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Tianjin Institut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又名
天津市大学软件园,位于天津市
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
天津第三高教区、
天津工业大学校内,是由
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科委、天津市新技术产业园区合作共建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概况
天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紧邻地铁3号线大学城站,地铁可直达
天津站与
天津南站,换乘地铁2号线可到达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周边建有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农学院等多所知名高校,以及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青学府工业园区、中北高科技产业园区等多个产业园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学院于2008年9月8日校区奠基,2010年8月23日正式投入使用,2010年8月30日首批软件专业学生入驻学院并陆续开学。2011年,学院被天津市教委列为九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高校。2014年9月,学院作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优秀案例被教育部推广。2015年7月,学院被评为高校首批众创空间。2015年12月18日,学院与中北高新区合作共建的
中北天软创业学院建成试运营(位于中北高科技产业园3号楼)。
学院拥有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其基础建设资金7.6亿元,实训平台建设资金7000万元。学院一期建设用地300亩,教学实训区一期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一栋
实训楼和三栋教学楼。生活配套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包括学生餐厅、研究生与本科生宿舍、
招待所、
专家楼及配套商铺;学院拥有现代化的
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视听室,可同时容纳10000人上课。天津市软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设立在我院,该中心设有全真企业开发研发环境,光纤网络及无线网络全覆盖的2000余个机位的实训教室、近4000个工位的项目开发实验室和项目研讨室。学院还率先运用了先进的
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学习环境企业化,生活环境校园化”。此外,学院拥有设施完备,环境舒适的生活区域,保证了学生学习以外的校园生活品质。
基地由两委一区共同组成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入驻基地软件学院、企业给予支持,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面向企业不同层次需求的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吸引国内外优秀院校入驻基地,创造一流软件人才培养环境,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天津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暨
天津市大学软件园奠基仪式,2008年9月8日在
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举行,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大学软件园的建设高度重视。建设好大学软件园,对加快天津市软件与现代
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建立面向企业不同层次需求的实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吸引国内外优秀院校入驻“基地”,依靠天津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高新区产业优势,实施产业与教育的对接,促进产学研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紧密合作与创新。
学院是为适应天津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天津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跨越持续发展,由天津市教委、科委、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两委一区)和相关高校协商共建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市委、市政府对学院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建设大学软件园”已经写入200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了2008年天津市重点工作;“发展
软件产业,建设大学软件学院;全面落实‘信息化兴业战略’,推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资源共享”已经写入200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建成大学软件学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下力量培养名师名校长和农村骨干教师;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已经写入201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经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与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以下简称“五校”)联合试办软件工程(080902)专业“高职升本科”教育,办学地点在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及
中北天软创业学院。
办学特色
(一)总体办学定位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天津滨海高新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以培养多层次,具有创新精神的适用性人才为主要任务,推动滨海新区软件产业发展是学院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学院建院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体制创新;树立和秉承“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办学理念。学院整合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了高校与企业两个联盟,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力量,吸引多方投入共同建设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学院积极实施“政府资助、企业化运作”,政校企共建,产学研结合,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管理的创新型运营体制。学院力求通过各方的合作,共同实现产业链、技术链、学科链和人才链的有效对接。使之成为软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软件产业良性互动的载体,教育教学与软件产业相融合的桥梁和纽带,为天津市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产学合作、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天津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集合教育、科技、产业优势资源,以新成果、新课程和新项目为主要内容开展教学,吸引
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ORACLE(
甲骨文公司)、
SAP(德国软件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共同搭建公共教学平台和实践平台。学院特别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将最新的技术资源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实践教学比例接近60%。学生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和创新,实现了就业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率先在全市实行“双聘双师制”师资队伍,来自国内外高校知名教授师资比例超过80%。行业内知名企业一线工程师比例100%,为学生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全新的学生管理模式,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线,搭建真实企业管理架构,体验企业工作环境,熟悉企业运作流程,采用“浸泡式”有组织学习模式,实现全天候管理。以高强度、互动式学习为主,引入“
导师制”,借助“项目驱动式”管理,实施“工资式”考核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人精神。
学院为学生营造真实企业环境,建立虚拟公司,为每一位学生配备标准工位,发放统一工装。学生日常管理实行班级公司化管理,强化公司概念,每一位学生在公司扮演着真实的角色。大大缩短了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进程。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此外,软件学院还规划“六大实训计划”,即为在校大学生量身打造短期“体验计划”、中期“-1”计划和长期“T+Q”(学历+证书)计划;为待业大学生和在职人员分别实施短、中期“就业”计划、“精英计划”及长期“创业天堂”计划。利用大三、大四的黄金实践期,帮助大学生提前“减去”毕业后一年的磨合期,并取得相应资质认证,做好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充分准备,解决大学教育模式单一、实践缺乏和软件产业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瓶颈。
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
IT产业(
信息技术产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学院将坚持为每一位学生设计未来,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的理念,开拓创新,努力为社会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掌握最新IT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至诚致力、卓异卓越”,学院承载着国家与天津市软件与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重任,目标是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末,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软件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基地,软件技术支持与社会服务基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天津市乃至全国IT巨子的摇篮。
师资队伍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是一所开放的学院,师资实行校企“双聘”,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交替授课。学院整合了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优质教学体系和师资力量,同时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软件教学资源,搭建起了广阔的公共教学和实训平台。学生实习由
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ORACLE(
甲骨文公司)、红帽(
Red Hat)、
CSDN(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
软通动力、
天津日报、
东方标准等多家合作企业负责实施,主讲教师均为资深工程师,多数来自一线企业。
教学企业
“天津市卓越软件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
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ORACLE(
甲骨文公司)、
SAP(德国软件公司)、
软通动力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入驻“天津市卓越软件工程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不仅带来了
世界500强的培训课程,还带来了企业的研发项目,形成了一套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技术、新动态、新成果为引领,突出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体系。在实践教育中心,学生以项目为导向组建了不同的研发团队,跟随工程师边学边做,不出课堂便可以和
世界500强企业进行零距离互动。
IBM(中国)有限公司ETP项目教育总监
屈中华说:“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这种全国首创的办学模式,实现了教育与经济的完美融合,在产学研无缝链接、教育制度优化及工程教育改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2019年5月,天津市政府决定:周晓丰(女)任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
培养计划
管理模式
众创空间
作为“
天软·创魔方”众创空间的运营单位,成立于2010年的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基于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的人才培养理念,组建了包括天津市10余所本科院校的高校联盟和包括140余家国内外软件与互联网行业领先企业的企业联盟,围绕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四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实践、创新创业、就业服务、管理保障于一体的软件类专业全新人才成长生态系统。
学院于2012年9月推出了“天软协同创新计划”,鼓励并支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在校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发与技术研发工作,并于2015年初推出了“天软创业育成计划”,使具有创业意愿的人才能够借助学院在人才推介、场地资源、信息化技术、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学院着力打造“一个社区”(天软“
互联网+”创新创业生态社区),实施“两个计划”(天软协同创新计划、天软创业育成计划),构建“三个层次”(工程实践、协同创新、创业实战),涵盖“四个领域”(
大数据、
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使众创空间在“
天软·创魔方”得以实现。
截至2015年10月,“
天软·创魔方”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工位数1206个,入驻企业及学生创业团队75家,常驻工程师389人,完成及在研项目148项,每年参与学生600余人次。“
天软·创魔方”为所有合作企业或团队提供了无偿的场地与信息化平台支持,实现了真正的“拎包入住”;所有合作企业与团队都享受到了“
天软·创魔方”所提供的专业人才对接服务,找到了合适的创业合作伙伴、项目实习生或正式员工;10余家企业间实现了项目对接;同窗科技、传和科技两个学生创业团队获得了天使轮融资;企业间相互交流氛围已经形成;超过一半的企业进行了项目展示或产品推广。
“
天软·创魔方”的发展目标首先在于构建三个层次的双创教育模型,即工程实践层、协同创新层与创业实战层,在工程实践教育中为创业苗圃储备了丰富的“种子”,在校企协同创新中筛选“种子”,在创业实战中培育“种苗”,更好地实现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创业育成。其次,着力加强
大数据、
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双创人才培养与项目孵化,促进“大物移云”与现代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的融合创新,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
国民经济体制有效升级。再有,打造天软创新创业生态社区,利用自身优势,整合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等多方的优势资源,更好实现“
天软·创魔方”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与开放式。
“
天软·创魔方”象征着创客们的创意是无限的。它的建立意在为创客们在场地资源、人才支撑、项目推介、市场推广、信息化支持、政策对接等多个方面提供方方面面的帮助与支持。打造的是“
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社区,首先象征着众多合作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促进创业团队健康成长。“
天软·创魔方”就是创客梦想开始的地方。
“
天软·创魔方”位于学院实训区五楼,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共分为四个分区,每个分区分别设立了不同的功能区,并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布置。A区为“创客开讲吧”,采用了代表激情(Passion)的红色,设有液晶屏幕与投影器材,创客们可在此区域进行项目展示与项目宣讲,此区域主要聚集的是行业领先企业;B区为“创客悦读吧”,采用了代表行动(Activity)的绿色,设有图书、杂志展架,创客们可在此区域阅读书籍、学习知识,此区域主要聚集的是中型互联网企业;C区为“创客实践吧”,采用了代表梦想(Dream)的蓝色,设有
企业logo展示墙、招聘与求职信息发布功能区,创客们可在此区域获得想要的咨询信息,此区域主要聚集的是大学生创业团队;D区为“创客咖啡吧”,采用了代表灵感(Inspiration)的橙色,设有企业信息与企业员工展示功能区,创客们可以自由地交流沟通,
软通动力、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数据中心、天软创新创业管理中心位于此区域。
“
天软·创魔方”的服务特色可总结为专业人才孵化型,一方面是专注于“
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创业,另一方面是以工程实践教育为切入点,发展到创新创业教育与孵化。具体能够为广大创客提供以下服务:
创业学院
为了给天津市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与资源,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软件学院)与中北高新区合作共建了
中北天软创业学院(以下简称创业学院),打造“
天软·创魔方”的升级版
众创空间。
创业学院是软件学院在成功建设与运营“
天软·创魔方”众创空间的基础上,与西青区中北镇政府合作共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专注“
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型孵化器。创业学院是基于中北高新区的区域优势、产业资源与软件学院多年来积累的产学研协同合作服务经验建设而成。创业学院位于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北园区,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可为百余家“
互联网+”企业(团队)的创新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及双创服务支撑,并可容纳1440名创客住宿。2015年12月18日建成试运营,同步获批“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秘书处和中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组委会办公室设立于此。
创业学院坐落在中北高新区内(天津市西青区开源路中北高科技产业园3号楼,京福线与津静线十字路口附近)。用于众创空间主要功能与业务的空间面积达到1.6万余平方米。空间内设立了创客空间、创客体验中心、创客集市、创思空间、创阅空间、创影空间、创讲空间、创客综合服务中心、创客研发空间等多个双创服务功能区,可以满足2000名以上创客创新创业的需求。
创业学院主要定位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双创人才孵化,并将其作为主要的服务领域与服务特色。运营主体为软件学院。基于“
天软·创魔方”的成功建设与运营经验,中北高新区与软件学院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建了创业学院,既发挥了软件学院一直以来在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方面的特点,又结合了中北高新区的产业优势,发挥出了双创人才的聚集效应。
创业学院的建成首先推动了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预计每年可为上千名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吸引50家以上的学生创业企业实际入驻,为上百家大学生创业企业或团队提供特色化创业服务;其次,可以极大地为天津市各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扩展载体空间,并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再有,服务于天津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中北科技产业园的发展,为园区孵化优秀创新人才与创业企业,为区域内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现任领导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