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战第一季》是由
东方卫视推出的原创棚内音乐挑战节目,节目共12期。由
程雷担任主持,
莫文蔚、
费玉清、
杨坤、
华晨宇担任固定明星导师。
节目形式
节目制作
为保障星素之间的公平与公正,节目组将音乐团队一分为二,一组是帮助明星歌手编曲,一组是帮助素人歌手编曲。而且为每一位挑战者都配备了负责导演,专门“盯”着素人排练,一对一帮素人挑战者进行培训。节目设置了专门的招募渠道来招募观众。同时在录制期间将投票器与电脑程序相连,整个电脑屏幕上面有400个灯,每有一个观众按下投票器,就会有一个灯亮起来,方便随时监票。
一首歌的改编分为定曲风、编小样、修改、分谱、排练这几个过程,要准备一周的时间,而节目组需要把168小时的工作浓缩到了24小时里。明星歌手有4位,而乐队只有一个,每个人分到的排练时间平均只有6小时。节目组采用“时间差”战术:歌手用晚上的时间改歌,早上休息时间乐队去做谱,歌手的团队做表演准备工作。导演组再把舞美做出来。利用时间差把每一个工作环节做好,并且在第二天晚上7点钟开始录制的时候要全部完成。
节目赛制
节目共十二期,包括初赛、半决赛和总决赛。
初赛共九期,每期节目开始,四位明星依次登上天籁塔顶演唱90秒,塔下的7位素人选择是否想要挑战这位明星,明星向素人提问,决定谁作为自己的挑战者,并揭晓素人为明星挑选的歌曲作为应战曲目。明星需在24小时内完成改编,而素人可以演唱自己擅长的曲目。24小时后,每对星素依次演唱,现场400位观众为台上表演者投票,素人比明星票数高就晋级半决赛,连赢两期直接晋级总决赛。第三期开始,节目固定嘉宾每期会有一人休战,由补位嘉宾加入战队。
半决赛共两期,星素角色互换,六位晋级半决赛选手与两位复活选手分两期比赛。开场由选手在塔顶演唱,四位明星导师在塔下决定是否要与这位素人搭档,选手从按灯的导师中决定自己的搭档。四组星素配对完成后,以话筒麦标颜色决定挑战对象,麦标颜色相同的两组互唱对方导师的歌曲作为合唱曲目进行PK。星素战队两两PK由观众票选决定输赢,胜出的两位选手与守关嘉宾PK,三人各自独唱一首,票数胜过守关嘉宾则进入总决赛。
总决赛与半决赛制类似,四对星素搭档合唱PK,胜出的两位独唱PK,票数高者为总冠军。
节目特色
节目在内容设置上展现更多民间歌者的音乐梦想和职业理想。真实呈现他们挑战自我、挑战明星,为梦想而拼搏奋斗的过程。节目每期还会邀请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观众参与现场互动,对素人和明星歌手的竞唱表现给出评价。
节目给了素人歌者们一次勇于向明星发起挑战的机会,特色就是明星与素人之间权力的彻底翻转,观众会直接票选出明星和素人的比分,这也意味着明星随时都要面对被素人淘汰的可能。
创作团队
注:以上为部分创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每期节目片尾字幕。参考资料:
节目列表
初赛
以上参考资料:
半决赛
赛制:半决赛分为两场,六位进入半决赛的选手与两位复活选手争夺两个总决赛资格。
第一轮,每位选手与一位天籁唱将组队,四组两两对决,选曲为对方天籁唱将的代表作。
第二轮,胜出的两位选手挑战守关人,若都挑战成功,两人同时晋级;若一人挑战成功,成功者晋级;若无人挑战成功,则得票数较高者晋级总决赛。
以上参考资料:
总决赛
赛制:总决赛与半决赛类似,四对星素搭档合唱PK,胜出的两位独唱PK,票数高者为总冠军。
以上参考资料:
参演嘉宾
主持人
固定嘉宾
以上参考资料:
补位嘉宾
以上参考资料:
守关嘉宾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以上参考资料:
收视率
节目评价
节目以音乐和真人秀为主,多维度展示了明星的台前幕后,让观众看到唱将们不同的特质,听到唱将们从未涉足的曲风,展示了观众们在以往的音乐节目中看不到的部分,呈现出明星和素人最真实的一面。(新闻晨报评)
节目的风格自然、真实而不矫情做作,节目中名不见经传的素人歌手与娱星角逐,是真实的名人和草根之争,是真实的歌曲演唱艺术现场发挥之争,真实的魅力由此显现。整个节目在结构安排和设计上充满了悬念,素人上场淘汰歌星让观众觉得过瘾、给力,给大家一种强烈的期待感。(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评)
节目显示出独有的制作旨趣和艺术审美上的化育之功,它不以“造星”为目的,而是以“众乐乐”为现场导向,不断推高演唱者与投票观众、与场外观众等多个群体间其乐融融的互动气氛,喜乐洋溢的新创活力伴随着刷屏的弹幕,映射出一场跨越年龄与背景的联欢。在这个“平凡人挑战声音权威的舞台”上,籍籍无名的素人们首先学会的就是真诚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那些缺乏理性的追星行为不同,节目更接近中国特有的温文乐感,节制却不失热情,奔放有活力但不是曲意逢迎的媚态。(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俊蕾评)