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是在1978年
天津大学建筑分校时期创办的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成立最早的系部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学院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历史沿革
1978年,天津大学建筑分校给排水专业组成立,开始招生;
1982年,成立建筑分校给排水教研室筹备小组,罗志腾先生担任负责人;
1986年,成立建筑分校给排水教研室,廖文贵先生任教研室主任;
1992年,成立环境工程系,设置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两个教研室;
1995年,更名为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1998年,获得我校第一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市政工程硕士点申报成功);
2004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完成了天津市教委“十五”重点建设学科综合投资验收工作;
2006年,市政工程被评为天津市第三批市级重点学科;
2007年,获得工程硕士授予权点:建筑土木类——市政工程;
2007年11月,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成立“水质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
2009年10月,获得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
2009年5月,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通过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
2009年6月,“水质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由天津市科委和教委认定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2009年10月,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1年9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天津市第四批市级重点学科;
2011年12月,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成立;
2012年4月,成立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院实验中心以及实践教学部;
2017年8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环境工程专业获批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
2017年11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天津市一流(培育)学科;
2017年12月,获批基础设施防护和环境绿色生物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学院共主持科研项目228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7项,省部级项目53项;获得科研经费6059.77万元,学科高级职称人均科研经费110.18万元;发表论文620篇,SCI、EI、ISTP等索引收录107篇;出版专著、教材12部;申请中国专利32项;获得中国专利21项,成果转让3项。
科研平台
学院拥有校内外工程实训中心与实习实践基地30余家,每年能满足近1000人的实习和实训。实验中心面积4000多平方米,拥有色谱-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表面/界面张力测定仪和总有机碳测定仪等大型仪器30余台(套),仪器设备与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始建于1980年,1995年通过国家本科教学评估。
作为天津教委“十五”综合投资重点建设的学科实验室之一,实验中心拥有教师13名,实验技术人员5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拥有硕士学位的人员比例为88.24%,实验室固定资产总值约650万,仪器设备共527台(件),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7件,万元以上设备77台,占总金额比例77.66%,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方米。
学术交流
学院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等多个国家建立国际交流和签订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
清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和
同济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长期展开学术交流,并向其推荐优秀学生继续深造。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3月,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市政工程系三个学系和一个实验中心;开设有2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国务院特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学科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等22人,博士教师比例70.4%,并拥有一支“水处理理论与资源化技术”天津市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市政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在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上发展而来,于2004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同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被评为天津市第四批市级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天津市一流学科(培育)。
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点是在本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办学20年的基础上,于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学校的第一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并于2006年获得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硕士授予权。“十五”期间,市政工程学科被列入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2006年本学科被列入天津市第三批重点学科。
教学建设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龙天炜
院长:张宇峰
党委副书记:魏婧
副院长:王少坡
副院长:苑宏英
副院长:张新波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