌷,出长安。按:杭州爱惜桑叶,有野蚕必豫杜其种,无今所谓茧䌷,今城北天水桥所市,皆绵䌷染刷而成者。长安茧䌷,盖即此类。南宋杭州的丝绸生产,花色品种已非常繁多,据《咸淳志》载,当时织、染、绣、缂(用手工织成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都齐全,主要有绫、罗、锦、缎、缂丝、纱、缬、绢、䌷等。䌷乃粗绸,用废茧残丝纺成丝织的平纹织物。原物低廉,质地厚重,深受下层百姓喜爱,有“织绵织线为之者,谓之绵线䌷,土人贵此”的记载。南宋文思院在北桥东(军督司巷),仙林桥、二圣庙前、长庆街一带,兴起大批民营官织的丝织作坊,在葛家桥(田家桥)北涌现出许多丝行。天水桥一带形成绵䌷市场是必然配套的。
杭州景点
白堤
白堤原称“白沙堤”。横亘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从断桥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说的就是这条堤。后人为纪念白居易,称为白堤。
白堤的特点是一株柳树一株桃,所以每到春天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时节,游人走在白堤上时似在画中行。
杭州西湖
南宋迁都杭州,给西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出现了名传千载的“西湖十景”: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代表着古代西湖胜景精华。
“新西湖十景”是1985年经过全国民众评选后确定的,它们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无不流露出人们对西湖的喜欢之情。
之后,又由2007年
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评选出最新的“西湖十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飞来峰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飞来峰是我国南方古代古窟艺术重要地区之一。在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射阳洞以及沿溪涧的悬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间的石刻造像345尊。
其中的
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
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腹露胸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飞来峰过去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现在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最南端的一个大洞叫青林洞,洞内有石床、手掌印,传说石床为“济公床”,后掌印为“济公手掌印”。
在射旭洞内,往洞顶上看,可见到洞顶微露一线天光,这就是“一线天”胜迹。
飞来峰景区还开辟了中华石窟艺术集萃园。集萃园塑造了代表不同地区、各个年代的佛像近万尊。如四川大足石刻、
乐山大佛、安岳卧佛、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石窟造像。
公交线路
市区线路塘河新村5:45-20:00南星桥6:00-20:502元二公司
上行:南星桥-雄镇楼-抚宁巷-望江门-姚园寺巷-香榭商务大厦-市第三医院-佑圣观路口-马市街-新华路-
杭州高级中学-梅登高桥-中北桥-朝晖一区-朝晖三区-朝晖五区-朝晖九区-红石板新村-新河坝巷-石灰桥-打索桥-余杭塘上-塘河新村(共23站)
下行:塘河新村-教工路北口-董家新村-余杭塘上-打索桥-石灰桥-新河坝巷-红石板新村-朝晖九区-朝晖五区-朝晖三区-西湖文化广场东-天水桥-环北市场-新华路-马市街-佑圣观路口-市第三医院-香榭商务大厦-姚园寺巷-望江门-抚宁巷-雄镇楼-南星桥(共24站)
市区线路朝晖五区5:15-22:15清波门5:20-21:501元/2元二公司
上行:朝晖五区-朝晖三区-西湖文化广场东-天水桥-中大广场-众安桥-市一医院-井亭桥-开元路-西湖大道-钱王祠路口-清波门(共12站)
下行:清波门-吴山-劳动路口-开元路-井亭桥-众安桥-
杭州高级中学-梅登高桥-中北桥-朝晖一区-朝晖三区-朝晖五区(共12站)
市区线路百井坊巷6:35-19:35东新园小区6:00-19:002元中巴公司
上行:百井坊巷-天水桥-中北桥-施家桥-建北桥-艮山流水苑-焦家村-和平广场-德胜路口-杨六村-三塘南村-三塘小区-三塘竹苑-东新园南门-东新东路-东新园小区(共16站)
下行:东新园小区-东新东路-东新园南门-三塘竹苑-三塘小区-三塘南村-杨六村-德胜路口-和平广场-焦家村-艮山流水苑-建北桥-施家桥-中北桥-天水桥-延安路口-百井坊巷(共17站)
市区线路沈家村6:00-20:40少年宫6:35-21:152元大众公交
上行:沈家村-东新园小区-东新东路-东新园南门-三塘竹苑-三塘小区-三塘南村-大众公交-大关小区-通信市场-德胜新村-朝晖六区-省人民医院-朝晖二区-中北桥-天水桥-延安路口-凤起路-少年宫(共19站)
下行:少年宫-凤起路保俶路口-凤起路-延安路口-梅登高桥-中北桥-朝晖二区-省人民医院-朝晖六区-德胜新村-通信市场-大关小区-大众公交-三塘南村-三塘小区-三塘竹苑-颜家村-沈家路东新路口-沈家村(共19站)
夜间线路近江小区18:50-0:30,4:00-5:30武林小广场19:30-0:00,3:30-5:002.5元二公司
上行:近江小区-观音塘-总管塘-章家桥-葵巷建国路口-菜市桥-浙一医院-联桥-杭州高级中学-梅登高桥-武林广场-武林小广场(共12站)
下行:武林小广场-武林广场-天水桥-中大广场-众安桥-浙一医院-菜市桥-葵巷建国路口-章家桥-总管塘-观音塘-近江小区(共12站)
夜间线路延安新村19:40-24:00东新园小区19:10-23:302.5元电车公司
上行:延安新村-杭州大厦-中北桥-施家桥-建北桥-艮山流水苑-焦家村-和平广场-德胜路口-杨六村-大众公交-三塘南村-三塘小区-三塘竹苑-东新园南门-东新东路-东新园小区(共17站)
下行:东新园小区-东新东路-东新园南门-三塘竹苑-三塘小区-三塘南村-大众公交-杨六村-德胜路口-和平广场-焦家村-艮山流水苑-建北桥-施家桥-中北桥-天水桥-延安路口-延安新村(共18站)
杭州特产
杭州刺绣
又名杭绣,亦称古绣,起源于汉代,至南宋为鼎盛期。当时的刺绣,一为“宫廷绣”,一为“民间绣”,前者专为皇室、内苑绣各种服饰;后者刺绣官服、被面、屏风、壁挂等。直至清末民初,杭绣仍盛而不衰,城内后市街、弼教坊、天水桥一带有刺绣作坊近二十处。擅长刺绣的手艺人多达二三百人。杭绣讲究针法,主要有平绣、乱针绣、叠绣、贴绫绣、借底绣、发绣、穿珠绣、帑绣、点绣、编绣、网绣、纱绣等。其刺绣品种很多,尤以盘金绣、包金绣、银线绣、彩丝绣著称于世。盘金绣,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包金绣,层次分明,交相辉映;银线绣古朴文雅,素而不俗;彩线绣细密艳丽,形象活泼。
杭绣在刺绣技艺上,吸收并融合苏、湘、蜀、粤四大名绣之长,绣法多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杭绣的图案设计,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麒麟、蝙蝠、孔雀、牡丹、宝相花、寿桃、如意、百结、八卦、西湖风景等传统图案。在装饰上运用夸张和变形,是杭绣一大特色。
西湖绸伞
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携带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伞,在我国历史非常悠久,据说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制作。古代的伞又称为“盖“。它和扇一样,最初是用鸟的羽毛制成。随着丝织品的出现,才逐渐采用罗绢作伞。
发明了纸以后,油纸伞又风行起来。特别是明清时代,我国制伞业尤为发达,从这时起,不少小说和戏曲都有写到伞。众所周知,《白蛇传》中许仙借伞的故事,就发生在杭州西湖断桥边。
西湖绸伞创制于本世纪30年代初,据说是由都锦生丝织厂工人竹振斐创作的,由于选料得当,制作精细,别出心裁,一上市就受到人们欢迎。到了1935年春天,杭州出现了第一家专门制造绸伞的作坊,这就是著名的“竹氏伞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办起了国营杭州西湖伞厂,又成立了杭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西湖绸伞组,有400多名职工,10多名研究人员,年产绸伞60万把上下,其中出口的占三分之二。由于提高了制人伞技艺,绸伞越作越精,目前国际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撑收自如的自动伞,但西湖绸伞仍以其独特风格,博得人们喜爱。
西湖绸伞选料考究,制作精巧。它的圆形伞面是采用特制的伞面绸作的。这种伞面绸薄如蝉翼,织造细密,透风耐晒,易于折叠,色彩瑰丽,单是染色就有湖色,墨绿,果绿,大方法,描绘山水,风光,花鸟,人物。图案有西湖十景,古代仕女,龙凤,奔马,梅雀,蝴蝶等数十种。这是其他伞所望尘莫及的。伞骨则采用江南独特的淡竹制成,这种竹篾质细洁,色泽玉润,烈日曝晒也不会弯曲。制红,枣红,桃红,天蓝,桔黄等20多种。在伞面上还采用喷,刷,绣,画等多种多样的作一把外型美观的西湖绸伞,要经过选竹,制伞骨,上伞面三大阶段。选竹,俗称“号竹”。每年白露前伞厂派出有经验的老师傅,到余杭,奉化,安吉,德清等淡竹产地,翻山越岭,在竹林中寻觅,挑选具有三年以上竹龄,粗细在五,六公分,色泽均匀,没有阴阳面和斑疤的淡竹。过嫩,过老,过大,过小的竹都不能要,真是‘百里挑一“。这样的淡竹每株仅取中段2至4节作伞骨。加工成伞骨要经过擦竹,劈长骨,编挑,整形,劈青篾,铣槽,劈短骨,钻孔等到十多道工序。一把绸伞35个根骨,每根骨4毫米宽。如果把一段竹劈成了36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圆润,竹节平整。上伞面要经过缝角,绷面,上架,剪绷边,穿花线,刷花,摺伞,贴青,装杆,包头,装头,装柄,打钉口等十六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必须全神贯注,不得马虎。这样制成的伞重量只有半斤左右。收拢时,彩色的绸面不外露,伞骨恰好还原成一段淡雅的圆竹,结节宛然,十分朴素大方。撑开时,伞面五光十色,有的绯红台旭日一轮,有的蔚蓝同晴空一色,有的青绿象碧水一泓,美不胜收。
西湖绸伞的品种很多,有的遮阳遮雨的日用绸伞,有五彩缤纷的彩虹伞,有舞蹈演员有台上撑打的舞蹈伞,有杂技团演员走钢丝用的杂技绸伞等10多个品种。妇女们撑打西湖绸伞,对形态美有装饰作用。
龙井名茶
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闻名于世。成茶扁平挺秀,光滑匀称,翠绿略黄;泡在杯中,嫩芽成朵,一旗一枪,交相生辉,芽芽直立,栩栩如生;馥若兰,清高持久;汤色明亮,滋味甘鲜。人们夸称它为“黄金芽”,“无双品”,已成为国家高级礼品茶。
龙井茶产于杭州市西湖乡,茶园主要分布于西湖西南龙井村的四周。西湖风景美,龙井名茶佳,龙井茶产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而均匀,特别是春茶期间,经常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大部分茶园又分布在傍溪靠涧的谷地或山坡,土壤多为砂质土,结构松软,通气透水,含有效磷酸较多,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致使茶树根深叶密,常年碧透,萌芽轮次多,采摘时间长,从垂柳初绿,直至层林尽染,都有茶采。龙井茶园地外西湖风景区,在那狮峰山上,梅家坞里,云栖道旁,虎跑泉边,灵隐寺周围,九溪十八涧沿岸,到处林涛滚滚,翠竹婆娑。在浓荫笼罩中,一片片茶园碧绿如染,一重重茶山接连云天,为湖光山色增加了不少的诗意。
龙井茶的外形和内质皆美,同精美的加工制作是分不开的,炒制特级龙井茶,分“青锅”和“辉锅”两个工序,其间不经揉捻,是制作上的一大特色。炒制手势,有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号称“十大手法”,一斤特级龙井茶,有3—4万颗芽头,采摘要花6个工,炒制要花4个多小时。一个熟练的炒茶工,一天能炒一公斤茶。
如今西湖乡,共有梅家坞,龙井,双峰,等13个村产茶,这些产茶村,都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全乡年产龙井茶约2000担左右。其中梅家坞主量约占全乡三分之一。龙井茶叶,虎跑水,向以“西湖双绝“著称,到杭州的游客,都以能在虎跑泉边品饮一杯龙井茶为快。
杭州特色菜
蒸谷米
杭州有吃蒸谷米食俗。蒸谷米是将稻谷用蒸笼蒸熟以后再晒干,经砻、舂后食用,所以也称“熟米”。该米胀性好,易保藏,食后也易消化,对老年人尤适宜。蒸谷米传说是吴越相争时,吴国要越国献优良稻种,越国大臣文种献计,将种谷蒸熟后再送给吴国。结果吴国人种了,都不出秧苗,造成大荒年,民心大乱,越国趁机灭了吴国。越国臣民大喜,以余下的蒸谷,加工成米,食之示庆。从此相沿成吃蒸谷米习俗。
糯米
杭州民间喜吃糯米,特别是岁时节日。年节,除打年糕外,都要以糯米包粽子。除夕家宴,或宴请客人,席上必有莲子、枣子、瓜子、核桃、细沙做成的八宝糯米饭和甜点心。清明吃青糯米团子。五月端午,民间也有包粽子、吃粽子食俗。八月十五,民间都要以南瓜烧熟后,去皮加糯米,烧南瓜糯米饭吃。
平常日子,糕团食品店也经常出售糯米烧卖、糯米团子、甜酒酿、猪油细沙汤团等等。
年糕
杭州每逢年节,民间都有吃年糕的食俗,这是借年糕谐音,取其“年高”、“年年高”的意思。民间吃年糕还有纪念伍子胥的说法。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命伍子胥建造城池。城建成后,他对左右部将说:我去世后,如果吴国遭难,人民饥苦无着,你们可在东门下掘土数尺,民饥可救。后来,伍子胥遭谗身亡,越国乘势进攻吴国。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灾难,民不聊生,饥民遍野,众人在危难中忽然想起伍子胥生前说过的话,于是拆砖挖城,竟发现基砖是用糯米作成的。众人喜悦,蒸食充饥,缓和了饥荒。后人为纪念伍子胥备战备荒之功绩,每年过年都要做年糕来纪念他。
杭州人过年,还要将年糕做成元宝、如意、十二生肖等形状,作为请年菩萨供祭的礼馍。春节期间,杭州“颐香斋”还专门供应百果年糕、脂油年糕等风味年糕,作为送礼佳品。
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民间俗称西湖醋溜鱼,是杭州传统名菜之一。
西湖醋鱼的历史,得从八百多年前南宋杭州的“宋嫂鱼羹”说起。据说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赵构南逃,建都临安。当时有一妇人,人称宋五嫂,不甘受入侵者统治,也同小叔从北地逃来临安,在西湖边以捕鱼为生,勉强度日。一次,小叔淋了暴雨得病卧床不起,五嫂正在为小叔煮鱼烧蛋以进补身体,不料官兵前来抓壮丁建造皇宫,宋嫂向官兵求情别抓卧床不起的小叔,不慎碰翻了灶上的酒醋瓶,等官兵走后,锅中的鱼蛋已煮成羹状,但小叔吃着却觉得异常鲜美,胃口大开,很快恢复健康。此后,邻里仿作,成了家常美味鱼羹。后来南宋孝宗皇帝游西湖时曾召见宋五嫂,经品尝鱼羹亦大为赞赏,御赏重金,并赐酒旗为幌,准此独家烹鱼羹、沽官酒。“宋嫂鱼羹”经不断改进提高,成为鱼肴中之名菜。创业于清道光年间的
楼外楼菜馆继承这道名菜,创新成鲜嫩酸甜、有蟹肉滋味的“西湖醋鱼”,并以“京人宋嫂首创,西湖第一珍馐”加以宣传,成为杭州名菜之首。
东坡肉
东坡肉,是杭州名菜之一。相传北宋元礻右年间,苏东坡第二次出任杭州地方官,见西湖久不疏浚,葑草蔓生,已失去蓄泄作用。遂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灌田,造福人民。完工之日,全城百姓杀猪煮酒,奉献给苏太守。苏东坡坚辞不受,但感到盛情难却,想出一个主意,命厨师将送来的肉切成小块,“慢着火,少着水”烧好,连酒一起送给民工。厨师误以为酒肉一起烧,结果烧出的肉,特别香醇味美,别致可口。苏东坡面对西湖,与民工同吃。民工们就把这美味的肉叫“东坡肉”。
“东坡肉”,在杭州已流传八百多年,以天香楼烹制的“东坡肉”最负盛名。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