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京津两市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平台和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四至范围是北至永定新河,南至京津高速延长线,西至塘汉快速路,东至渤海湾,区域总占地10.3平方公里。
发展历史
2014年8月6日,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签署《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推进实施重点工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2016年9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加快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协议》,以原北塘经济区为基础,合作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2016年11月22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成立。其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京津两市谋划建设协同创新示范区和聚集全世界创新资源的高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京津“双城记”的具体举措。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提出“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中国的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重要指示。园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园区介绍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位于滨海新区核心区,起步区规划10.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7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研发、办公楼宇110万平米。土地性质为零工业用地,规划人口8万,常住人口近4万。
发展定位
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的引领区、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的高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示范区。
运营思路
按照“引项目、搭平台、强服务、做示范”的运营思路,以“体制创新、政策突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工作举措,构建有滨海特征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产业体系
园区构建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3+1”产业体系,全力集聚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努力打造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自园区挂牌以来,园区累计注册企业超过4000家。其中和能人居、中智科技、科芯智慧农业、威努特、迪安捷等一批优质企业转化落地。
发展成就
园区充分链接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搭建了金融、人才、市场、技术、知识产权、校企合作、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服务平台。
拥有海河标测、中征(天津)动产融资等4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6家国家级和省市级孵化转化平台,滨海-中关村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天津市首个M0新型产业用地)和天津滨海-中关村数字医疗产业园等专业产业园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滨海石化产业研究院、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等校企合作项目已落地园区运营。
截至2022年12月底,园区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8家,雏鹰企业120家,瞪羚企业3家,园区每万人发明专利160件,创新氛围不断提升。
投资环境
历史深厚:北塘自南宋成陆,明永乐年间逐渐形成村落,后来外地移民逐渐增多,至明朝嘉靖年间,改称“北塘儿沽”,现名北塘即由此简化而来。
人才辈出:民国总统黎元洪、倓虚法师、法本和尚、“铁脖子御史”陈鸿翊、皇储溥隽的老师高庚恩等历史名人曾生活于此。
环境优美:渤海湾畔,依河临海。北至永定新河;南至京津高速延长线;西至塘汉快速路,侧紧邻北塘水库、黄港水库和森林公园;东至渤海湾,潮白河、永定新河、蓟运河交汇入渤海。
配套成熟:具有摆渡车、人才公寓、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公共法律援助中心、医院、酒店、餐饮、学校、旅游景区等生活设施,配套成熟。
现任领导
副主任: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